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夸美纽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夸美纽斯1592—1670John Amos Comenius

捷克教育家,近代教育学的创始者。生于摩拉维亚—斯洛伐克边界小镇一个捷克兄弟会成员之家。十二岁时父母双亡,由兄弟会资助读完中学及大学。毕业后在梅朴诺夫和佛尔勒克任教。1628年移居波兰利萨城,在移民学校教书。1641年后,相继访问英国、法国和瑞典,并留居瑞典六年。1648年回到波兰。主要著作有《世界的迷宫和心灵的天国》、《通向语言的大门》、《教学法大全》、《论幼儿教育》和《图画世界》。主张学校大门应该不论贫富、不分性别,向所有人开放。学校教育应把改革社会和医治有病的人类作为最高目标。教学应该贯彻实践性和直观性原则,传授知识应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权,避免使用强力。学前教育应该发扬儿童纯洁无垢的天性,帮助他们发展各种良好的素质,更应关心他们智能的成长。他的杰出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的赞扬,被誉为“世界各族人民的教师”。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

17世纪著名捷克教育家,生于捷克尼夫尼兹城一靡坊主家庭。12岁时成为孤儿,受新教“捷克兄弟会”的资助,先后入拉丁语学校和大学学习,深受兄弟会宗教思想的影响。1614年,大学毕业担任普雷拉鸟拉丁语学校校长。1616年被选为兄弟会牧师。1618年调往富尔涅克,兼任兄弟会学校校长。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使他离开捷克,长期流亡国外。1628年在波兰黎撒一所中学任教并从事教育理论研究。1632年当选捷克兄弟会长老。1635年任黎撒兄弟会中学校长。1641—1642年先后去英国和瑞典访问研究教育问题。1650年当选捷克兄弟会大主教。1656年陆续出版《教育论著全集》。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深受神学思想影响,但他又接受英国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主张以“自然秩序”为教育的主导原则论证教育,改革教育,提出了融宗教性和世俗性于一体的教育目的论。提倡过好现世的人生,学习知识,具备德行,虔信上帝,做好过渡到来世永生的准备。他发扬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教育重视人的地位平等的思想,倡导教育对象的普及化,主张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接受教育。他反对旧教育的等级制度,提出了统一的、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
❶母育学校,1—6岁的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母亲的教育。
❷国语学校,6—12岁儿童接受普及的初等教育。
❸拉丁语学校,12—18岁的少年学习物理、医学、农学等,接受中等教育。
❹大学,18—24岁时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学者和社会的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上,制定学校工作的学年制度,主张儿童在统一时间(秋季)入学,把整个学年划分为月、周、日、小时,安排充实的工作内容。学生管理实行教育组织班级化,强调集体教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主张泛智化,学习和运用百科全书式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生活及历史知识,教学方法上主张以“自然”为向导,要求教育方法心理化,提出便易性原则、彻底性原则、简明性与迅速性等原则。其所论述教育的主张,形成近代教育学体系,对西方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语言和科学入门》、《大教学论》、《泛智学校》、《世界图解》等。

☚ 希腊三哲   卢梭 ☛

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1592年3月28日出生于捷克兄弟会成员的家庭中。12岁成为孤儿。1604~1605年就读于兄弟会学校。1608年入拉丁学校。毕业后去德国上大学。1614年回国,担任一所拉丁文法学校校长。1616年任兄弟会牧师,1618年兼任兄弟会学校校长。其间以极大的热情探索教育改革,努力使教育为现世生活服务。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使其背井离乡,妻儿丧命。1628年在波兰黎撒一所中学任教,并从事理论研究和著述。1632年被选为捷克兄弟会长老,并开始探索泛智论。所谓泛智,即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能为一切人所掌握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的大全。1637年写成《泛智论提要》,修改后以《泛智学导论》在英国再版,引起广泛注意。1641年,受英国邀请到伦敦研究并实施泛智教育。1650年被选为捷克兄弟会大主教,后应邀赴匈牙利开办泛智学校。1656年应荷兰政府之邀定居阿姆斯特丹,其《教育论著全集》于1657年陆续出版。主要著作有:《语言学入门》(1628)、《大教学论》(1632)、《母育学校》(1632)、《论天赋才能的培养》(1650)、《泛智学校》(1650)、《世界图解》(1654)、《关于改进人类事务的总建议》(1644年开始写作)等。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较全面地论述了改革中世纪的旧教育、建立资本主义新教育的主张,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1670年11月去世。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2—1670KuameiniusiJohann amos comenis

捷克教育家。1614年大学毕业,开始了教育改良活动。其教育理论中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对学前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张所有儿童都应受教育,提出要普及教育,设计了一套学校系统,把受教育时间划为四个阶段,每阶段6年,由相应的学校进行教育。6岁以前属于第一阶段,在“母亲的膝前”——“母育学校”接受家庭教育,使幼儿获得有关自然界、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初步知识。其著作有专为父母写的第一本学前教育指南书《母育学校》;儿童启蒙教育读物《世界图解》,并配有近20幅亲自绘制的插图;《大教学论》、《泛智的先声》和《泛智学校》等。

☚ 昆体良   卢梭 ☛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2—1670Kuameiniusi

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出生于一个磨坊主家庭。1614年大学毕业以后任普热洛夫拉丁文学校校长,1616年开始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30年代战争爆发后,流亡国外,以民族主义者的身份从事教育活动和其它社会活动。其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1628)、《大教学论》(1632)、《泛智的先声》(1637)、《泛智学校》(1651)和《世界图解》等。夸美纽斯生活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他的世界观中包含有自发的唯物主义、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民族主义和宗教信仰多重成分。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为来世的永生作准备。他提出了智育、德育和宗教教育三种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智育的作用是使人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德育的任务是使人学会自我约束,宗教教育使人皈依上帝。夸美纽斯相信只要在适当的年龄阶段接受适当的教育,便可以造就理想的人。在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上,他依据朴素的自然主义原则,强调人是自然的精灵,在进行教育时,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顺其自然地、循序渐进地发展。他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把人成长阶段分为四个时期,四种教育,每一时期6年。6岁以前为幼儿教育阶段,主要由母亲进行教育,家庭即是母育学校;第二阶段为初等教育,儿童应进入国语学校学习;第三阶段,学生应在拉丁文中学学习各门文化知识;第四阶段为大学教育。夸美纽斯提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量力行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直观原则、系统原则、彻底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首次提出了实现班级授课制,首次提出了泛智的主张,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反映了资产阶级需求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他首次提出了建立系统的学校制度和广泛的课程体系的思想,并在实际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一套学校工作制度,编写了许多优秀的教科书。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 昆体良   卢梭 ☛

夸美纽斯

学校体育教学中按班级形式授课和课间休息与活动的创始人。主张“三八制”: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8小时饮食、健康、卫生及身体操练。参见“教育学”中的“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2—1670Jan Amos Komensky

捷克教育家。出身磨坊主家庭。曾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和兄弟会学校校长。1628年被迫流亡国外。1670年死于荷兰。毕生从事教育和社会活动。号召“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主张人人接受教育,学习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提倡实行统一学校制度,采用班级授课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了教学的直观性、彻底性,自觉积极性、系统性、循序渐进性和量力性等原则。但他也认为“圣经”是智慧的源泉,“现世的人生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著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2—1670),又译考门斯基。捷克教育学家。出生于磨坊主家庭。10岁时,父亲病故。1614年大学毕业后任普热罗夫拉丁文学校校长。1616年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30年战争爆发后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的教育革新措施主要有:实施普及教育,让一切青年男女都进学校; 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改革旧的学校内容和课程设置; 编写新的全国统一使用的教科书; 建立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度,废除传统的个别施教; 公立学校每年秋季招生一次; 采用新的合乎自然法则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使教学变得“迅速”、“便利”、“彻底”。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母育学校》、《语言与科学入门》、《大教学论》、《泛智先声》、《泛智学校》 和 《世界图解》 等。

☚ 蒙田   黄宗羲 ☛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 (1592—1670),又译考门斯基。捷克教育学家。出生于磨坊主家庭。10岁时,父亲病故。1614年大学毕业后任普热罗夫拉丁文学校校长。1616年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30年战争爆发后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的教育革新措施主要有: 实施普及教育,让一切青年男女都进学校; 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改革旧的学校内容和课程设置; 编写新的全国统一使用的教科书; 建立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度,废除传统的个别施教; 公立学校每年秋季招生一次; 采用新的合乎自然法则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使教学变得“迅速”、“便易”、“彻底”。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 《母育学校》、《语言与科学入门》、《大教学论》、《泛智先声》、《泛智学校》和 《世界图解》等。

☚ 蒙田   黄宗羲 ☛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2—1670Comenins,J.A.

捷克教育家。1614年大学毕业,任普雷拉乌拉丁文法学校校长,开始研究教学改革问题。1616年当选为兄弟会牧师。1618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1628年为免遭反动势力的迫害,同3万兄弟会成员流亡国外。此间,他一面在中学执教,一面从事教育理论的创作和编写教科书、并为捷克的独立,为早日返回祖国积聚力量。1634年起他又研究“泛智论”,试图实现他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伟大理想。1614—1651年他应邀先后到英国、瑞典、匈牙利、荷兰等国,为这些国家拟定教育改革方案,编写教科书,并且发表了不少教育论著。1648年返回黎撤,不久被推选为主教。两年后移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直至逝世。夸美纽斯的一生正处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世界观既有基督教的唯心主义的烙印,又受到英国哲学家F·培根唯物主义感觉论的影响。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几方面和谐发展的人。但他又认为人的和谐发展是因为人具有天赋的“种子”,人生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为来世的永生做好准备。他强烈同情人民的苦难,却寄希望于统治者施仁政,希望通过普及知识来进行社会的改革。夸美纽斯终身从事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汲取了人文主义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出的教育改革措施主要有:实施普及教育,所有的人都应受教育,都要学习百科全书式的科学知识,并且要学得“彻底”、“完善”;建立统一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旧的学校内容和课程设置,编写新的、全国统一使用的教科书。他系统地总结并创立了一整套学校的工作制度,确立了学年、学期和假期制,以及班级授课制。在教学中他主张采用新的合乎自然法则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使教学达到“迅速”、“便利”、“彻底”。夸美纽斯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教育思想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学的反科学性,但他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在教育发展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为近代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被推崇为教育发展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他编写的教科书曾被欧洲一些国家广泛采用,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1628)、《语言与科学入门》(1631)、《大教学论》(1632)、《泛智的先声》(1637)、《论天赋才能的培养》(1650)、《泛智学校》(1651)和《世界图解》(1658)等。

☚ 大学区制   裴斯泰洛齐 ☛
000015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