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奉国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奉国寺 奉国寺原名“咸熙寺”,因殿内塑有七尊高大的佛像,又称“七佛寺”或“大佛寺”。在辽宁义县城内。现存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高二十一米,为单檐庑殿顶。殿内七尊大佛像为辽代所塑,每尊佛像前两侧各立胁侍菩萨一尊,东、西头各有天王像一尊。梁枋斗拱上有辽代彩画,山墙上有元代壁画。 ☚ 独乐寺 上华严寺大雄宝殿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奉國寺 奉國寺 fèngguósì 座落於遼寧羲縣城内東街路北。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建,初名咸熙寺。金、元、明、清歷代相繼修葺。主要建築有山門、牌樓、無量殿、大雄寳殿等。大雄寳殿内有遼代所塑坐佛七尊,四壁繪元代壁畫。寺存金、元、明、清各朝重修奉國寺碑刻十一方。參見本類“七佛寺”。参閱乾隆《盛京通志·祠祀·義州》、乾隆《欽定盛京通志·祠祀二·義州》。 奉国寺佛教建筑。位于辽宁义县城内东街路北。初名咸熙寺,后改奉国寺。因殿内塑有七尊大佛,所以也称七佛寺或大佛寺。创建于辽开泰九年 (1020),乾统七年(1107)又开始进行规模较大的补修工程,后因辽亡而中止。金天眷三年(1140)继续修建,至此营建完毕。殿内所立碑中有一方元大德七年碑,碑文称:当年此庙“宝殿崔嵬,俨居七佛;法堂宏敞,可纳千僧。飞楼耀日以高撑,危阁倚云而对峙。至如宾馆,僧寮,帑藏、厨舍,无一不备焉。旁架长廊二百间,中塑一百二十贤圣……亦可谓天东胜事之甲也。”至于寺内的建筑物,元至正十五年(1355)《大奉国寺庄田记》碑记载,即“七佛殿九间,后法堂九间,正观音阁,东三乘阁,西弥陀阁,四贤圣堂一百二十间,伽蓝堂一座,前三门五间,东斋堂七间,东僧房十间,正方丈三间,正厨房五间,南厨房四间,小厨房两间,井一眼。”可惜,受金、元、明、清历次战乱的影响,一些原来建筑相继毁坏,荡然无存。独有此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依然完整保存至今。现今奉国寺所见山门,牌楼、无量殿等,皆清代增修。大雄宝殿经过金、元、明、清历朝修葺,仍保持了辽代木构建筑的本来面目。殿耸立在砖砌的高台上,雄伟壮丽,与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同为国内佛殿中稀有的高大建筑。殿前开三门,后开一门,中门上悬龙边蓝地金字匾额,书“大雄殿”。殿坐北朝南,为五脊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共48.2米,进深五间,共25.13米,高达21米。殿内梁架八缝,二十柱,五种斗拱,基本上都是辽代原物。石柱础上所雕的宝相花、牡丹花、莲花、卷草纹等亦为不可多得;辽代柱雕艺术的精美之作。绘于大殿梁枋,斗拱上面的各种飞天,草风、流云、花叶等辽代建筑彩画,更为罕见。殿内辽代所塑七尊坐佛,左起依次为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舍牟尼,释迦牟尼等佛。诸佛皆端坐于须弥座上,通高8米,正中的毗婆尸佛则高达9.5米。每佛两旁皆立有姿态各异的胁侍菩萨二尊,东西两头又各立塑一天王像。胁侍,天王像经后世一再修塑,已多变样。佛前还有石雕供器多种,殿两侧分置金、元、明、清重修奉国寺碑十余方。奉国寺大殿虽经风雨近千年,仍巍然耸立。 奉国寺 奉国寺中国古寺。位于辽宁省义县城内。原名咸熙寺。大殿内塑有7尊大佛,故俗称大佛寺或七佛寺。沿中轴线布置有山门、牌楼、无量殿和大雄殿。大雄殿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面阔9间,进深5间,东西长48.8 m,南北宽26.3 m,高21 m,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的辽代单层木构建筑。殿内佛坛上塑有7尊坐佛,当中毗婆尸佛高9.5 m,佛坛前左右两侧有金、元、明、清各朝碑刻11方。 奉国寺 奉国寺佛寺。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21载: “延州天山之颠有奉国寺。寺庭中有一墓,世传尸毗王之墓也。” “虽有唐人一碑,已漫灭断折不可读。庆历(1041——1048)中,施昌言镇鄜延,乃坏奉国寺为仓,发尸毗墓”,寺亦不存。延州在今陕西延安。 ☚ 唐家坪琉璃塔 孤山铁塔 ☛ 奉国寺 奉国寺佛寺。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21载: “延州天山之颠有奉国寺。寺庭中有一墓,世传尸毗王之墓也。” “虽有唐人一碑,已漫灭断折不可读。庆历(1041——1048)中,施昌言镇鄜延,乃坏奉国寺为仓,发尸毗墓”,寺亦不存。延州在今陕西延安。 ☚ 唐家坪琉璃塔 孤山铁塔 ☛ 奉国寺 奉国寺位于辽宁省义县城内东街路北。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初名咸熙寺,俗称大佛寺。中轴线上座落着山门、牌楼、无量殿和大雄宝殿。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五脊单檐庑殿式建筑,面积约1800多平方米,面阔九间(48.2米),进深五间(25.1米),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的辽代单层木构建筑。殿内采用减柱法,最大地利用了内部空间。佛坛上塑七尊大坐佛,毗婆尸佛居中,通高达9.5米。每佛前对立两胁侍菩萨,东西两头各有力士一尊。这些作品均为辽塑,后世有修补。大殿内槽梁架和斗拱上彩绘飞天及牡丹纹样,均是辽代原作。殿内四壁有壁画,为元代所制,形象为佛、菩萨、罗汉等。大殿后门处有倒坐观音一尊,为明万历年间重塑。左右配以善财童子和龙女。辽、金、元三代为奉国寺全盛时期,但除大雄宝殿外,其他建筑多为清代重建。此寺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沈阳故宫大政殿 北镇庙 ☛ 奉国寺 奉国寺位于义县县城东大街,建于1020年(辽开泰九年),因其供奉七尊大佛,又称七佛寺或大佛寺,是辽宁省现存最早的寺院建筑。寺院的山门前立有一对栩栩如生的明代石狮,进入山门,迎面是一座木柱瓦顶的牌坊。北面是无量殿,也称万寿殿,穿过无量殿后面的甬道,再入一门,眼前便是雄伟壮丽的大雄宝殿。大殿建在砖砌的高台之上,全高24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五脊单檐庑殿式。大殿内塑有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舍牟尼、释迦牟尼佛像。毗婆尸佛像最高,合座高达8.6米。每尊佛像前还塑有两个胁侍,高两米半。毗婆尸佛像的背后塑有倒座观音码一尊,仍保留有男像观音的风采。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元、明、清重修奉国寺石碑十一通。大殿的石础石雕有宝相花、牡丹花、莲花、卷草等花纹,刀法甚精。大雄宝殿前有方亭一座、六角一座。殿西为僧舍禅堂,殿东有平房数间。 ☚ 永陵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 奉国寺 奉国寺佛寺名。在辽宁义县城内东街。建于辽开泰九年 (1020)。原名咸熙寺,后改名奉国寺。因寺内供奉七尊大佛,故俗称七佛寺,或大佛寺。辽、金、元时寺庙规模宏大,金明昌碑载: “潭潭大厦,楹以千记”。现在仅存大雄宝殿一座辽代建筑,殿后的法堂、飞楼早已无存。山门、牌楼、无量殿及西跨院禅堂僧舍等均为清代所建。大雄宝殿建在高大的月台上,面阔9间,进深5间,高21米。前开三门,后辟一门。五脊单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的辽代单层木构建筑。大殿内槽梁架和斗拱上彩绘飞天和牡丹纹样,还是辽代原绘。殿内佛台上供奉七尊大佛,最大的一尊连座高9. 5米,每尊两侧均有胁侍菩萨,佛台两端还有天王各一尊,都是辽代彩塑,后世虽有修补,仍有辽代遗韵。殿内四壁保存有元代壁画,佛台前左右两侧立有金、元、明、清历代碑刻11通。大殿后门内有明万历年间重塑的倒座观音一尊。奉国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筇竹寺 崇福寺 ☛ 奉国寺 奉国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内东街。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竣工于太平五年(1025)。初名咸熙寺,金朝改为奉国寺。因殿内塑有七尊大佛,也称七佛寺或大佛寺。元代极盛时有僧众千人,明清渐衰。今存建筑有大雄宝殿、无量殿、钟亭、碑亭、内山门、牌坊等。大雄宝殿为五脊单檐庑殿式建筑,是现存辽代单层木结构建筑中最大的一座。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21米,东西长55.6米,南北宽32.8米,建筑面积1823.68平方米。殿内构造采用减柱法,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由于支梁架柱成功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大殿历千年而原貌不变。梁枋、斗栱绘有辽代彩图,部分保存完好。其中架梁底面42幅飞天尤为突出,或持花束,或捧果盘,作供奉七佛状。其服饰或著宝冠,或结双鬟,均佩璎珞,带钏镯,穿长裙,缠衣带,飘飞于云中,与七佛上下呼应,构成一幅祥和肃穆的礼佛图,为辽代彩绘中的珍品。殿内四壁绘有31幅佛像、菩萨、罗汉像。大殿柱础方1.2平方面,雕有宝相花、牡丹花、莲花、卷草等图案,构图优美,刀法遒劲有力。殿中北部砖台上塑有佛像七尊,最高者达9.5米。每尊佛像前各有一对胁侍菩萨,均为辽代作品。佛坛前有21件石雕供器和11块金、元、明、清各代重修寺庙的碑刻。寺内其他建筑无量殿、山门、牌楼等均为清代建筑。 ☚ 4. 义县 万佛堂石窟 ☛ 奉国寺见“咸熙寺”(1616页)。 奉国寺古代著名佛寺。位于辽宁义县城内东北角。初名咸熙寺,辽代改称奉国寺。大雄殿宽48.20米, 长25.13米, 自台基至顶高达11.5米左右。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是我国现存两座高大的佛殿之一,在建筑史上居有独特的地位。殿中七尊大佛高大庄严,神态慈祥。殿内辽代彩绘及柱础石雕亦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