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華佗愈風散 > 如聖散 如聖散 rúshèngsǎn 如圣散❶《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二方。棕榈、乌梅肉各一两,炮姜(烧存性)一两五钱。为细末,每服二钱,乌梅酒调,空腹、食前服。功能温经止血。治冲任虚寒,崩漏下血,淋漓不断,血色淡而无血块者。 ❷《卫生宝鉴》卷九方。 ❶麻黄(烧灰)半两,芒硝二钱半,麝香、樟脑各少许。为末,搐鼻。治眼目及头风,偏头痛。 ❷顽荆子、苦参、玄参、紫参、厚朴、荆芥、沙参、陈皮、麻黄各一两,蔓荆子、防风、白芷、威灵仙各二两,桃枝、柳枝各一把。为末,每服三钱,临卧煎汤热洗。治麻风。 ❸《普济方》卷二百一十五引 《经验良方》,马蔺花、麦门冬、白茅根、车前子、甜葶苈子、檀香、连翘各等分。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治砂淋。如渴加黄芩同煎,服时加烧盐少许。 ❹《仙传外科集验方》方。雄黄、生藜芦、白矾、皂角 (去皮,炙黄)。加蝎尾,为细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以吐出顽痰为度。治缠喉风,渐入咽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如圣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组方药物】 蛤粉 青葙子 石决明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为细散;用牛肝60克劈开,掺药5克在内,麻绳扎定,用米泔水煮熟,细嚼9克,米饮下,临卧服。亦可用鸡、兔肝煮药。 【适应病证】 肝虚雀目,夜不见物。
如圣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二【组方药物】 棕榈(烧黑灰) 乌梅 干姜各30克(烧过,存五分性) 【制剂用法】 上药3味,捣罗为散。每服3克,空腹时用乌梅汤调下。久患甚者,不过3服。 【适应病证】 冲任虚寒,崩漏下血,淋漓不断,血色淡而无血块者。
如圣散 《卫生宝鉴》卷九【组方药物】 麻黄15克(烧灰存性) 盆硝7.5克 麝香少许 脑子少许 【制剂用法】 上药4味,为末。搐鼻内。 【适应病证】 眼目及头风偏头痛。
如圣散 《普济方》卷二百十五【组方药物】 马蔺花 麦门冬 甜葶苈 白茅根 车前子 檀香 连翘各等分 【制剂用法】 上药7味,为末。每服12克,加烧酒少许,水煎服。 【适应病证】 沙淋。 【加减应用】 如渴,加黄芩。 如圣散rú shèng sǎn方剂名。 ❶《本草纲目》虫部第41卷竹蠹虫。 【组成、用法】用箭杆内蛀末一钱,腻粉一钱,麝香半钱,为末。以绵杖缴尽,送药入耳,以绵塞定,有恶物放令流出。 【功用主治】耳脓作痛。 ❷《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虎掌、天南星。 【方源】《博济方》。 【组成、用法】天南星一个,剜心,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熟,研末。姜汁调服一钱,吐涎愈。 【功用主治】喉风喉痹。 ❸《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黄蜀葵。 【方源】《产宝鉴》。 【组成、用法】黄蜀葵花焙研末,熟汤调服二钱。无花用子半合研末,酒淘去滓,服之。 【功用主治】难产催生。或胎死不下,用红花酒下。 ❹《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萆薢。 【方源】《秘宝方》。 【组成、用法】萆薢、贯众去土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酒空腹服。 【功用主治】肠风痔漏。 ❺《本草纲目》虫部第39卷蚕。 【方源】《王氏博济》。 【组成、用法】用白僵蚕、天南星(刮皮)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一字,姜汁调灌,后以生姜炙过,含之。 【功用主治】急喉风痹。 ❻《本草纲目》虫部第39卷露蜂房。 【方源】《经验方》。 【组成、用法】用蜂房、甘草等分,麸炒黄色,去麸为末。水二碗,煎八分,临卧顿服。 【功用主治】药毒上攻。 ❼《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狸。 【方源】《杨氏家藏方》。 【组成、用法】用腊月野狸一枚,蟠在罐内;炒大枣半升,枳壳半斤,甘草四两,猪牙皂荚二两,同入罐内盖定,瓦上穿一孔,盐泥固济,煅令干。作一地坑,以十字瓦支住罐子,用炭五秤,煅至黑烟尽、青烟出取起,湿土罨一宿,为末。每服二钱,盐汤下。一方:以狸作羹,其骨烧灰酒服。 【功用主治】肠风痔瘘。 如圣散rúshèngsǎn❶《证治准绳》方。 ❶棕榈炭、乌梅肉各一两, 炮姜炭一两五钱。为末, 每服二钱, 冲服。治冲任虚寒,崩漏下血, 淋漓不断, 血色淡而无血块者。 ❷马蔺花、麦冬、白茅根、车前子、甜葶苈、苦葶苈、檀香、连翘各等分。为粗末,每服四钱, 水煎服。治砂淋。 ❷ 《卫生宝鉴》方。 ❶顽荆子、苦参、玄参、紫参、厚朴、荆芥、沙参、陈皮、麻黄各一两, 蔓荆子、防风、白芷、威灵仙各二两, 桃枝、柳枝各一把。为粗末, 每剂三钱, 煎汤热洗。治麻风。 ❷麻黄五钱, 芒硝二钱五分, 麝香少许, 樟脑少许。为末, 搐鼻。治眼疼, 偏头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