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域水道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域水道记

 《西域水道记》是中国西北河流水道地理的最重要著作。清代徐松撰。道光元年(1821)成书。现有道光三年(1823)刻本等。在《徐星伯先生三种》中,汇编有《西域水道记》等文。
 徐松(1781—1848)是研究宋史和西北史地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字星伯,原籍浙江绍兴,幼随父移居天顺(今北京)大兴。20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利用编纂全唐文之便,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会要辑稿》(500卷),撰写有《唐两京城坊考》(5卷)。嘉庆十五年(1810),因事被贬戍伊犁(今新疆)。伊犁将军松筠得知徐氏精于史地,于嘉庆二十年(1815)约请徐松重修由祁韵士编定的《伊犁总统事略》。徐不满足于文献的记载,亲自实地调查,跋山涉水,深入广漠,考查新疆南北的山岭水道。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撰成《总统事略》12卷(后道光赐名《新疆识略》,因松筠奏上,故署松筠之名,实徐松所撰)。于道光元年(1821)写出《西域水道记》。徐松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获释回京,历任礼部主事、江西道监察御史等职。还著有《汉书西域传补注》、《元史西北地理考》、《西夏地理考》、《〈长春真人西游记〉跋》等,成为清代研究西北史地的最著名学者。
 《西域水道记》以西域水道为纲,较全面地记述沿河两岸的聚落、城市、山岭、水利、物产、历史、文化、民族、驻军等情况,不但是关于西北水道地理的空前杰作,而且是清代有关西域地理的最著名的记录。两广总督邓廷桢在此书的序言中指出:“《西域水道记》有五善:一为补缺,二为实用,三为利涉,四为多文,五为辨物。五善兼备,实为不可多得的好书。”全书5卷11篇:卷1至卷2为罗布淖尔所受水上、下,附有8图;卷3有哈喇淖尔所受水、巴尔库勒淖尔所受水、额彬格逊淖尔所受水和喀喇塔拉额西柯淖尔所受水4篇,附有6图;卷4为巴勒喀什淖尔所受水,附有3图;卷5有赛喇木淖尔所受水、特穆尔图淖尔所受水、阿拉克图古勒淖尔所受水、噶勒札尔巴什淖尔所受水和宰桑淖尔所受水,共5篇,附有8图。
 《西域水道记》仿郦道元的《水经注》的体例,全书分为“记文”和“释文”两部分。“记文”十分简明,主要叙述西域水道流经的脉络,分合汇注的情况;“释文”较为详细具体,广征博引,内容丰富,不但记载河道本身的情况,而且对水道流经地区的历史沿革、经济文化、山岭气候、风土人情等无不广加收录,详细记述。如他写道:“巴勒喀什淖尔东西长八百余里,南北广处二百余里,狭处百余里,蒙古语巴勒喀什宽广之意,言纳众流也。淖尔中有三岛,在东者曰玛尼图噶图尔罕;在西者曰察罕托海噶图尔罕;中曰阿拉克罕。”简洁的文字,对巴勒喀什湖(淖尔为湖泊之语)的形况、面积大小,名称的由来,以及湖内岛屿及其分布,都讲得具体而生动。
 此书,针对新疆河流大部分属于内陆水系的特点,创造性地采用湖泊来划分新疆的水系,把全新疆划分为罗布淖尔(今称罗布泊)、哈喇淖尔(今称哈拉湖)、巴尔库勒淖尔(今称巴里坤湖)、额彬格逊淖尔(今称玛纳斯湖)、喀喇塔拉额西柯淖尔(今称艾比湖)、巴勒喀什淖尔(今称巴尔喀什湖)、赛喇木淖尔(今称赛里木湖)、特穆尔图淖尔(今称伊塞克湖)、阿拉克图古勒淖尔(今称阿拉湖)、噶勒札尔巴什淖尔(今称布伦托海)、宰桑淖尔(今称斋桑湖)等11个湖区,并条理分明地描述11大湖区所受之水道,旁及流域之人文地理概况。其中,卷2描载了木素尔山岭的冰川和冰裂隙、冰下河、冰川阶地等地形。指出冰川水由粒雪变成,先成冰晶,再由冰晶再凝成青冰;从结构上,把冰川冰分为3类“冰有三色,一种浅绿,一种白如水晶,一种白如砗磲。”对当时驻防伊犁的锡伯族人民用了6年时间修建的察布查尔(锡伯语指粮仓之意)大渠,书中不仅作了记载,“长达二百里”,“灌田千顷”,而且对它作了高度评价“郑白之沃,不足云也”(郑为郑国渠,白为白渠,都是我国古代关中著名的水利工程)。
 全书附图25幅,都计里画方,每方百里或几里不等。多为上南下北,其中巴勒喀什淖尔所受水图3幅为上北下南,宰桑淖尔所受水图5幅为上东下西。
 此书是徐松经过实地考察写成的,记载大都翔实可信,是研究中国西北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尤对研究新疆历史上湖泊、河流的历史变迁和农田水利很有参考价值。

西域水道记

山水志。清徐松(1781—1848)撰。五卷。松有《唐两京城坊考》已著录。嘉庆中,作者谪戍伊犁时,亲历天山南北两路,考察山川湖泊而撰此记。成书于道光元年(1821)。凡十二万字。仿汉桑钦《水经》体例,比照郦道元《水经注》,对新疆地区(包括今甘肃嘉峪关以西和苏联中亚部分境地)水系,作以全面详细考述,附图二十四幅。全书以十一大湖为纲;卷一、二记罗布淖尔水系,即今罗布泊地区,蒙古语称湖泊为淖尔。卷三记哈喇淖尔(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巴尔库勒淖尔(今巴里坤湖)、额彬格逊淖尔、喀拉塔·拉额西柯淖尔等四湖水系。卷四记巴勒喀什淖尔(今苏联境内巴尔喀什湖)水系。卷五记赛喇木淖尔(今赛里木湖)、特穆尔图淖尔(今苏联境内伊克塞湖)、阿拉克图古勒淖尔、噶扎勒尔巴什淖尔(今布伦托海)、宰桑淖尔(今苏联境内斋桑湖)等五湖水系。每湖皆记其名称、方位、面积及其特点。次记流注该湖的主流,并溯及分支会合,凡流经地域,每有城邑、关堡、村落、军台、卡伦、厂矿、驿站、古迹、民族等,择其显要者,征引旧籍,述其沿革大略,于其史迹,有注有考,尤详于元代西征,明代卫所,清代康熙乾隆两朝先后平定西北归服各族史事。凡山水地名多取蒙古语,有则译释,有的注以回族语、维吾尔语或藏语。唯新疆河流湖泊绝大多数属于内流,处大碛容易干涸,今则细小支流不可寻迹。是研究新疆自然地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有《皇朝藩属舆地丛书》(第四集),台北《中国边疆丛书》本。

西域水道记

著作。清徐松撰。嘉庆二十一年(1816)成书。五卷。仿《水经注》例,以嘉峪关以西及新疆各河流注入各湖泊为纲,记述诸水系之状况。旁及沿河之交通、物产、城邑兴废、民族分布等。附有水道图。是研究新疆史地的珍贵资料。

西域水道记

清代西北地理志书。清人*徐松撰。五卷。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仿《水经注》系统地以水道为纲,记述其源流和流经地方,采用因水证地的方法,以罗布淖尔、哈喇淖尔等十一个大湖为纲,记述了新疆水系,并旁及流域的交通、物产、城邑兴废、民族分布等等。每卷末附有详图,并加注释,为研究新疆史地的重要参考书。除道光三年(1823年)刻本外,还有《徐星伯三种》本。此外还收录在《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和《皇朝藩属舆地丛钞》中。

西域水道记

西域水道记

书名。5卷,有图。清徐松撰。嘉庆十七年(1812)徐氏谪戍伊犁,克服舟车不通、译语难晓、文献失证等困难,周历新疆各地后,仿《水经注》例,于道光元年(1821 )撰成是书。以罗布淖尔、哈喇淖尔等11个大湖为纲,叙述注入各湖水系之状况,兼述沿河城市、村落、军台、卡伦、厂矿、交通、古迹、民族及有关史事,系统而丰富,是研究新疆史地及水利之重要著作。邓廷桢谓此书有五善: 补阙、实用、利涉、多文、辨伪。初版于道光三年,有《徐星伯(徐松字)三种》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正编》本,《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及上海石印本等。校残本1卷,宣统元年(1909)辑入《晨风阁丛书》。

☚ 西陲总统事略   新疆图志 ☛
西域水道记

西域水道记

书名。5卷,有图。清徐松撰。嘉庆十七年(1812)徐氏谪戍伊犁,克服舟车不通、译语难晓、文献失证等困难,周历新疆各地后,仿《水经注》例,于道光元年(1821 )撰成是书。以罗布淖尔、哈喇淖尔等11个大湖为纲,叙述注入各湖水系之状况,兼述沿河城市、村落、军台、卡伦、厂矿、交通、古迹、民族及有关史事,系统而丰富,是研究新疆史地及水利之重要著作。邓廷桢谓此书有五善: 补阙、实用、利涉、多文、辨伪。初版于道光三年,有《徐星伯(徐松字)三种》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正编》本,《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及上海石印本等。校残本1卷,宣统元年(1909)辑入《晨风阁丛书》。

☚ 西陲总统事略   新疆图志 ☛
西域水道记

064 西域水道记

地理著作。清代徐松撰。成书于道光元年 (1821)。5卷,袭《水经注》体例,以西北地区11个湖泊为纲,叙述嘉峪关以西及当时新疆地区水系,附有地图。为研究新疆及西北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资料。

☚ 历代地理沿革表   大清一统舆图 ☛

西域水道记

五卷。清徐松撰。徐松,详见《新疆识略》。其精于史事,尤长地理。好钟鼎碑碣文字。居伊犁时,尝亲历天山南北两路,记其山川道里,撰《伊犁总事略》、《新疆赋》、《汉书西域传补注》诸书。此书之作,亦在斯时。道光三年(1833)刻印。共五卷。志西域之地理,水道难于中原者有三,一曰穷边绝徼,舟车不通。二曰部落地殊,语言不通。三曰书缺有间,文献无征。因之而有实非古地而附会者,有实见古籍而误改者,有以译语致误者,有地异而名同者,有地同而名异者。徐氏正其谬失,又自为解释。故其记河流脉络,则曰导,曰过,曰合,曰从,曰注。其补经水,则曰出,曰迳,曰会,曰自,曰入。于枝水则曰发,曰经,曰汇。又每于图籍所记,异文舛驳,乃据西域同文志写之,复详释之。可谓有条不紊,考证西域水道者,不可不读。

西域水道记

《西域水道记》

清代有关新疆的地理志书,徐松撰写,全书共5卷,以罗布淖尔等湖泊为纲,记述各水系的情况,同时记述各河流域的道路交通、物产资源、民族分布、城邑兴废,每卷都附有地图和注释,是研究新疆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对研究清代新疆民族也有一定的意义。

☚ 西域番国志   流沙坠简 ☛

西域水道记

书名。清道光元年(1821)徐松撰。全书5卷。书中将嘉峪关以西及新疆各河按所注湖泊,分为11个水系,仿《水经注》体例,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分叙11个水系的水道,旁及沿岸交通、物产、城邑兴废、民族分布。凡重要地名,考其语源,述地理沿革。作者为撰是书,曾亲自带着罗盘,壮游天山南北,进行实地考察。所提供史料。大都翔实可靠。是书版本很多,有道光三年本,《徐星伯(徐松)三种》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上海石印本等。有校残本1卷,宣统元年辑入《晨风阁丛书》。是研究清代新疆历史地理的名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