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威海卫之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威海卫之战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月,日本出动舰艇二十五艘,军队二万余人在山东半岛荣成湾登陆。兵分两路进犯威海卫(今威海市),又以军舰封锁港口。1月30日,日军向南帮炮台发起进攻,守军拼死抵抗,清将刘超佩退逃,炮台失陷。2月2日,北帮炮台不战自溃,威海卫失守。日军以所占炮台配合舰炮终日轰击港内中国军舰。丁汝昌组织顽强抵抗,击伤日舰多艘,但定远、来远、威远、靖远等舰先后被敌击沉。北洋舰队中的洋员煽动士兵、水手逼丁汝昌降敌。丁宁死不允,11日服毒自杀。12日,哗变官兵托丁汝昌名降敌,所余舰艇十一艘及其它军资器械全部被掳,北洋海军覆灭。

威海卫之战 - 历史大事 - 可可诗词网

威海卫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之间的最后一次战役。日军在“甲午战争”期间一直把藏在威海卫的北洋舰队视为进犯京津地区的最大障碍,把能否消灭这支舰队看成能否在华取胜的关键。威海卫是北洋海军的基地。它位于山东半岛北岸的南端,海港南北两岸如两臂突入海中,形成半圆形。刘公岛横置其前,日岛、黄岛又紧紧与刘公岛相连,形成海上的天然屏障,形势极为险要。威海卫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都设有新式炮台,有大炮100多门。当时,北洋舰队尚有战舰9艘、炮舰6艘、鱼雷艇10余艘。当旅顺危急时,丁汝昌亲自到天津见李鸿章,要求驰援旅顺,遭李鸿章拒绝。1895年1月20日,日军出动35艘舰艇,护送陆军2万人在山东荣成县成山角登陆,包抄威海卫后路,日海军从海上封锁威海卫。30日,日军分两路从陆上进攻威海卫,并以舰艇封锁威海卫军港。海军提督丁汝昌受李鸿章“保船避战”之命,坚匿不出,失去战机。日本海军占领威海卫南北两岸的炮台,随即封锁东西港口,并在占领炮台之后,海陆一起集中火力向刘公岛内的北洋舰队进行轰击。丁汝昌请求李鸿章突围作战再一次遭拒绝。北洋舰队广大将士奋力抗击,曾在2月1~6日连续击退敌舰,“定远”、“来远”、“威远”、“靖远”等舰先后沉没。2月11日,日军炮火更加猛烈,陆援和突围的希望完全断绝,北洋舰队洋员海军副统带英国人马格禄和美国顾问浩威,煽动部分官兵拒绝丁汝昌突围命令,胁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在绝望中自杀。12日,在丁汝昌死后,浩威起草投降书,假托丁汝昌名义投降,向日军缴出所余舰艇11艘,刘公岛炮台和其他军械向日军投降。17日,日本舰队开进威海卫,并在刘公岛登陆,至此,威海卫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威海卫之战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军侵犯威海卫的战役。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95年1月20日), 日“山东作战军”2.5万余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分作南北两路西犯威海卫,威胁南邦炮台。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建议必要时炸毁南帮炮台,以免资敌,但受到守台将领戴宗骞等的反对而未能实现。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五(1895年1月30日),守台将领刘超佩临阵脱逃,南帮炮台失陷。正月初七(2月1日),丁汝昌炸毁北邦炮台,退守刘公岛。第三日,日舰及占据南邦炮台的日军以大炮水陆合击刘公岛及北洋舰队,辅以鱼雷夜袭,定远等舰相继被击毁。洋员马格禄等人怂勇投降,丁汝昌严词拒绝,服毒自尽。二十日,威海卫营务处候补道员牛昶昞与日舰队司令伊东祐亨签署降约,中国在威海卫的所有军舰、炮台及军事装备等,全部按约交给日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