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妙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妙玉

妙玉

脱尽浅陋凡俗,寄情于玄虚缥缈中的妙玉,偏偏生活在争名逐利的是非场中!人物和环境、理想和现实、精神和肉体都明摆着矛盾和分裂!
十七回她一登场,作者就介绍那不凡的才情风貌: “外又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姑娘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十八岁,取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她所以来到长安都中,是因为听说此地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她那精演先天神数的师父,于去冬圆寂之后,遗言:不宜回乡,在此静候,自有结果。而这结果呢,就是被贾府下个请帖,请她进了大观园。“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如果少了花木葱茏的蓬莱仙境,该是不小的缺陷!如果听厌了丝竹箫管,还可以听听来自天外的暮鼓晨钟!妙玉进府时已是十八岁了,这十八年的人生经历却是不平常的,有的人考证她曾结过婚,是一个寡妇,有人说她曾被权势欺压,遭受过政治上的挫折,于是辗转漂泊来到京师,她在大观园中,又象旅居,又如寄客,实在说不上是一种什么关系!
有时人们只记得“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而忘记那青灯古殿,讽经诵佛的妙玉。只有当众人进入山门,妙玉笑往里让时,贾母说: “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 (四十一回)这时,我们才仿佛看见那幅充满玄秘色彩的背景。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半夜踏进栊翠庵时“只见龛焰犹青,炉香未烬,几个老道婆也都睡了,只有小丫头在蒲团上垂头打盹。”这几句话给读者的第一个感受是:栊翠庵有着和欧阳修《秋声赋》同样美的意境,“童子莫对,垂头而睡”和那蒲团上打盹的小丫头多么相似。而庵外恰恰是一派“星月皎洁,明河在天”的秋天景象!这之后,人们才注意到“龛焰”和“炉香”,这两样似乎和妙玉本人没有什么内在有机联系的布景和装潢。前八十回的妙玉确实写得象妙玉,她绝非一般的道婆女冠,唯求香火,以资糊口谋衣之辈。
栊翠庵的山门既挡不住生关死劫,也挡不住人间的七情六欲,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的歌声笛韵也会飘浮到栊翠庵的上空,如果在这样的红粉朱楼中求真证果,确实需要唐僧取经那样坚定的信念。更何况妙玉出家前的家庭教养,生活环境几乎都和这里的小姐相类,这就更容易使她不断地唤起了生活经验,回忆到闺中女儿的乐事及烦扰。再加以那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更是历代文人才子至情至神,精诚所聚,充满了人世间的歌哭欢笑,距离四大皆空,一心皈依何止千里万里!因此,她除了“天生成孤癖人皆罕”,有点和人世间格格不入以外,气质、才华、品貌都一如大观园中的小姐,她自己就声称,如果只去搜奇检怪,会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嘛!前八十回作者很少写她的佛门功课,但是在后四十回中因为宝玉失玉,邢岫烟才去请妙玉扶乩,颇有点邪门外道的样子,而且真的请来了拐仙。虽然也写了妙玉怫然不悦,最后终于悲天悯人答应了这一要求,确实有点破坏这一形象的完整性。我想曹雪芹之写妙玉,实际上是写一个被社会现实所不容的青年女子的另一类型的悲剧。
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时,两个女孩子,特别是黛玉兴致极高,她们几乎是玩了一个通宵,而这一晚,妙玉也被那袅袅的笛声引了出来,在一片空明的流光下,她立在竹栏外,山石后,曲池边,象一片云,停伫在那里,静静地欣赏着湘云、黛玉在联诗。在这之前,虽然没写她参加任何诗会,但她文墨极通,是一进园时就被人介绍过的。才思飘逸的林妹妹,诗渴如狂的云妹妹见妙玉诗兴极高,都不胜惊讶。妙玉并不虚客气,径直地说: “我意思想着你二位警句已出,再续时,倒恐后力不加。我意要续貂,又恐有玷。”这种十分自负的口吻,并没有引起湘云、黛玉的反感,她们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妙玉做诗,但都在睁大眼睛,期待着一种美的诞生。果然,只见妙玉“提笔微吟,一挥而就”,湘云、黛玉看了以后,称赞不已,而且还不无遗憾的说:“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且不说这首诗是不是能表明她的身世,但是诗中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何等的深切!她的内心是极不平静的,她热切地感受着人生的快乐和痛苦,又不能抑止住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可是,生活对她来说是残酷的,永远隔绝了她做为一个正常人所应享有的欢乐,甚至痛苦。永远叫她脚踩祥云,不许她脚踏实地,她身不由己的被赶出了人世间,还在那里,一步一回头的徘徊眷顾。青灯、古佛、经卷、蒲团等等,都是不会发出回声的东西,“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于是妙玉的内心,就成了一个痛苦熬煎着、形神矛盾着的旋涡!
天长日久,大观园中那些冰雪聪明的女子,都对她有了些固定的看法,一般人都会感到铁槛之外,那冰冷刺目的寒光是难以接近的,这就难怪到栊翠庵去乞红梅,必须是宝玉了。李纨说: “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插着玩儿。”宝玉欣然接受了这一决定,当李纨命人好好跟着时,黛玉忙拦说: “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只有用最殷切关注宝玉的一双深情的眼睛,才能发现妙玉对宝玉的各种细微的,不易察觉的感情变化。刘姥姥吃的一只杯子,妙玉要砸碎了它,但却把自己常日吃茶用的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她愈是满面正色,愈能发现在矫情的外壳下,终日缠绕于内心的缱绻深情。她并没有四大皆空,平砥如镜,随时随地会无端地意惹情牵! 这又怎么能怪她,这原是那万恶的社会,故意把自然扭曲成变态,加压、冷冻使之变形的。在宝玉生日那天,妙玉遣人送来粉红色笺纸,上写 “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大观园中可以庆生辰者多矣,为什么独自宝玉接到了她的祝贺?! 可惜,她是一个出了家的人,这一举动本来是人生的正常要求,就都变成了非分之想! 作者十分感叹地说: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甚至连和她有半师之分的岫烟,也说她: “ ‘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成个什么理数! ”宝玉连忙解释说: “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了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岫烟听了这话,只管用眼上下细细打量起宝玉来,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的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的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是的,真正的同情,特别是尊重,是知己之间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壁立万仞,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之概” (《红楼梦卷》130页)的妙玉,并不是对任何一个人都肯加以青目的人,元妃省亲之时见“山环佛寺,忙盥手进去焚香拜佛”,而且“又额外加恩与一班幽尼女道”,这里没有看见妙玉任何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的表示。贾母去栊翠庵品茶,妙玉的态度不卑不亢,又落落寡合。她曾说过: “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她几乎要拒绝来荣国府了,是王夫人下了请帖,才把她请了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在妙玉的字典里,哪里找得到“趋炎附势”这四个字!这就更能理解为什么她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了,岫烟介绍她说: “不合时宜,权势不容”。她已经出了家,是谁还这么穷追不舍?逼得她东奔西逃,她的父母是不是宦海风波当中,被倾轧、被宰割的对象? “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那腐朽的黑暗的社会对她的态度是“妒”、是“嫌”的。八十七回双玉听琴之后,写了一段妙玉的走魔入火,对妙玉的形象、气质、才情都是有损的,仿佛一幅很美的画,从当中划了一刀!
最后作者对她安排的结局是“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这的确是过于悲惨了!作者在她身上寄托着“铮铮者易缺,皎皎者易污”的深深感慨!可能在那一时代,作者实在没有办法给她找到一条出路了!

☚ 史湘云   王熙凤 ☛

妙玉

红楼梦鉴赏《 人物形象鉴赏 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 妙玉》

贾府大观园栊翠庵里的女尼。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自小多病,因而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因听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随师父来到都中,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后贾府元妃省亲,用请帖将她请来,住进了栊翠庵。

妙玉在十二钗中排列第六,但她在小说中所占的篇幅并不是很多,这原因也许如脂批所说的:“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

总括小说有关妙玉的描写,前八十回内计有: 第五回有关妙玉的判词的《世难容》曲,第十七至十八回妙玉首次出场,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第五十回宝玉去栊翠庵折梅,第六十三回派人给宝玉送寿帖,第七十六回续黛玉和湘云的凹晶馆联诗;共六处地方写及,确多是“笔笔带写”。后四十回内,恰巧也是六处: 第八十七回“坐禅寂走火入邪魔”,第九十五回为宝玉扶乩找通灵玉,第一○九回问候贾母病,第一一二回“活冤孽妙姑遭大劫”,以及第一一三回、一一七回通过别人的议论交代妙玉的最后结局。我们评论妙玉,主要就是根据上述小说所提供的艺术描写,其中特别是前八十回的有关描写。

妙玉的正式出场已是到小说第十七至十八回,她一出场便显示了她的身世不凡,心性高洁。她不仅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而且本人也极通文墨,模样儿又极好。当贾府开始去请她时,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后王夫人让人下了帖子去请,她这才进了大观园。试想: 以贾府之贵,趋奉者正愁无门可进,像净虚、马道婆之流即是如此,又何至于反要贾府下帖子去请?我们再联系后面邢岫烟介绍的“她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之语,可见她确是个藐视权势、心性高洁的少女。

妙玉进了大观园后,仍保持了她高洁的品格。她虽住在园内,却一直和贾府保持着相对的独立,除了和宝玉、黛玉、宝钗及邢岫烟等偶有往来外,基本上和贾府其他人没有往来,特别是没有主动的往来。第四十一回贾母带了刘姥姥等到栊翠庵来,其间因为刘姥姥喝过那只成窑杯,妙玉便嫌脏要把它摔了,这表明妙玉的“过洁”已近于怪僻。此外,贾母等一大堆太太奶奶们到来,她只给贾母捧了一盏茶,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只顾自己去吃自己的茶了,再没有和贾母等太太奶奶们去周旋奉承;以后贾母等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同样表现了妙玉的心性高洁。因为假如是一个品格不高的人,在这里不知有多少殷勤要献!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妙玉住进了大观园,便把她看成是所谓“依附权门,受贾府供养”的人。

心性高洁是妙玉难能可贵的优点,但生活中的辩证法往往就是如此: 有时事情过了头便会走向反面,尤其是生活在一个不能理解你的环境中,就更是如此。所谓“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妙玉的为人处世既如此孤高怪僻,当然不可能不引来人的非议。就连最宽厚平和的大嫂李纨,也流露过“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的情绪,其他人的不满和妒嫌就可想而知了。但对于妙玉这样身世地位的人来说,“太高”和“过洁”正是她平衡自身和环境矛盾,从而达到防身目的的一种武器,否则她早成了贾府老爷少爷们玩赏的尤物,又何至于要到贾府破败后才遭泥陷!

妙玉和宝玉的关系是许多研究者和爱好者感兴趣的问题。确实,妙玉虽高傲孤僻,不好亲近,但对宝玉却别有一番情愫: 宝玉与钗、黛同至她处品茶,她将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斟与宝玉;栊翠庵盛开梅花,独宝玉去而能立即乞得;她自称槛外人,宝玉的生日却牢记在心,并特意派人送去祝寿的帖子……而宝玉对她也是情有所钟: 他善解妙玉的心意,不仅数语说得妙玉“十分欢喜”,而且很能献殷勤,连叫小幺儿打水洗地这样的小事也想到了;李纨罚他去栊翠庵折红梅,他最是“乐为,答应着就要走”,且过后又独自悄悄地去了一次;妙玉派人送来生日贺帖,他事后知道“直跳了起来”,责怪丫环“也不告诉”一声,“大惊小怪”折腾了一阵,看得比谁的帖子都“要紧”。虽然最终是“王孙公子叹无缘”,但公子的多情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俩之间的关系并无什么暧昧的成分,不过是少男少女之间一种自然的相互吸引,是彼此的气味相投和具有好感。妙玉作为一个世外人,她纵有情于宝玉,却不能不忍情;宝玉面对这株天边芳草、雪地红梅,也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妙玉不仅“气质美如兰”,而且“才华阜比仙”。黛玉和湘云深夜联诗,妙玉走来听到,甚感凄哀,遂提笔一挥而就,马上续成了十三韵,使“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妙玉不仅是“诗仙”,还是通晓茶道的“茶仙”,她对水的讲究——吃的是五年前埋在地下的梅花上的雪;对茶具的讲究——拿出的都是古玩奇珍,没有一件俗器;而且品茶讲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些都是宝、黛等人所望尘莫及。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少女,其最后的结局却极其不幸。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后四十回续书,是写宝玉看妙玉和惜春下棋,致使妙玉心动脸红,因而回到庵里坐禅时丧失了镇静自己的力量,乃至“走火入邪魔”;再外加盗贼的不良之心,最后为其所劫,途中不从被杀。这一悲剧的处理大体和判词及《世难容》曲的描写相符,只是把悲剧的造因解释成是因为妙玉自己情欲未断,因而内虚外乘,先有邪魔缠扰,后被盗贼劫走,这未免削弱了对黑暗社会制度的批判的力量。根据她的判词,《世难容》曲及有关脂批透露的情况来看,她应该是随着贾府的败落而流落风尘,在尘世中强命挣扎,终陷于淖泥之中。她的悲剧并不是因为她本身情欲未断,而是由于大厦倾覆,像她这样一个青年女尼无力也无法洁身自保!也就是说,妙玉的悲剧并不是她自身造成的,而是那个黑暗的社会造成的!正如写她的《世难容》曲名所提示的,她是因为“心性高洁”而最终为世俗社会所不容。


《妙玉》 - 红楼梦诗词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妙玉》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警幻仙姑)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1)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1)

可怜金玉质,落陷污泥中(2)

【注释】

(1) “欲洁”二句:洁,这里指洁身、清高,不与世俗同,也指洁癖,妙玉有此两大特点。云空,说空。空,佛教指世间万事万物虚幻不实,认为一切事物与现象都由因缘发生,在刹那生灭,没有质的规定性和独立实体。《维摩经·弟子品》:“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就是我们说的“宿命论”、“虚无主义”。

(2) “可怜”二句:金玉质,形容金玉一样的外貌与内才。妙玉外貌极美,极有才。落陷污泥中,暗示妙玉的结局:被强盗劫持后落入风尘(高鹗续书有出入)。

【译文】

妙玉要做超凡脱俗的佛门女,可是又何曾高洁了;说是把一切看空,可是未必真正做到了。可怜她金玉一样的高贵才质,到头来遭受厄运,被强盗劫持落入风尘,最终掉进了污泥中。

妙玉miào yù

大观园栊翠庵带发修行的女子,金陵十二钗之一。她原籍苏州,是仕宦家的姑娘,因多病而出家,法名妙玉。在蟠香寺修炼时,是邢岫烟的启蒙老师。后随师父到京都,一年后师父圆寂,她按师父遗言,未曾回乡,后被请进贾府。她才华出众,气质高洁,但结局也不美妙。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五说“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以及红楼梦仙曲之六《世难容》所说,“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都暗示她沦落风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