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光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光耀李光耀总理 杨庆南主编 世界华侨名人传第一册第1页 李光耀1938—江苏省徐州市人。山东省委党校教授。1956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1960年毕业留校在伦理学教研室担任教学工作。1969年至1971年在江西省余江县人大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至1973年在北京日报理论部任编辑、记者。1973年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工作至今,现任哲学教研室主任。1988年被山东省推选为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主要社会兼职有:山东省社联委员、哲学学会副会长、伦理学会会长、企业文化学会顾问、省委讲师团兼职教授。从1960年研究伦理学以来,先后在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院校讲授伦理学原理、职业道德、精神文明、西方伦理思想史等课程。“文革”前撰写发表伦理学文章十余篇, “文革”后六十余篇。曾参与或主编各种伦理学著作十八部,其中侧重于应用伦理学特别是职业道德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是《职业道德浅谈》、《职工道德修养》、《新时期职业道德简明读本》、《政治伦理学》、《军人道德》、《领导干部素质修养》等。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的部分伦理学条目的撰稿工作。先后到武汉、江苏、安徽、河南、长春和山东各地县、企业,作职业道德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受到欢迎。现在正从事毛泽东伦理思想和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研究,以及职业道德的综合研究等。 李光耀新加坡共和国首任总理。1923年9月16日生于新加坡富商家庭。1946年赴英国学习法律。在英期间,参加组织马来亚论坛。1954年协助创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1959年出任总理。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990年年底辞去总理职务。 李光耀 李光耀李光耀 (1923—),是中国去新加坡的第四代移民,祖籍中国广东大埔县。生于一个殷实人家,5岁入托儿所,6岁进英文学校,13岁转入马来亚贵族子弟学校——莱佛士书院读书,193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通过英国剑桥大学的入学考试。由于战争爆发,他不得不放弃留学计划,进入莱佛士学院继续攻读,1946年他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47年进入剑桥大学中殿律师学院学习法律,成绩名列榜首。1950年8月他回到了新加坡当了一名律师。1954年11月21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宣告成立,他作为主要创建人之一当选为党的秘书长。当时人民行动党采取与共产党结盟的政策,容许共产党人加入人民行动党,以便利用共产党在新加坡人民中有广泛群众基础这一优势,争取群众首先从英国人手中争得民族独立。这一政策得到了民众的拥护,使人民行动党在1959年5月的大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6月3日,英国被迫同意新加坡建立自治邦,实行内部自治,李光耀出任新加坡总理,时年36岁。从此,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历次大选中屡屡获胜,始终作为执政者领导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仅两年,便同昔日盟友共产党公开决裂。人民行动党同 “社阵” 的决定性较量是新加坡是否应与马来西亚合并的争论。李光耀一派从新加坡的现实出发,力主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以求得生存,而“社阵” 则坚决反对新、马合并,新马合并仅两年,便引起马来西亚政府猜忌,1965年8月9日,李光耀被迫宣布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正式独立。 ☚ 基辛格 布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