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予乐
亦作“大予乐”。
❶即西汉之大乐官,至东汉明帝永平三年 (后60年),博士曹充上言,请大兴礼乐,并举谶书《尚书璇玑钤》之言,“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 ‘予’。” 明帝遂下诏,改大乐官之名为“大予乐”。后世所谓“依谶改名”,即指此。至魏明帝太和初年 (227—233),复下诏,仍改 “大予乐” 为“太乐”。
❷东汉宫廷音乐之一种。汉明帝兴礼乐,宫廷之乐分为四种: 一曰“太予乐”,郊庙、上陵用之;二曰“雅颂乐”,辟雍、享射用之;三曰“黄门鼓吹乐”,天子宴群臣用之; 四曰“短箫铙歌乐”,军中用之。其后,魏明帝改乐官名时,又改乐舞之名。乐名总称“大钧之乐”,舞名总称“章斌之舞”。“太予乐”之名, 从此不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