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范成大《横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范成大《横塘》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横塘,在诗人家乡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境内。这首诗绘下了江南明丽清秀的水乡风光,表现了依依惜别友人的情感。 “南浦春来绿一川”的“南浦”在这里无专指,泛指和友人分别的水边。《九歌·河伯》有句:“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绿”字大得王荆公“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之妙。春风送处,绿川满眼,何等清丽秀美。然后,诗人攫取了江南水乡的“石桥朱塔”的景象。这是很有江南典型特征的。弯拱形的石桥、红色的宝塔,它们被配置在一起,互相烘托。次句的景象又以首句“南浦春来绿一川”为依托。山明水秀,它映照着石桥、朱塔,更显得秀美奇丽。诗人为了装点水乡,又画出了一个特定的具体景象:“细雨垂杨系画船”。杏花、春雨、画船,把江南水乡特征进一步具体化:垂杨依依的岸边拴着装饰华美的船只。而这一切,又都浸染在霏霏的细雨飘洒之中。江南水乡的凄迷、清秀之态和盘托出,使人如入画境。 这首诗的每句都暗合着送别之情。南浦为送别地点;桥、塔依然,而斯人将别!年年送客的“年年”叠用,显得情难自胜;垂杨、画船更把离别情思凝结在形象化和象征性的景象之中,令人思而得之。这里的离别情并不显得黯然神伤,乃是因为那江南秀美的水乡风光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诗人把情感表现得婉转细微。 范成大《横塘》范成大《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②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释】 ①横塘: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②南浦:泛指和朋友分手的河边,不是湖北江夏或福建浦城的南浦。 【译文】 送行的浦口,又被春天的绿色渲染;石桥朱塔的风姿,绰约依然。年年在横塘路送别友人;今日,垂杨如丝,细雨如烟,牵系着将行的画船。 (王 洪译) 【集评】 今·金性尧:“前三句只是平稳,第四句就把感情的份量加重了,读者仿佛也瞥见杨柳依依中那艘等待客人的画船。”(《宋诗三百首》第291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这诗不是具体送别一位友人之作,而是咏‘横塘古渡’以寄人生离别之恨。前二句写横塘古渡的春色和古迹,古来依然,都无变化。后二句写横塘渡口送别情景也是年年如此,并无异样。也就是说,从横塘古渡开辟以来,年年春天在渡口送别的情景始终相仿,不过送别的人们都不相同而已。”(《宋人绝句选》第273页) 【总案】 此诗的创作动机,固然是因送别而触发,但它不是写具体的某一次送别情景,而是以送别情景为凭借,抒发了一种近乎永恒的悲感。诗人通过情景的变与不变,表达了一种轻微而普遍的人生感慨。字面上突出的是不变。送别之处,又是一年春草绿;石桥、朱塔,也永远是老样子;“年年”二字关连末句,见得细雨、垂杨、画船,种种景物,也是年年如此。而不变中也有变。南浦春草,渡口垂杨,一岁一枯荣,是自然景物之变;送别之人,新知故友,也自不同。而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在这种年年如此无尽无休的感时恨别之中,青春和生命却在悄然老去。进一步来说,在诗人生前身后,横塘古渡千百年来,也一直是如此。伤别之感,竟是与人生相伴随的。这种轻微而深沉的人生感慨,使这首小诗充满了挹之不尽的情趣,若仅作风景画看,虽也有些情致,意味却淡薄多了。 范成大《横塘》范成大《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2。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扬系画船。 【注释】 1.横塘: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 2.南浦:泛指和朋友分手的河边,不是湖北江夏或福建浦城的南浦。 今译 送行的浦口,又被春天的绿色渲染, 石桥朱塔的风姿,绰约依然。 年年,在横塘路送别友人, 今日,垂杨如丝,细雨如烟, 牵系着将行的画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