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套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套裤套在裤子外面只有裤腿的裤子。歇后语:“头上套套裤哩——脸上下不去。” 《侯梅英反朝》(贤孝):“回绒套裤趿拉鞋,羔子皮 套裤t‘ ɔu44 ku44套在裤子外面,无腰只有两只裤腿,多为棉的或夹的: 精尻子穿~,给了个冷屁股。古时称袴。 套裤tài ·ku
裤子 裤子裤(男~;毛~;褌裤;裩裤;棉~;套~;球~) 袴(袴子;裩袴) 绔下身 ☚ 裤子 裤的各部 ☛ 套裤tàokù无裆之裤。亦指套于两腿的无裆裤管。其制左右各一,分衣两胫。上达于膝,下及于踝,着时罩在有裆裤外,上以绳带系结腰间。穿着时用系带方式和裤带系结在一起。至清犹为盛行,男女均可着之。清代套裤形式繁多,质料以缎、纱、绸、呢为主,也有做成夹裤或在夹裤中纳以棉絮者,多用于冬季。裤管的造型亦有多种:清初时上下垂直,呈直筒状。清中叶上宽下窄,裤管底部紧裹于胫,为使穿着方便,多在裤脚开衩,着时以带系结。至晚清时又流行一种宽式套裤,裤管之大为前期三倍。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绔,胫衣也。今所谓套裤也。左右各一,分衣两胫。”王先谦《释名疏证补》卷五:“《说文》:绔,胫衣也……疑若今俗之套裤。”《清代北京竹枝词·增补都门杂咏》诗:“英雄盖世古来稀,那像如今套裤肥?举鼎拔山何足论,居然粗腿有三围!”《海上花列传》第九回:“忽然又来了一个俊俏伶俐后生,穿着挖云镶边马甲,洒绣滚脚套裤。” 清代套裤 套裤 套裤为清朝一种裤子款式,当时不但男子穿用,妇女也常穿用。它是一种无裆类型的裤子,只有两只裤管,穿着时用带子系于腰间。穿上后,裤子露出臀部和大腿后面的部分。套裤还有棉、夹、单之分,这种裤子穿脱十分方便。 ☚ 撒撒裤 穷裤 ☛ 套裤服饰。旧时北方春秋冬季服饰。胫衣,古谓之“袴”。仅两裤管、无裆、无裤腰,两裤管不连属,上口尖,下口平,裤脚上部缝制窄带,穿时系结于腰间,套罩在棉、夹、单裤之外,露出臀部及大腿后上部。以布、绸、缎、呢为面料,分棉、夹、单等各类,膝部常加饰彩绣,使其坚固,兼起装饰作用。锡伯、汉族等北方民族不分男女老少均喜穿用,至今农村老人仍有穿者。 套裤胫衣。古谓之“袴”。仅两裤管,无裆,裤管下口平,上口尖,膝部常加饰彩绣。穿时,将两裤管以带系于腰间,露大腿后上部及臀,套罩于单、夹、棉裤之上。其质因时而异。清代宫廷、民间普遍穿用,男子为多,满族妇女及江苏之苏北妇女亦多着之。至民国年间,此装不废。 套裤 套裤一种只有两条裤管的裤子。由于穿时是套在腿上,所以叫做“套裤”。最早的裤子就是一种套裤,穿时套在胫上,所以也称“胫衣”。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和发展,裤子似乎又回到了套裤的形式上来了。宋代的“膝裤”,就是一种套裤。膝裤的穿法,一般都束在膝盖以下部位,其形制与后世的长统袜相似,但袜子有底,膝裤无底,下长仅至踝部。因在外观上与袜子相像,也称 “半袜”,或称 “袜头裤”,亦有称 “袴袜”及 “藕覆”的。如果从形态上看,套裤正是裤子与袜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 ☚ 满裆裤 膝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