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乔亚
奥乔亚(Ochoa,S.1905~)美国生物化学家。因在体外合成核酸,与科恩伯格同获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奥乔亚生于西班牙的劳尔卡。1929年在马德里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曾在海德堡和柏林的凯塞·威廉姆研究所著名生物化学家迈耶霍夫(OttoMeyerhof)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在迈耶霍夫的指导下,接受了生物化学方面专门的研究训练。奥乔亚1941年移居美国,1956年入美国籍。1942年起在纽约大学医学院任教,1946~1954年期间任该院药理系主任,1954年任生物化学系主任。
1950年以前,奥乔亚主要研究与细胞中能量产生有关的糖和脂肪酸代谢的酶促反应。1943年他证明三羧酸循环中氧化磷酸化的P:O比值是3:0。五十年代初,奥乔亚转入光合作用的研究。他阐明了先能转移到与糖合成有关的辅酶反应中,此时二氧化碳的固定是关键的一步。在这些研究中,他还阐明了“硫胺素”和“生物素”这两种维生素是某些辅酶的组成成分。
此后,与其合作者在细菌中分离得到一种合成核糖核酸的酶——多核苷酸磷酸化酶。1955年发现此酶可以利用磷酸核苷酸为作用物,将核苷酸连结或与天然核糖核酸相似的多核苷酸分子。这是核酸分子首次在体外合成成功。
奥齐亚和他的学生尼伦伯格(Nirenberg,M.W.)等因对核酸的合成和核酸的功能兴趣增加,在阐明遗传密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 《羧化辅酶》(1942)、《光合作用中的化学转化》(1950)和《核糖核酸的酶性合成》等。
塞韦罗·奥乔亚。生物化学家。生于西班牙卢阿尔卡(Luarca)。1921年毕业于马拉加大学。1929年在马德里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31年到马德里大学医学院执教,并兼任生物系主任(1935—1936)。1936—1940年先后到德国柏林威廉皇帝医学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从事研究。后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任职(1941—1942)。1942年始执教于纽约大学医学院,历任药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46—1954)、生物化学教授兼系主任(1954—1975)。1956年入美国籍。1975年在分子生物研究所任职。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美国生物化学家学会主席(1958年)、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主席(1961—1967)。主要研究核酸生物合成机制,发现细胞内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首次合成在细胞生长中起重要作用的核糖核酸(RNA)。为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