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学欣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wenxue xinshang

指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感情和想象的活跃而形成的认识、体验、玩味的审美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对审美理想的追求、对艺术技巧的探索等等都融化在艺术形象、意境和情节之中。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读者就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和情节来把握其中包含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文学欣赏首先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然后才表现为一个体验、玩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欣赏者的各种心理机能被调动起来并和谐一致,因而造成了精神的愉快和美的享受。
欣赏活动的发生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可供欣赏的客体。科学论著固然不能使人对其进行文学欣赏,质量低劣、趣味不高的文学作品也同样不能让人产生文学欣赏。只有创造了生动、真实的艺术形象、丰富曲折的情节并包含有作家正确、高尚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的作品才能成为欣赏的客体。二是要有能够欣赏艺术美的主体。有了欣赏客体而缺乏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主体,也同样不能形成文学欣赏活动。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08、79页)这说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欣赏主体的。三是在欣赏主体和欣赏客体之间要有某种适应性并建立一定联系。任何一个文学欣赏者都有自己的偏爱。虽然他们有很高艺术修养,但当一部他所不喜爱的文学作品摆在面前时,他也不会去欣赏他。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人类文学艺术的佳品;列夫·托尔斯泰是人类少有的具有文学修养的人。但托尔斯泰却不喜欢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又如一个酷爱中国古典诗词的人,也许对现代自由体诗歌不闻不问。再有,即使是人们喜爱某一文学作品,也要在他们具有审美心境时才能欣赏它。一个为生活所迫、吃喝都成问题的人,他的艺术修养再高,也无暇去津津有味地阅读文学作品。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之间常常表现出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阶级差异。例如对高尔基的《海燕之歌》,革命者极为赞赏,沙皇统治者却视若洪水猛兽。二是民族的差异。有些文学作品在一个民族那里大受欢迎,在另一个民族那里却无人问津。这是民族文化传统、生活习惯造成的差异。三是时代差异。不同时代人们的文化精神、思想状况不同,对作品的欣赏也不同。福楼拜的作品《包法利夫人》在19世纪中叶出版时受到冷遇、甚至激烈的贬斥,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则大受欢迎。被视为开现代小说之先河的作品。四是个人的差异。个人的社会经历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欣赏也会出现不同。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这是讲不同性格、兴趣的人对不同作品的偏好。指出了文学欣赏的个体差异。

☚ 文学的社会作用   共鸣 ☛
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

文学是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用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家思想感情的 一种艺术形式。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之中。人类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不但创造了人类灵巧的双手、发达的大脑、丰富的语言,而且还为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创作“范本”。而文学欣赏是指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 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就是欣赏者对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所产生的情感反映,以及由此引发的想像、体验、判断等思维活动,并由此逐渐领悟作品中具体的生活现象所蕴含的理性认识。由于文学形象所独具的非直观性特点,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阶级立场、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审美情趣等去理解和欣赏作品,使欣赏者有可能对文学作品及其所反映的实现生活,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并产生出截然不同的认识。但是文学形象的内容和性质的客观规定性,又制约着欣赏者再创造与再评价的范围,所以不同的欣赏者在对同 一文学作品的认识上,又有其相似与共同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多样性与一致性,是辩证统 一的,并由此构成了文学欣赏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客观基础。文学欣赏是文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文学的社会作用的途径与推动文学创作、促进文学批评、提高文学理论水平的动力。

☚ 批评方法   创作方法 ☛
000019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