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孟母三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孟母三迁

典源出处 汉·刘向 《列女传》卷一:“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其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释义用法 孟母为教子成才,三次迁徙,择邻而居,终使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后用此典表现妇女育子有方,家教严明。
用典形式
【卜邻】 唐 ·杜甫:“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三迁】 清 ·丘逢甲:“机声古屋三迁梦,灯影寒窗五夜心。”清·秋瑾:“三迁媲孟氏, 折葼授羲之。”
【三徙】 三国 ·曹操:“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唐 ·温庭筠:“邻里才三徙,云霄已九迁。”
【孟邻】 唐 ·杜甫:“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
【孟母邻】 唐·杜甫:“奕叶班姑史,芬芳孟母邻。”宋 ·范成大:“衿悦虞鳏后,诗书孟母邻。”宋·苏轼:“杯盘惯作陶家客,弦诵尝叨孟母邻。”
【孟家邻】清·王士禛:“那如山中好泉石,他年真作孟家邻。”
【三迁孟母】 宋 ·张元干:“三迁推孟母,一德表商臣。”
【门衰孟母】 清 ·归庄:“门衰孟母离黉舍,世乱颜生失郭田。”
【慈母择邻】 宋·苏轼:“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
【训子孟轲贤】 唐·岑参:“从夫元凯贵,训子孟轲贤。”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

据刘向《列女传》记载,孟子的母亲为使儿子受较好的教育,在孟子幼小时搬了三次家,由墓侧、市傍搬到学宫之前,后人遂以“孟母三迁”(或称“孟母择邻”、“三迁之教”)作为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范例。

(芳)

☚ 画荻教子   春诵夏弦 ☛

孟母三迁

借指贤母教子。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 “则为我有孟母三迁志。 ”
●汉刘向《列女传·邹孟柯母》: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 ‘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贾(gu)人: 商人。衒(xuan): 沿街叫卖。俎(zu)豆: 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六艺:《礼》、《乐》、《书》、《诗》、《易》、《春秋》。一说,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相传孟轲母亲为让孟轲有良好的环境,曾三次迁居,最后定居在学校旁边。

孟母三迁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
【释义】 孟子少年时,其母为了他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度迁移。开始住处邻近墓地,孟子学的都是祭哭葬埋之事,又迁至市场附近,孟子学的是商贾贩卖之事,最后迁至学校旁边,孟子模仿的是礼仪之事,孟母才认为是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地方。后以此典指女子明达,教子有方;也指好邻居。
【例词】 卜邻 孟邻 孟母邻 三迁 三徙 三移孟母 择邻 三迁孟母 慈母择邻 孟家邻 孟母择邻 孟子迁 孟子邻
【用例】
〔孟邻〕 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
〔孟母择邻〕 魏·何晏《景福殿赋》:“嘉班妾之辞辇,伟孟母之择邻。”
〔孟子迁〕 宋·赵抃《劝学示江原诸生》:“任从客笑原思病,莫管时讥孟子迁。”
〔三迁〕 宋·赵善括《瑞鹤仙》:“姆仪春煦,妇节冰清,道风夷旷,三迁教养。”
〔三徒〕 晋·左九嫔《孟轲母赞》:“邹母善导,三徙成教。邻止庠序,俎豆是效。”
〔择邻〕 唐·元稹《祭白学士太夫人文》:“励诸子以学,故大被择邻。”

孟母三迁mèngmǔ-sānqiān

孟母: 指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的故事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
孟子,名轲,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相传,孟子年幼时,因住处附近有一片坟墓,便经常到墓地去嬉游玩耍,说的也多是“墓间之事”。孟母担心儿子这样下去会碌碌无为,便迁居到街市附近。孟子又常到街市游玩,接触一些做生意的人,说的又多是“炫卖之事”。孟母见到儿子仍然不思学业,又迁居到一座学堂旁住下。从此孟子常到学堂去,接触的都是先生和书生,自然也就模仿着读起书来。孟母见儿子不再到外游玩,只是一心钻研学业,便高兴地对孟子说:“这个地方我们可以久住了。”
据此,后来便产生了“孟母三迁”这个成语,称赞母亲对于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后用来比喻家长为子女成长,精心选择良好的环境。

孟母三迁

传说孟轲母亲为使其得到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迁其居。汉赵岐《孟子题辞》:“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所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亦作“孟母择邻。”《文选》十一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嘉班妾之辞辇,伟孟母之择邻。”

孟母三迁

孟母三次搬家。用以称颂母亲教子有方;也指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也作“择邻”。孟子小时候曾经住在一座墓地旁,他经常跟上坟的人学习烧纸磕头。孟母认为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于是把家搬到了集市附近,不料孟子来到这里又跟那些商人学做生意。孟母只好又搬了一次家,在一所学校附近定居下来。孟子从此喜欢读书,行为举止也变得非常有礼貌了。(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三迁之家)

孟轲的母亲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后比喻良好的家教。三迁:三次搬家。

☚ 孟母断织   灭门绝户 ☛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

古代传说。《孟子题辞》: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据《烈女传·母仪》载:孟轲年幼丧父,其母带其居住墓地旁,常见丧仪,孟轲游戏时模仿,孟母即移居街市。街市为商业繁华之地,孟轲游戏时又模仿商贾买卖之状,孟母不得已又迁居。这次他们居住在学宫旁,每日所见均为礼仪之事,良好的环境加上孟母的督促,使孟轲学有所成,最终成为一代名儒。孟母择邻教子,符合儿童心理学的规律,有利于孟轲的成长。这个故事在后世传为佳话,孟母后被儒家推崇为贤母的典范。

☚ 杀妻求将   孔融让梨 ☛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据说孟轲“夙(早)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赵歧《孟子题辞》)。据刘向《列女传》记载,孟轲幼年时,家住墓地附近,经常看到出殡下葬之事,做游戏就学起墓间丧葬之事来,踊跃挖坑掩埋。孟母见了,惟恐这样下去对他产生不良影响,认为此地不是理想住所,决定搬家。新住所与集市相邻,孟轲游戏的内容随之变成学着商贩叫卖。孟母觉得这地方也不是教育孩子的环境,不适宜居住,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孟轲受到学校教习礼仪的影响,游戏内容都是设俎豆揖让之类的礼仪活动,孟母见了,高兴地说:“真可以居吾子矣。”意即这才是我儿子可以居住的地方呢!于是定居下来。这就是流传很久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无论这一故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何,但故事所反映的主题思想与孔子“学而优则仕”以及儒家传统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其中包含有重视教育与环境的作用,也包含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和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

☚ 曾子杀猪   断织教子 ☛

孟母三迁

中国古代教育伦理故事。据汉刘向《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传》载:孟轲幼年丧父,母仉氏守节,居处靠近墓地,其游戏便仿效丧葬躃踊痛哭之事。于是,孟母迁居于一集市上,家靠近屠户,孟轲又学买卖宰杀之事。孟母复迁居于学宫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拜跪,揖让进退。孟轲见了便一一习记,孟母便定居于此。由于孟母教子有方,学习环境又好,本人勤学不息,孟轲终成一代大儒。孟母也因而被儒家和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为贤母的典范,三迁之教的故事被列入封建时代的启蒙读物,在我国教育史和家教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启示人们:外部环境对儿童道德教育和人才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Mengmu sanqian

中国古代一些有见地的父母,特别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孟子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起初,她家住在农村的一片坟地旁边,孟子小时候就学着玩哭丧、埋人之类的游戏。孟母认为此地环境对孟子成长不利,于是迁居集镇。结果,在那里孟子又学做买卖。孟母还不满意,又迁至一个学堂旁边,孟子受到良好影响,渐渐懂得有礼貌,于是在此地定居下来,这是旧时家教重视环境对儿童影响的典型。事载《烈女传·母仪传》:“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遂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赵歧的《孟子题辞》说:“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后人凡称赞母亲对于子女进行良好教育,为“三迁之教”。

☚ 岳母刺字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Mengmusanqian

封建时代家教中重视环境对儿童具有潜移默化影响作用的典故。事见《列女传·母仪传》。孟母即孟轲之母。据传,孟家最初住在墓地旁,少年孟子常在墓地玩,看到有人埋葬死人,就学着埋葬死人筑墓等游戏。孟母认为这地方对孩子的教育不利,于是把家搬到城里,附近就是集市商店,此时孟子的游戏是模仿商人做买卖;孟母只好又再次搬家,把家迁到学校附近,学校来往的人都很讲礼貌谈学问,孟子也开始练习模仿礼仪,孟母就说这地方可以长期居住下去了。孟子长大后,果然精通六艺成为大儒,后人凡称赞母亲对子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三迁之教”。

☚ 曾子杀猪   田稷子受贿遭母训 ☛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孟母三迁与断织劝学的故事。孟子成材与孟母的精心教育培养有关。孟子的父亲早亡,靠母亲仉氏纺绩为生。孟子少时,性情活跃,善于模仿。他家先住在坟墓附近,做游戏时学埋死人。孟母认为这样下去对他会产生不良影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可孟子又学商贩叫卖。孟母认为这里也不是教育孩子的好环境,又把家迁到学校旁边。孟子在这里做游戏时学习礼仪,“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认为这里才是可以住的地方,于是定居下来。孟子小时候,学习不用功。出外归来,孟母正在织布,问他说:“为何不学习回家?”孟子回答说:“我不想学了。”母亲无言,拿剪刀剪断丝线。孟子很害怕地问母亲为什么剪断。孟母生气地说:“你这样废学,就象我剪断这丝线一样,半途而废,什么也做不成啊!”于是,孟子发愤求学,“旦夕勤学不息”。

☚ 孟子私学   孟子的教育思想 ☛

孟母三迁mènɡ mǔ sān qiān

【释义】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迁:???. ????.
?? ???? ???? ?? ?? ??? ??? ?? ?? ? ??? ????.
??????.
【例句】孟母三迁,由此可知环境对孩子的重要。
??????? ????? ???? ??? ???? ?? ????.

孟母三迁mènɡmǔ-sānqiān

孟:孟子。相传孟子小时曾住过墓地旁、集市旁,因为家居环境不好,不认真读书,孟母为之三次搬迁家庭住址,最后搬到学宫旁,终于使孟子好好学习,最后成为大儒。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后常以“孟母三迁”作为颂扬母教的典故。

孟母三迁mènɡ mǔ sān qiān

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汉·刘向《列女传》载,孟子幼时住在墓地旁,常学上坟者烧纸磕头。孟母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学商人做生意。孟母又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习知识,从此喜欢读书。
❶ 原指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❷ 也泛指父母关心子女的成长。也作“孟母择邻”、“三迁之教”。

孟母三迁mèngmǔ-sānqiān

〔主谓〕 孟母,孟轲的母亲。据传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能学儒习礼而三次搬家迁居。事见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后以此比喻家长重视环境影响与子女成长的关系。《说岳全传》12回:“心承~教,腹饱陈平六出奇。”
△ 褒义。多用于教育方面。
也作“断机择邻”。

孟母三迁mèng mǔ sān qiān

即孟轲的母亲为孩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比喻母亲教育子女的良苦用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