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期》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后汉书》卷八十一《范式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又见《谈苑》。元·宫天挺有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今存。
【释义】后人以“鸡黍期”比喻朋友们的约期,以形容友人之间的信义。
【例句】①休言鸡黍期,谩结莺花愿。(汤式套曲〔双调·夜行船〕)《送景贤回武林》〔离亭宴带歇指皱〕)鸡黍期代指今后与景贤相会的时刻。②自古道胶漆的雷陈,也不似你这般合意;鸡黍的范张,也不似你这般为嘴。(萧德祥杂剧《杨氏女杀狗劝夫》)第二折〔倘秀才〕)嘲讽柳、胡二人是“为嘴”的酒肉朋友,反用典故。③当初若不因鸡黍约,今日个谁识俺志诚人。(宫大用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第一折〔金盏儿〕)此剧正演此故事。
鸡黍期
《太平御览》卷四○七引吴·谢承《后汉书》:“范式字臣卿,山阳金乡人。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春别京师,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以秋为期。至九月十五日,杀鸡作黍,二亲笑曰:‘山阳去此几千里,何必至?’元伯曰:‘巨卿信士,不失期者。’言未绝而巨卿果到。升堂拜母,饮尽欢而别。后元伯寝疾笃,……引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也?’妻曰:‘亡者有遗恨,必待范先生耳。’停柩移时,见有素车白马哭而来,母曰:‘必巨卿也。’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异路,永从此辞。’”后以此指生死之交或指款待、吊唁友人等。高适《赠别王十七》:“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