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𫗱
或作孔觊。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生活在南朝宋、齐时期。齐建元四年(482)任奉朝请。作《铸钱均货议》。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认为“食货相通, 势理自然”, 对货币与商品关系相适应的客观规律有一定认识, 谷物贱, 并不表明生产发达, 而与通货紧缩的关系很大。其“钱币之弊, 在轻重累度”的观点, 第一次指出了稳定币值的重要性。批判传统的名目主义, 认识到了货币具有它本身的价值, 这种价值是由一定数量的铜与劳动所构成。主张适当的单位货币是五铢钱。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一定重量(五铢)、一定数量(钱货既均)的统一货币(官铸货币), 能保证“百姓乐业, 市道无争, 衣食滋殖”。在南朝,这是比较有见地的系统的货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