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太和城遗址及南诏德化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太和城遗址及南诏德化碑

太和城遗址及南诏德化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西北太和村西山坡上。太和城,一作大和城。隋唐之际,原为“洱河蛮”所居。唐开元二十五年(737)为南诏王皮逻阁攻占,二十七年迁都于此,成为南诏国早期都城,历时四十年。唐人樊绰《蛮书》言当时城中“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其遗址仅存南北两道夯土城墙。南城墙西起点苍山五指峰麓,向东延伸至洱边村,全长约1.5公里。北城墙西端从点苍山佛顶峰起,向东延伸至洱海之滨,全长约2公里。古城遗址西部佛顶峰上有金刚城和南诏避暑宫遗址。城墙为土夯,呈不规则圆形,与太和城北城墙之西端相连。今残存城垣高约3米左右,厚近4米。城中有一土台,约3600平方米,避暑宫大约即建于其上。宫室建筑均已不存。清代曾于土台上建佛顶寺。金刚城为唐天宝六年(747)增修太和城时所筑。其时适逢唐朝赐南诏《金刚经》,故名。其城墙与太和城北城墙之西端连接。城内建筑受唐长安城影响,所出土莲花纹瓦当与之极为相似。太和城遗址内的南诏德化碑,建于唐大历元年(766),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正面碑文约3800余字,残损过甚,仅存800余字。清阮福据《金石萃编》、《云南通志》拓本补缀,复其旧观。碑文叙述南诏创建过程中统一五诏、西爨内乱、天宝战争、归附吐蕃、西开寻传、筑拓东城(今昆明市)、制定官制等史事,颂扬阁逻凤功绩,着重表白南诏“世世事唐”,与唐亲密关系及后来不得已叛唐而归吐蕃的苦衷,文字委婉动人,词藻华美。

☚ 感通寺   杜文秀帅府 ☛
太和城遗址及南诏德化碑

太和城遗址及南诏德化碑

在云南省大理市太和村西山坡上。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逐败洱河蛮,徙居此城,成为南诏政权建立后的第一座都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面积约360万平方米。现仅存南北两道夯土城墙,全长6500米,最高处存留3米以上。遗址内有南诏德化碑,高3.02米,宽2.27米。碑文3800余字,记述了南诏政权建立初期的一系列重要史实。碑文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撰,唐御史杜光庭书。文章词藻华丽,书体遒劲挺秀。唐大历元年(766年),南诏王阁逻凤立此碑于太和城宫门外。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金石家王昶访获,嘉庆三年(1798年)李亨特就地建亭保护,是研究南诏历史及其与唐朝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德清窑址   福泉古城 ☛
000048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