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道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道情dào qíng

脱离世俗的情怀。白居易《送后集往庐山东林寺》:别后道情添几许,老来筋力又何如?李频《长安书事寄所知》:帝里本无名,端居有道情。

道情

道情

一名“黄冠体”。本是道士宣扬道家离尘绝俗的歌曲,后成为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属鼓词的一种。宋周密《乾淳起居注》: “后苑小厮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太上云: ‘此是张抡所撰鼓子词’”

☚ 合气星   如夫人 ☛
道情

道情

曲艺的一种。源出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诗赞体经韵,至宋代形成道情。其形式最初与鼓子词相同。南宋时以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故又名“渔鼓”。多取材于道教故事。元杂剧中常有穿插演唱。明清时更为盛行,题材范围亦有所扩大。近代流行于各地的道情有数十种,或名“道情”,或名“渔鼓”,或名“竹琴”,在江西有些地区称“古文”。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只唱不说的。

☚ 陶真   平话 ☛
道情

道情

曲艺的一个类别。亦名“渔鼓”。源于唐代的道歌,宋代已成为一种说唱形式。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七:“后苑小厮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太上云:‘此是张抡所撰鼓子词。’”据此,宋代的道情即鼓子词,或至少体制和音乐与鼓子词相近。只唱不说或有说有唱,唱的部分为同一词调多遍重复。在发展过程中,渐分化为曲牌体和诗赞体两支。前者唱曲牌,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的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河南、山东等地;后者唱词以七言韵文为主,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的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北方的一支多数发展为戏曲剧种或其唱腔为皮影戏所吸收,形成道情戏系统;少数则仍保留曲艺形式。南方的一支多数作为曲艺流传,但其唱腔分别与流行地区的民间音乐结合,并以当地方言说唱,各自形成自己的特点,表演形式也有站唱和坐唱两种。各种道情均以渔鼓、简板击节,或加以弦乐伴奏。清代以来,流行在各地的曲艺道情有晋北道情、青海道情、浙江道情、江西道情、衡阳渔鼓、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四川竹琴等。

☚ 贵州弹词   渔鼓 ☛
道情

道情

民间曲艺的一种。源于唐代道教宣扬道教的《九真》、《承灭》等道曲。后配以词调、曲牌,演变为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作“道情”、“道歌”。最初以简扳伴奏,南宋时开始用渔鼓伴奏,后又配以弦乐、打击乐器等。明清以来题材有所扩大,有文人所作的抒情遣兴的词或散曲的“道情”,也有乞丐即兴演唱的通俗的“道情”,并同各地民间歌谣相结合而发展成许多曲艺。一般流行于南方的多为诗赞体。演唱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道情也称“渔鼓”,如湖北渔鼓、山东渔鼓等;在四川则称为“竹琴”。

☚ 寓言笑话   道情戏 ☛

道情

 

郑燮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销除烦恼。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事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获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修琴卖药般般会,捉妖拿鬼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岩结屋,却教人何处相寻。
 老书生,白屋中;说唐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任他雨打风吹。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看看又是重阳后。几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残阳下酒楼。栖鸦点上萧萧柳。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盘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孙惨。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孔明枉作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道情是一种说唱文学,本道士所歌,称黄冠体(见《啸馀集》),后来江湖上的歌者,依调谱词,多寓讽世劝善之意,沿门歌唱,唤住唱道情。这十首道情是郑板桥的一时游戏之作,看他一开始就集、王维、许浑等人诗句为上场诗,信手拈来,颇为浑成;道情的一头一都戏称自己是唐人小说中人物、元人石君宝杂剧命名为郑元和者之后,这是因为郑元和曾狎妓沧落为挽歌郎,又遭其父鞭弃再沦落为乞儿,而“道情”原是沿门歌唱曲儿,正经文人所不屑为,作者居然为之,而且给自己找了这样一个不经的理由,赋本篇以不少风趣。
 前六曲歌咏了六种江湖中人,依次为渔翁、樵夫、头陀、道士、塾师、乞儿,比起“争名夺利之场”中人来,他们生活相当清贫,然而却亲近“山青水绿”之大自然,而且取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即自食其力,从而绝无名利场中的是非、烦恼,反而活得快活自在,令人羡煞。后四曲则出以歌者口吻,他从往古历史中汲取材料,予以评驳,第八曲极精要地叙述了从唐尧到南明数千年历史,于“空陈迹”、“总废尘”、“慌忙尽”、“最可叹”、“尽销磨”见意,极精要地概括了一部廿四史就是封建统治“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循环史;第九曲指出历代宫廷、朝廷都充满复杂的矛盾,忠臣志士鞠躬尽瘁,演出的总是悲剧,唯有信奉老庄哲学,才能远祸全身。
 以上思想内容前人也曾在诗词中表现过,但都不如道情这样洋洋洒洒、淋漓尽致、寓意通俗而文字优美。所以它比同类诗词更能安慰官场失意者的心情,近人如邓拓在受政治迫害丢官后,写《燕山夜话》,竟称赞郑板桥是“一枝画笔春秋笔,十首道情天地情”,评价不可谓不高。道情曲词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基本上由三言、七言句构成,行文上有骈散的变化,句群上有奇偶的变化,用韵有疏密的变化,七言句有上四下三、上三下四节奏的变化,在音调上备极摇曳多姿。近体七言诗是以单音步结尾,故尾音迤逦曼长;而道情曲词以两个上三下四的联语结尾,即双音步结尾,尾音找截干脆,很有新意。
道情

道情

唐宋以来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或戏剧形式。源出于唐代道教所唱的道曲,诗赞体,后吸收词调、曲牌,演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道歌”。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淳熙十一年(1184)宫中唱的道情,与鼓子词相类似。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因此也叫“渔鼓”。后来,道情诗赞体的一支主要流布于南方,仍多为说唱道教故事;曲牌体的一支主要流布于北方,在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发展为戏曲道情。

☚ 合生   嘌唱 ☛
道情

道情

曲艺的一种类别。渊源于唐代《九真》、《承天》等道家歌曲。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故也称“鱼鼓”。明代后流传甚广,题材也有所扩大。例第六十四回薛、刘内相差人“叫了两个唱道情的来,白日里要和西门庆坐坐。”

☚ 混元初生太极   刘智远红袍记 ☛

道情dào qíng

清帮谓帮中历史。《清门考源·各项切口·清门类》:“道情: 帮中历史及规模也。”

道情

道情

说唱曲艺。演唱时用渔鼓、简板伴奏,故又称“渔鼓”。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文体为诗赞体。后吸收词调、曲牌。演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道歌”。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淳熙十一年(1184)宫中唱的道情,与鼓子词相类似。又据明人记载,“渔鼓、简板始于宋朝”,而这两件乐器正是道情所专用的。由此可知,晚至南宋已有曲白相间说唱故事的道情产生。后来,其中诗赞体的一支主要流布于南方,仍多为说唱道情;曲牌体的一支主要流布于北方,以[耍孩儿]、[皂罗袍]、[清江引]等为主要唱腔。流布于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山东等地的道情,又吸收、采用秦腔和梆子戏的锣鼓、唱腔、表演形式,发展为“道情戏”。

☚ 四明南词   渔鼓 ☛
戏剧

戏剧

戏(京~;滇~;武~) 剧(~情;~种;歌~;话~;喜~;正~;京~)
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 词曲
花样繁多、热闹嬉笑的戏剧:话把戏
地方戏:曲艺 相声 快板 大鼓 弹词琴书 道情 评话 评弹 说话 讲史
曲艺、杂技:玩意(玩意儿) 玩艺
有说有唱的曲艺:说唱
曲艺大鼓的一种:铁片大鼓 铁板大鼓
讲说历代兴亡和战争故事的长篇评话:讲史
戏曲中以唱工或做工为主而不表演或很少表演武打的戏:文戏
流传于宋代的一种说唱伎艺:陶真
民间说唱的莲花落:陶真
滑稽戏:
杂曲:簉弄
杂剧的一种:魔术 幻戏 幻剧 托话
口技:象生 隔壁戏
杂技:戏(把戏;马~;百~) 杂手艺
各种杂技:鱼龙百戏 鱼龙绝伎 鱼龙绝技
杂技表演中的手技和顶技节目:杂耍
古代百戏杂耍名:鱼龙曼延 鱼龙曼衍鱼龙漫衍 鱼龙烂漫
走钢丝的杂技:踏绳 戏绳 走索 走绳(走绳子;走绳索) 走软索 踩软索
木偶戏:托偶 提休 提偶 傀儡戏
提线木偶:提齁
杂有色情内容的戏曲:粉戏

☚ 小说   诗 ☛

道情dào qíng

道义,情理。谢灵运《述祖德诗》:“拯溺由~~。”

道情

曲艺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道曲,为道士传道、募化时所唱的歌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思想。主要伴奏乐器为渔鼓、简板。道情至明清有较大发展,题材有所扩大,演唱者亦不限于道士,又同各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多种曲艺形式,如陕北道情、湖北渔鼓等。流传于陕西的道情有:陕北道情(榆林、延安地区)、关中道情(渭南、西安地区)、石羊道情(华阴)、商洛道情(商洛地区)、陕南道情(安康、汉中地区)。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

道情

即“渔鼓”。

道情dao qing

chanting folk tales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percussion instruments

道情dao qing

Taoist tale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