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支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支谦1904—江苏苏州人 支谦❶(约194—253) 三国吴人。大月氏(今新疆伊犁河一带)后裔,生于洛阳(今属河南)。一名越,字恭明。受业于支谶门人支亮,为居士,精梵典,并称“三支”。东汉建安(196—220)末避居吴地。孙权征拜为博士,使辅导太子孙登。赤乌四年(241 年)太子卒,隐于苏州穹窿山,从高僧竺法兰更炼五戒。博学通六国语,人称智囊。以大乘般若性空学为主,自译合译佛经数十部。首创集引众经相与比较,以明其义之会译体裁,与安世高、支谶并称译经大师。译有《大明度无极经》《阿弥陀经》等。 支谦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居士。一名越,字恭明,月氏人。其祖父于汉灵帝时(168—189)率数百人移居中国,受封率善中郎将。支谦自幼学中外典籍,“备通六国语”,是支谶的再传弟子。后自洛阳迁居吴国,拜为博士。从孙权黄武二年(223)到孙亮建兴二年(253 ),约20余年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维摩诘经》、《大阿弥陀经》、《本业经》等大小乘经典36部、48卷。主要宣扬佛教般若学。 ☚ 朱士行 康僧会 ☛ 支谦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居士。一名越,字恭明,月氏人。其祖父于汉灵帝时(168—189)率数百人移居中国,受封率善中郎将。支谦自幼学中外典籍,“备通六国语”,是支谶的再传弟子。后自洛阳迁居吴国,拜为博士。从孙权黄武二年(223)到孙亮建兴二年(253 ),约20余年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维摩诘经》、《大阿弥陀经》、《本业经》等大小乘经典36部、48卷。主要宣扬佛教般若学。 ☚ 朱士行 康僧会 ☛ 支谦 076 支谦约3世纪三国时期佛经翻译家。又名越,号恭明。祖上为月氏族后裔。自幼精通汉文,后又兼学梵书。曾受业于大乘学者支谶弟子支亮。后迁居东吴,拜为博士。后隐居于穹隆山。一生译述甚丰,且主张文质调和,畅达经意,开创一代新的译风。译经数量,历代说法不一,现已考订出的约30余部。主要有《阿弥陀经》、《维摩诘经》、《大明度无极经》、《大般泥洹经》等。 ☚ 安世高 竺法护 ☛ 支谦 041 支谦约3世纪佛教翻译家。一名越。字恭明。本月氏(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及迤西一带)人。为安世高、支娄迦谶以后的译经大师。受业于支娄迦谶门人支亮。3代师徒世称“三支”。汉献帝末年,为避世乱由洛阳入吴。孙权颇重其才,拜为博士。从黄武二年(223) 至建兴元年 (252) 近30年,译有《大明度无极经》等29部,凡47卷。所撰《法句经·序》为中国最早论述翻译理论的文章。 ☚ 安世高 竺法护 ☛ 支谦三国时期佛教译经师。字恭明,一名越。月氏人。祖父法度在汉灵帝时率国人数百归汉。自幼好学深思,博览经籍。曾受业于支亮。多技艺,通6国语言。汉献帝(189—220年在位)末年,偕数十人,避乱于吴,被吴主孙权拜为博士,使辅导东宫。以大教虽行,而经多梵文,未尽翻译,遂收集众本,译为汉语。从吴黄武元年(222)至建兴(252—253)中,先后译出《维摩》、《大般泥洹》、《法句》、《瑞应本起》、《大明度无极经》等49部。又从《无量寿》中本起,制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并注《了本生死经》等,皆行于世。主张译述要文质调和,畅达经意,使人易于理解。其倡导之会译法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支谦三国时佛教翻译家。一名越,字恭明。月支(古西域国名)人,生于中国,支谶再传弟子。东汉末,避地于吴。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23年—253年)三十余年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为安世高、支谶以后的译经大师。 支谦?—约252三国时佛经翻译家。月氏(伊犁河上游游牧民族)人,一名越,字恭明。其父在汉灵帝年间(168—189)迁居洛阳(今属河南),故又说河南人。后迁居吴国。据传曾为吴国博士,辅导太子孙登。通胡、汉语,翻译《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宣扬佛教般若学。依附道教传布佛教。自此江南佛法渐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