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学院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学院派xuéyuànpài

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的学术流派。黄蓓佳《这一瞬间如此辉煌》:“嗓音倒还圆润,但是甜得有些过分了,已经叫人发腻,叫人心里粘稠稠的不很舒畅,加上她有一些无论如何改不掉的、类似某些歌星的形体动作,‘~’的人们更是觉得不以为然。”

学院派

学院派

亦称“学院主义”,指17世纪开始,在欧洲各国官办的美术学院中形成的一种流派。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齐兄弟建立了欧洲第一所美术学院——波伦美术学院,随后17—18世纪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成立美术学院。初始学院中的画家尚有一定的进步性,后有一部分人转而因循传统的作画技法与题材,认为美只存在于前人创作的典范作品中,将作画题材限于基督教传说、神话故事,或当代权贵的肖像,贵族生活,内容空洞单调,艺术上采取死板的格式,追求繁琐、浮华的细节刻画。代表画家有法国的勒布朗、席罗姆、布格柔、俄国的勃鲁尼等。

☚ 风格主义   浪漫主义画派 ☛
学院派

学院派

源于16世纪意大利。它是在新兴资产阶级赞助下的艺术家团体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教学机构。最初它只致力于提高美术的地位和统一艺术趣味。17世纪后泛指在欧洲各国官办的美术学院中所形成的艺术风格。早期学院以佛罗伦萨和波仑亚美术学院著称。1648年和1666年法国在巴黎和罗马分别成立了两所美术学院,正式提出使学院成为教育实体,负责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艺术家。它们进而发展成欧洲学院风格的中心。在强化君主体制的意志支配下,该派艺术极力迎合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又以古典传统维护者自居,贬斥其他画派的创新。19世纪后,其形式愈加保守、呆板,陷入学究式研究,缺乏生机而失去权威性,并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艺术风格而告一段落。代表画家是意大利A·卡拉契、法国C·勒布朗等。

☚ 矫饰主义   巴洛克艺术 ☛

学院派

又称“学院主义”。17世纪开始在欧洲各国官办的美术学院中形成的流派。脱离现实生活,以宗教传说、神话故事和权贵生活为题材,承袭保守、陈腐的教条,在艺术上采取死板的形式,追求繁琐、浮华的细节,缺乏生气。以保守和程式化的标准衡量艺术作品,排斥和反对其他学派的艺术见解。

学院派

学院派

最早出现在16世纪末的意大利。17世纪在欧洲各国的正统美术院校逐渐形成学院派体系。它的出现改变了中世纪的行会传艺方法,建立了以素描为基础,以古典主义传统为模式,色彩、构图及人物形象按一定格式进行训练的教学体系。艺术上较保守,以古典主义传统来排斥艺术上的创新,并排斥其它学派,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相对立。作品题材以历史、神话、宗教为多,迎合了贵族资产阶级的审美需求。学院派所形成的一整套教学体系,阻碍了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使艺术逐渐远离了现实生活。随着欧洲诸流派的兴起,学院派逐渐解体,部分保留至19世纪以后。

☚ 帕尔玛的画家帕尔马嘉尼诺   卡拉瓦乔画派 ☛

学院派

academici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