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夸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夸张kuā zhāng

夸耀显示。元稹《村花晚》: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白居易《座中戏呈诸少年》:纵有风情应淡薄,假如老健莫夸张。

夸张

 夸张手法不是指夸张修辞的运用,而是指作品为了歌颂或暴露某种事物,在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夸饰、扩大或缩小描写对象的特征,以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夸张有两种基本表现手法,一是通过比喻来夸张。在小说中对人物肖像描写常用这种手法,用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另一种是通过描写、渲染来夸张。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中,写一个皇帝最喜欢穿衣,被两个骗子所骗,竟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地沿街出游。

夸张 - 可可诗词网

夸张

 (1)概念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①缩小夸张。是在抓住事物特征的基础上,把事物特征向小(少、慢、短、弱……)的方面说。例如: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扩大夸张。是把事物特征往大(多、快、高、长、强……)的方面扩大的方式。例如:
 b.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③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
 d.农民们都说:“看见这绿油油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例a把“五岭”看作“细浪”,把“乌蒙”看作“泥丸”,突出了红军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例b从侧面写出了天气炎热的程度,为下文写祥子拉车之艰辛作了铺垫。例c中,“蜀道”不会像上青天一样困难,但诗人这么一夸张,强调了蜀道的崎岖难登,就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增强了感染力。例d中,看到“绿油油的麦苗”联想到“白面包子的香味”,表现了农民们展望丰收的喜悦心情。
 (3)夸张的作用
 ①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②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①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例如:我们可以说“燕山雪花大如席”,却不能说“广州雪花大如席”。
 ②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
 ③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
 ④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夸张的意思|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造句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词语大全 > 小学生词语 >

夸张

夸张的意思,夸张的近义词,夸张的反义词,夸张的造句

言过其实;夸大。

[近义]夸大 浮夸

[造句]你这样说未免太夸张了。

誇張的意思,誇張的近義詞,誇張的反義詞,誇張的造句

言過其實;誇大。

[近義]誇大 浮誇

[造句]你這樣說未免太誇張瞭。

Kua Zhang De Yi Sai ,Kua Zhang De Jin Yi Ci ,Kua Zhang De Fan Yi Ci ,Kua Zhang De Zao Gou

Yan Guo Ji Shi ;Kua Da 。

[Jin Yi ]Kua Da Fu Kua

[Zao Gou ]Ni Zhe Yang Shui Wei Mian Tai Kua Zhang Le 。

  • 上一篇:如实
  • 下一篇:头领

夸大;夸张kuādà kuāzhānɡ

【同】 都可作动词;都有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原有的程度,不完全符合实际。
【异】 “夸大”侧重于言过其实,把事情的程度说过说深,把小的说成大的,把少的说成多的,不合客观实际;多指认识上的片面性或故意歪曲事实;适用于成绩、成果、功劳、缺点、错误等;贬义词;常带宾语。[例]他片面~了个人在历史上的能动作用。“夸张”侧重于对事物作超过实际情况的渲染,把特点说得更突出,有强调意味,既可是把小的说得更小,也可以是把大的说得更大;多指有意把话说得过分,但还不失真;多用于风格、语言、动作等;中性词;一般不带宾语。除作动词外,还可用作名词,指修辞学上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表现力的一种修饰手段,例如:“这篇散文大量地用了夸张手法”;“夸大”没有这种用法。[例]他讲的事实丝毫也不~。
【反义】 夸大—缩小/ 夸张—缩小 写实

夸张kuāzhāng

❶夸大;把话说得过分。
❷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

夸张kuāzhāng

❶ 〈形〉夸大,跟事实有很大的距离:这种说法太夸张了。
❷ 〈动〉文艺创作中的一种手法,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事物做夸大的描写,以达到对比或引起注意的效果。
❸ 〈名〉修辞学的夸张格。

夸张kuāzhāng

【释义】
❶夸大,言过其实。
❷一种修辞方法。为了加深印象、突出事物某个特征,运用夸大的言辞进行描写。

【色彩】
❶含贬义。
❷中性。

【近义】
❶夸大︱夸饰︱虚夸︱浮夸。
❷夸饰。

【反义】
❶缩小︱贬低。

【扩词】
❶故意夸张︱一味夸张︱经过夸张。
❷夸张的种类︱夸张的构成︱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造句】
❶他把原来的故事~了,就有些离奇古怪了。
 ❍ 这件事经过他的~,就同事实相差很远了。
❷~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李白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中,运用了扩大~。︱~的作用之一是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

夸张kuāzhāng

夸大; 因为过分而不符合实际。形容说话、写文章等。例如:
❶ 他个人的讲话不仅措词有些夸张,而且火辣辣的。(沙汀《开会》)
❷ 文学固然有些夸张,(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却是千百年来发自人们内心深处的长太息呵! (刘征泰《故乡的碑》)
❸ 未来生活的美丽的幻景也跟着出现了,自然是很夸张的。(巴金《家》)
❹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❺ 小说夸张地描绘了殖民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❻ 觉民只觉得宣言“写得好”,他却不曾注意到它写得很夸张。(巴金《春》)
❼ 一眼望去,在那苍茫的云岩之中,泛起一大片粉红色的云霞,说得夸张些,简直是漫山遍野。(袁鹰《一品红》)
“夸张” 可以跟有关形容词连用。例如:
❽ 他的措词尖锐而又夸张。(沙汀《开会》)

夸张

又称夸饰、扬厉、铺张、增语。修辞格之一。运用丰富的想象,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速度等进行扩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如“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离天三尺三”是夸张的说法,突出了山高,从而表现了红军北上抗日,不怕艰难险阻,快马加鞭跨越高山峻岭的豪迈气概。运用夸张,能强烈地表达作者对所述人或事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从表达的内容看,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3种。从表达的形式看,可分为“直接夸张”和“融合夸张”两种。

夸张

(同)夸大

夸张kuā zhāng

夸耀:他只说没有这个(玉),不便自己~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 (三·70)

夸张

夸张

不拘泥于准确如实地描绘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有意识地违背事理而对某一特征进行扩大或缩小的一种常见的写作技法。刘勰《文心雕龙、·夸饰》:“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客 ,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高尔基《文艺笔谈》:“真正的艺术,有夸张的权利。”如李白 《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些夸张的诗句,表面上违背了客观事理,反映生活不够真实、准确,实际上是文学艺术更高、更集中、更强烈、更鲜明地反映生活的一种必然形式。叶燮《原诗》:“决不能有其事,实为情至之语。”这种夸张不但不会在读者心理上引起错觉,反而能够突出强化事物的特征,烘染气氛,抒发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夸张可分为两类,一是缩小事物的特征,参见“缩小”条; 一是扩大事物的特征。夸张多用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之中,或单独使用,或与拟人、象征、比喻等手法结合使用。运用夸张,须根据体裁、题材的特点,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酌情为之,不宜滥用。须注意不违背生活本质的真实。鲁迅《漫谈‘漫画’》:“漫画虽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这说明运用夸张要把握分寸,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刘勰《文心雕龙·夸饰》)

☚ 梦幻   缩小 ☛
夸张

夸张

也叫“夸饰”。修辞方式(辞格)之一。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夸大或缩小,以取得强烈的表达效果。夸张历来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辞格之一。夸张包括两类:
❶夸大。就是把事物及其特征往大、快、高处说。如《庄子·逍遥游》:“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夸张了鲲之大。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了水之急、船之快。
❷缩小。就是把事物及其特征往小、慢、低处说。如《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 曾不容刀。”夸张了黄河的窄。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夸张了月亮离人之近。这是从内容上对夸张的分类。
从表现手法上看,夸张还可以分为形容的夸张、比喻的夸张、用典的夸张、数量的夸张等等。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贵人气焰之盛。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对燕山雪大的夸张中含有比喻。枚乘《七发》:“虽令扁鹊治内,巫咸治外,尚何及哉?”借古说今夸张病的不可治愈。《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用时间的短长对比夸张思念之深。

☚ 呼告   夸饰 ☛

夸张

辞格之一。即利用想象,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夸大或缩写,又不至于误会成真有其事,用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方法。如《庄子·逍遥游》: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又《诗·卫风·河广》: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运用夸张,或强调时间的快慢。如宋·范仲淹《御街行》: “酒未到,先成泪。”或表示空间的广狭。如杜甫《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或说明程度的深浅。如汉·贾谊《过秦论》: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夸张

夸张

夸张作为一种写作表现手法,是指作者为了强调和突出描述对象的某些特征,借助于艺术想象力对它进行超常的放大或缩小描写,以达到引人注目,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主要是用夸张言辞表现局部形象或事物状况,在写作中常常使用。夸张作为一种写作手法,主要应用于写实的文学作品中,如在寓言、神话、童话等类型的作品中,常常使用夸张的人物与情节,或阐明道理,或表达思想感情;在诗歌等抒情性的作品中,常用夸张的情节来表达非通常方式难以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使用夸张手法时应注意,要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以事实作基础;夸张与写实不能混淆;夸张要自然,不要滥用。

☚ 拟人   比喻 ☛
夸大

夸大

夸(夸张;夸矜) 侈(侈张;淫侈;褒侈) 张(张大;张皇;虚张;称张;铺张) 诩(诩张;称诩) 姱大 侉大
张扬,夸大:装点
夸大荣耀:侈荣
夸大他人的缺点:编派
夸张和修饰:夸饰
 夸饰诡奇:衒奇
 一味夸自己偏爱的人:钻皮出羽
虚夸不实:浮泛 诙妄
说话、写文章不切实际,夸大了事实:夸大其词 夸大其辞 张大其辞 张大其词 指一说十
 附会,夸大其词:附益
 故意夸大其词:故甚其词 故甚其辞
说话与实际不符,过于夸大:诞誉 言过其实 谈过其实 夸大其事 张大其事
话说得过头而夸张:言大而夸
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嚣听耸人听闻 耸动听闻 耸动人听
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或细节,夸大或歪曲事实:添枝加叶 添枝接叶 添枝增叶 添枝换叶
述说事实或转述别人的话时故意添加内容,夸大事实:拌蒜加葱
喜欢夸大:好大
一个劲儿地夸大:一力吹嘘
极力夸大:盛夸
(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原有的程度:夸大)

另见:夸耀 炫耀 显示1

☚ 夸大   浮夸 ☛

夸张kuā zhāng

夸大,铺张。《列子·天瑞》:“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于世,而不知己者。”

夸张

089 夸张

辞格的一种,又称夸饰。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谋求给人突出印象的修辞手法。分夸大、缩小、超前三种。夸大将所表达的事物的形态、性质、作用、程度、数量或速度等加以扩大。如“白发三千丈”(李白《秋浦歌·其十五》)。缩小反其道而行之,如“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茅盾《风景谈》)。超前系把后出现的事物故意说在先出现的事物之前,从时间先后上进行夸张。如“请字儿未曾出声,去字儿连忙答应,早飞去莺莺跟前,姐姐呼之,诺诺连声。”(王实甫 《西厢记》)

☚ 引用   摹绘 ☛
夸张

夸张kuazhang

修辞学术语。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意把事实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格,叫做夸张。
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3种。1.扩大夸张。有意把事物往大处说。例如:
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❷瞧我磨的剪子,多快。你想剪天上的云霞,做一床天大的被,也剪得动。(杨朔《雪浪花》)例❶极言愁思之深。例
❷极言剪刀之快。2.缩小夸张。有意把事物往小处说。例如:
❸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茅盾《风景谈》)极言月朗天蓝。3.超前夸张。将后起的现象说成在先呈的现象之前或同时。例如:
❹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礼记·乐记》)
❺雨村,士隐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晖,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曹雪芹《红楼梦》)例
❹将后起的现象说成在先呈的现象之前。对于这一段文字,清代汪中在《述学·释三九》中有精辟的论述:“武王克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尧、舜之后。大封必于庙,田祭策命,不可于车上行之。以言乎以是为先务也。”例
❺“酒到杯干”,是将后起的现象与先呈的现象同时。
运用夸张,利于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启人联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能表达鲜明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运用夸张,首先必须有生活依据,必须以客观事实做基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就是夸大事实的语病。其次,运用夸张要明显,要与写实分开。(骆成来)比拟(bini) 修辞学术语。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法,叫做比拟。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❷风带着雨星,象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老舍《骆驼祥子》)例❶说的是羌笛吹奏《折杨柳》曲,其声哀怨,似在怨柳(实则怨别)。是把无生物当作人写。例
❷是赋予“风”和“雨星”以人的动作。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使此物具有彼物的特点。例如:
❸正在这时,恰巧有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 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杨朔《茶花赋》)
❹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己的人民当中翱翔。(郑文光《火刑》)例
❸把“小孩”当作小鸟来写。例
❹把“思想”这一抽象的事物当作有生命的事物来写。
比拟修辞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在童话、寓言、科学小品等作品中,运用得特别多。运用比拟,使动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了,能启人联想,使人倍感亲切、生动、有趣。运用比拟,可以把喜爱的人或物写得活泼动人,增人快感;把厌恶的人或物写得活灵活现,更令人憎恶。因此,运用比拟又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运用比拟,必须掌握所比拟的双方,在情状、动作、行为等方面的联系,使比拟自然贴切。运用比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因此比拟的感情色彩必须鲜明。另外,必须是在情感饱满,物我交融时才能运用比拟形式,不应滥用。
比拟与比喻有密切的关系,但性质和作用是不同的。比喻是利用本体事物与喻体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构成的。而比拟是把拟体事物的特性强加于本体事物。就是说,比拟不象比喻强调甲乙事物的相似点,而倒是着重于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这是比拟与比喻重要的区别所在。比如说“骄傲象隔年的草根”(原句见“比喻”条)是比喻,是因为“骄傲”和“隔年的草根”有相似点:一遇到适当的气候和土壤,就又滋长起来。说例
❷是比拟,是因为“风带着雨星”不可能有“寻找”、“乱撞”这种行为,是强加的,甲乙事物之间没有相似点。

☚ 双关   顶真 ☛

夸张

夸张kuazhang

借助想象,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明显夸大或缩小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南朝梁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又称“夸饰”。
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它既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又要离开实际情况,超越现实。夸张在文章中,能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以集中,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运用夸张可极度鲜活艺术形象,造成强大声势,真实有力地表现客观事物,引起读者联想。如李白的《蜀道难》。夸张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作者的喜怒哀乐往往在夸张中得到张扬,如汉乐府中的《上邪》,意显情足,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浓烈的情感。
夸张可分程度夸张和超前夸张。程度夸张表现为扩大或缩小事物的某种特征,超前夸张是时间上的夸张,把后出现的事物故意说在先出现的事物之前。夸张常常借助比喻、比拟、借代等形式来表现,在民间文学和讽刺作品中经常出现。
使用夸张时,要以“真实”为依凭,合乎情理,掌握分寸,不可主观臆造,信口开河,为所欲为。夸张不是说谎,它是在对事物有异乎寻常的感觉并要把这感觉突出地表现出来时运用的,能增强表现力。它所表现的是感情的真实,而不是数字般的真实。夸张的目的要明确,抓住关键事物夸张。夸张要明显,“饰穷其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运用了夸张。如果夸张与事实难以区别,让人误以为是事实,就毫无作用了。夸张的运用要注意文体的要求,在某些说理文、应用文、科学论著和新闻报道里,不宜使用。

☚ 想象   讽刺 ☛
夸张

夸张kuazhang

讽刺性喜剧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它是对所描写对象的某个方面进行相当明显的过分夸大,以鲜明地显示出对象的实质。夸张以至变形能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如影片《淘金记》中,夏尔洛由于女友乔佳答应他的约会,高兴得在屋子里手舞足蹈,顺手抓起枕头捶打,结果枕头打破,鸭绒乱飞,弄得屋子里像下了一场大雪。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既生动地表现了夏尔洛喜出望外的喜悦心情,又使观众发出了朗朗笑声。但是喜剧艺术上的夸张变形,不是毫无原则、毫无根据,不是胡闹,不能违反生活的真实,否则会弄巧成拙,给人以粗制滥造的感觉。此外,夸张的运用还要分清场合,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是不宜用夸张这种手法的。

☚ 幽默   怪诞 ☛

夸张

夸张kuazhang

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运用夸张,可以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可以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从而起到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的效果。夸张的方式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扩大夸张就是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缩小夸张,就是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他走路比蜗牛还慢。”超前夸张,就是在两件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者同时出现的,例如:“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到白面包的香味了。”

☚ 拟人   设问 ☛

夸张

夸张kuazhang

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在创作时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借助想象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反映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给人以更加深刻的印象。运用此表现手法,目的在于更鲜明地揭示某些事物的实质,突出它的主要特征,以获得艺术效果。艺术夸张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和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才具有认识和审美的价值。它一旦脱离了生活实际,凭空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程度等,就会变得荒唐,失去艺术真实。

☚ 象征   拟人化 ☛
夸张

夸张Kuazhang

修辞学术语。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强调某一种思想感情,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艺术的说法给人以超乎寻常的感受,这种修辞格叫做夸张。夸张可以分为普通夸张和超前夸张两类。1. 普通夸张。以真实为基础,在事物的形状、数量、程度等方面夸张其辞,突出事物的特征。夸张的本质是言过其实,因此普通夸张既包括从多、大、高、长、深、强方面的扩大夸张,也包括从少、小、矮、短、浅、弱方面的缩小夸张。例如:
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这首诗从数量上进行夸张,渲染山河一色的茫茫雪景,又更加突出了下句 “孤”、“独”的意义。
❷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这是一首“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诗中以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强烈抒发了对爱情诚挚坚贞的感情。又如:
❸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一》)这一例形容山高却不直接采取夸大其高度的说法, 而换个角度以缩小夸张的修辞方法言天空的低、近,气魄更为宏大。
❹大家对他两个虽然恨之入骨,可是谁也不敢说半句话。(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作者以缩小夸张的方法说明群众对两个地头蛇既恨又怕的心理,也刻画出地头蛇的凶残霸道。2.超前夸张。将后起的现象说成在先呈的现象之前或同时发生。例如:
❺是以圣主不遍窥望,而视已明。不惮倾耳,而听已聪。”(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这是作者对圣贤的君主的溢美之辞,突出其聪明睿智。
❻“请”字儿未曾出声, “去”字儿连忙答应, 早飞去莺莺跟前,“姐姐”呼之,诺诺连声。(《西厢记·请宴》)这一例超前夸张突出描写了张生急于见到莺莺的迫切心情。夸张的修辞作用是突出事物的特征, 出奇制胜, 启人联想,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有较强的感染力。运用夸张,要以真实为基础,以情意的自然流露为基础,用于夸张的词语不致使人误认为是事实,否则有浮夸、造作之嫌。

☚ 讽喻   反问 ☛

夸张

夸张Kuazhang

也叫铺张、夸饰,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故意地“言过其实”,加以适当地扩大或缩小的造语手段。如是是故意把事物往大、多、高、强、重、远、长处说,是扩大夸张;如果故意把事物往小、少、矮、弱、轻、近、短处说,是缩小夸张;如故意把未出现的事物说成是已出现的事物,或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事物,是超前夸张。夸张的作用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可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它又能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运用夸张手法,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读者以真实感;并要力求新颖,不落俗套。夸张又常常与比喻、比拟排比等手法共用。

☚ 想象   讽刺 ☛
夸张

夸张

即夸大铺张,言过其实。是修辞学中的辞格之一,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大事物的特征,把话说得张大铺饰。在文学创作中,又被称之为 “艺术夸张”,是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多方面的面貌与特征时,为了进 一步强调和突出作品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些特点,以引起读者特别关注,往往借助于艺术想像以及富于形象性与感情色彩的语言,对这些特点进行放大的描写,从而增强艺术感染力并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夸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借助于艺术想像与生活经验,抓住所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以突出事物的本质与特征,最终达到增强艺术表现力与艺术效果的目的。

☚ 伏应   象征 ☛

夸张

夸张

辞格之一,古人也称“夸饰”“增语”“扬厉”“铺张”,用超越客观事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某种事物。运用夸张,可以突出强调人或事物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们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夸张根据表达内容通常分为三类:(1)扩大夸张。把事物尽量向多、长、高、大、快、强、密等方面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例中“三千丈”是夸大白发的长,强调诗人愁苦之深。(2)缩小夸张。把事物尽量向少、短、低、小、慢、弱等方面说。如:“走出这一泡尿能浇两圈半的小村,问春汉是老几,怕没多少人能知道。”(严啸建《两个狩猎汉》)例中的“一泡尿能浇两圈半”不是实写,它极力渲染小山村小得可怜。(3)超前夸张。将后出现的事物说成超前出现或与前事物同时出现。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王德春《修辞学词典》例句)通常是先喝酒,人后醉,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事物。除了以上三类单纯夸张外,还有融合夸张,即借助比喻、比拟等辞格形成的夸张。如:“身子一贴着地皮,那寒气飕飕地直往肚皮里钻,平日厚重严实的棉衣,这工夫仿佛变成一层薄纸,不顶事了。”(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例中把“棉衣”比喻成“薄纸”,含有夸张的意味,突出强调衣“薄”不能御寒。运用夸张应注意:(1)必须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夸张,不能无中生有,避免出现“广州雪花大如席”的笑话。(2)夸张要明朗、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3)在新闻报道、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科学论文、法令文件中不宜使用夸张。

☚ 比拟   反语 ☛

夸张

修辞格的一种。为了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故意言过其实,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如“村长阎恒元,一手遮住天。”、“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参见“文学”中的“夸张”。


夸张

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创作过程中,作家为了强调事物的某些特点往往借助于想象将事物的数量、性质、情状、关系和特征予以放大,以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艺术效果。

夸张

夸张

辞格的一种。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有目的地扩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原样,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夸张的种类,从内容上分,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从手法上分,有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在运用夸张时要注意合乎情理、有分寸,并且用意要明显,使人知道是采用夸张手法。

☚ 比拟   衬托 ☛

夸张

exaggerating;overstating


夸张

hyperbole

夸张

exaggerate;overstate;hyperbole
你这样说未免太~了。I’m afraid you’ve been exaggerating.or:I’m afraid you’ve overstated the case./这本书正在以十分~的手法进行宣传。This book is being promoted with all the usual hyperbole./艺术~artistic exaggeration/~的语言inflated language;exaggeration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