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婴健康手册/妇幼卫生手册/妇幼保健手册/妇幼保健员手册/母子保健手册/孕妇指南/孕妇保健手册/地段妇女保健工作手册/农村妇女卫生指南/妈妈手册/育婴指南/妈妈育儿指南/育婴手册/育儿大全/实用育儿指南/育儿百科/育儿知识大全/现代父母育儿全书/独生子养教指南/独生子女保健手册/儿童保健手册/少年儿童卫生保健实用手册/托儿所保健手册/托儿所幼儿园保健员手册/托儿所幼儿园保健手册/托儿所幼儿园保健员学习手册/托儿所保育员手册/学校保健工作手册 ☚ 宫内避孕器安放手册 妇婴健康手册 ☛ 妇幼保健与生活手册/妇女保健大全/孕妇手册/妈妈手册/妇女更年期医疗保健手册/婴幼儿喂养指南/新育儿大全/儿童保健手册/新育儿大全/婴幼儿喂养手册/宝宝健康手册/科学育儿纪念手册/育儿宝典/宝宝手册/育婴手册/现代育儿百科知识/实用少儿保健手册/家庭育儿实用知识手册/宝宝养育手册/实用育儿百科/家庭实用儿童保健知识大全/父母育儿宝鉴/简明育儿知识手册/幼儿卫生保健手册/科学育儿实用手册/育婴图解手册/0~6岁小儿养育手册 ☚ 全国优生优育咨询专家名录 妇幼保健与生活手册 ☛ 妇幼卫生 妇幼卫生妇幼卫生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妇女与儿童的生理特点,针对危害妇女与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和影响因素,采取防治及保健措施,以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妇幼卫生的医学卫生学意义 妇幼卫生属于预防医学范畴,其重要性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妇女与儿童属易感人群,在生殖、生理、生长、发育等过程中有其特点,必须加以特殊保护。妇女一生中经过幼年期、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及老年期。青春期是妇女生殖系统从发育到成熟的阶段。生育期内妇女将经历结婚、怀孕、分娩、产褥及哺乳等几个特殊的生理过程。更年期是生殖机能从衰退到消失的阶段。以上各期妇女全身各系统,特别是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较大,对职业危害也较敏感。同时,由于女子生殖器官解剖学的特点,容易发生感染性和损伤性疾病。做好妇女保健,防止上述生理过程向病理方面转化,才能顺利地承担母亲的职责,孕育健壮的下一代。 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内由受精卵发育为胎儿,出生后从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到学龄期,形体上和生理上不断发生变化,是一生中体格、神经精神等各方面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身心健康打基础的阶段。小儿免疫防护能力尚不健全,缺乏独立生活和保护自己的能力,必须通过系统的、全面的保健工作,才能保证他们成长为体格健壮、品德优良、智力发达的新一代。 (2) 妇幼卫生是促进民族健康、增强民族素质的基础。加强妇幼卫生工作,能有效地降低妇女、儿童的发病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人群的平均期望寿命。人体发育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同时又影响下一个阶段; 上一代人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到下一代人的健康和体质。因而,妇幼卫生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础。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母亲是家庭的主妇,又是孩子最早、最亲的保护者。提高母亲的卫生知识水平,有利于提高家庭的卫生水平和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水平,以提高全社会的卫生水平。 妇幼卫生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 妇女儿童约占人口的2/3,14岁以下儿童(主要是七岁以下儿童)及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妇女都是妇幼卫生工作的服务对象。 妇幼卫生工作内容及重点必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确定,注意和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相适应。妇幼卫生工作一般是从影响母婴健康和安全最关键的分娩期着手,做好产时保健,保证安全分娩,以后再逐步扩大保健工作的内容。一方面向前逐步提早保健工作开始的时期,包括孕产期保健,孕早期保健,婚前保健,以及青春期保健; 一方面向后逐步延长保健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包括产褥期保健,哺乳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和婴幼儿保健。儿童成长进入青春期,即与青春期保健相衔接,使未来的父母能从青春期开始就得到保健,为孕育更健壮的下一代打下基础。 妇幼卫生工作应针对孕产期并发症、低体重儿、围产期感染及儿童营养等,在怀孕、分娩和婴幼儿等期,做好卫生教育和常见病的防治。同时,做好妇女劳动保护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在工作中应以高危人群为重点,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使最需要的人能得到必需的保健服务,提高卫生服务效益。 妇幼卫生的发展和现状 祖国医学中很早就有妇科、儿科的记载和专著。《黄帝内经》里对妇女的生理现象已有记述。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要方》将妇科摆在各科之前。宋代杨子建的《十产论》及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两部系统的妇产科专著。清康熙年间亟斋居士 《达生篇》通俗简要地记述了胎产时的调养护理要点,是一本普及产科的通俗读物。从1915年起,中国开始有了 “公共卫生事务所”,妇婴保健是其工作内容之一。在杨崇瑞倡导下,1921年在北平开设的孕妇检查所,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以后她又筹建并主持了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培训助产人才。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同时,一贯关心妇女和儿童的切身利益。解放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妇女和儿童健康的法令。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以来颁布的几部 《宪法》和1950年制定1980年修改的《婚姻法》 中,都列入了保护母亲和儿童健康的条款。全国各地建立了各级妇幼卫生行政组织和业务机构。据1982年统计,全国有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院182所,儿童医院24所,妇幼保健所(站)2,645所,妇产科医师42,982人,儿科医师31,991人,助产士73,305多人,赤脚医生134万人(其中女性40余万人),接生员55万人。 建国初期,针对旧社会产妇及婴儿死亡率高的情况,将“改造旧式接产,推行新法接生”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农村,一方面整顿旧产婆队伍,对于确有接生技术,群众拥护的,给以消毒断脐等知识。另一方面,挑选一批青壮年妇女培训为新接生员,推广新法接生。在城市将开业助产士组织起来,成立联合妇幼保健站,负责孕产妇保健和接生工作,较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十年代中期,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妇幼保健网,不少城市实行产科分级分工医疗,开展了孕期和产褥期保健,预防难产、早产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大大降低了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农村中除继续推广新法接生外,对妇女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实行“四期保护”,推广新法育儿及预防接种,积极防治严重危害小儿的各种传染病,不少儿童急性传染病得到控制。此外卫生部门还培训保育人员,协助托幼机构建立卫生保健制度。 1980年卫生部颁发了 《妇幼卫生工作条例 (试行草案)》,全国各地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妇幼卫生机构,加强了专业队伍,充实了业务内容。在妇女保健方面,有些地区新法接生已逐步提高到科学接生,扩大了农村住院分娩,加强了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城市基本上已全部住院分娩。为达到少生、优生的目的,提早孕期保健,在实行孕产期系统保健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围产期保健。对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妇科疾病进行重点查治,城市以子宫颈癌为重点,农村以子宫脱垂和尿瘘为重点。儿童保健工作方面提倡母乳喂养,推广以合理喂养和防治疾病为基础的科学育儿知识。城乡儿童享受免费预防接种,基本消灭和控制了某些传染病。全国开展了以新生儿保健,体弱儿保健,定期体检,托幼机构卫生管理为基本内容的农村儿童保健工作。加强了对托儿所的业务领导和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并开展了三岁前儿童教养工作。在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方面积极宣传节育知识,以避孕为主,推广综合节育措施,培训技术人员,提高节育手术质量,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妇幼卫生科研工作 围绕妇幼保健的组织体制,妇婴各项生理常数和保健质量指标的确定,新技术的推广和妇儿常见病的流行病学等几个方面进行。如围产期保健,孕产期系统保健组织的研究,妇女骨盆生理常数测定,产程研究及产程图,儿童生理常数的测定和分析,儿童营养调查,佝偻病防治研究,缺铁性贫血及智力发育迟滞患病率调查等。在节育措施与妇女健康的关系等方面,也做了不少科研工作。 ☚ 卫生防疫统计 妇幼卫生组织 ☛ 妇幼卫生maternity and infant hygie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