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麻

天麻

亦称“赤箭”。兰科。地下有肉质肥厚的块茎。中医学上以块茎入药,性平、味甘,能熄风定惊。例同上。

☚ 杏仁   白鸡冠花 ☛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雜星 > 天麻
天麻  tiānmá

彗星、客星之類。詳本類“天美”。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天麻
天麻  tiānmá

亦稱“赤箭”、“離母”、“鬼督郵”。蘭科植物天麻的乾燥根莖。長橢圓形,略扁,皺縮,有時彎曲,黄白色或黄棕色,半透明。主治頭暈目眩,肢體麻木,頭痛頭風,小兒驚癇動風。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上經·赤箭》:“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一名離,一名鬼督郵。”南朝宋·雷斅《雷母公炮炙論·草中·天麻》:“凡使,勿用御風車,緣與天麻相似,只是葉莖不同。”

天麻

天麻【同义】总目录


赤箭独摇天麻神草合离草鬼督邮独摇芝

天麻rhizoma gastrodiae

镇惊熄风药。出《雷公炮炙论》。见《司牧安骥集》。又名赤箭、神草、明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的块茎,趁鲜除去外皮, 洗净, 蒸透,切片。主产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甘, 平。入肝经。功能祛风, 定惊, 平肝熄风。主治: ❶马揭鞍风及诸风症, 与白附子、天南星、半夏、川乌、干蝎(炮)等配伍。
❷牛破伤风, 与麻黄、川芎、知母、全蝎、乌蛇、半夏配伍, 如天麻散(《元亨疗马集》)。
❸马心风奔走, 与防风、干地黄、黄芩、天竹黄、黄连等配伍, 如天麻散 (《蕃牧纂验方》)。
❹歪嘴风,与马前子(炙)配伍。
❺脾虚中风,与人参、川芎、荆芥、何首乌、防风、蝉蜕、薄荷配伍,如天麻散。牛、马20~45克; 猪、羊6~10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本品含天麻素(gastrodin)约0.025%,即对羟基苯甲醇-β-D葡萄吡喃糖甙, 还含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琥珀酸及β-谷甾醇、赤箭甙、4-羟苄基甲醚、4-(4′-羟苄氧基)苄基甲醚、双(4-羟苄基)醚、粘液质及维生素A样物质。实验证明, 本品有抗惊厥作用, 可提高电击痉挛的阈值, 有效地制止癫痫样发作,控制脑部癫痫样放电的发展。还有镇静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天麻水剂, 可使其自发活动减少。

天麻

出《雷公炮炙论》。又名赤箭、明天麻、定风草。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块茎。主产云南、四川、贵州。甘、辛,平。入肝经。息风,定惊。治虚风眩晕,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风湿痹痛。煎服:3~9g。天麻的果实名天麻子,又名还筒子,定风补虚,功同天麻。天麻茎叶:捣敷热毒痈肿。本品有效成分为天麻苷(Gastrodin),即对羟甲基苯酚β-D-葡萄糖苷,还含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醇、琥珀酸、β-谷甾醇等。实验证明,天麻苷有镇静、麻醉、抗惊厥、益智、降压、增强心肌细胞功能、抗炎、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轻度加强小肠蠕动的作用。

天麻tall gastrodia

Gastrodia elata Bl.,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腐生草本。生于山地阴凉、潮湿、枯枝落叶较多的杂木林下。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朝鲜半岛、俄罗斯、日本、锡金也有分布。肉质块茎横生,长圆形。初夏由块茎顶端单生黄褐色地上茎,节上仅生鞘状鳞片。总状花序,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花淡绿色或黄色,花萼与花瓣合生为偏斜管状,5裂;唇瓣卵状椭圆形,白色,3裂,中裂片上部反曲,基部贴生花被管内壁;子房柄扭曲。蒴果倒卵形,有宿存花被裂片。夏至前20天至后10天采取块茎,供药用,祛风,镇痛,治头痛、头昏、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以及高血压症等。

天麻

1.块茎 2. 花序 3.花

天麻

较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兰科多年生寄生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又称明天麻、赤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材外观呈长圆形或椭圆形,皱缩,有时弯曲,表面白色或黄色,微透明,全身有明显横白环纹,顶端有红棕色芽苞或残基,习称“鹦哥嘴”,下端有圆脐形的疤痕,习称 “肚脐眼”。主要药用成分为天麻甙。性平,味甘,具有熄风、平肝等功效。主产于宜宾、乐山、万县等地30余县。过去全为野生,现有栽培品,一般冬、春两季采挖。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者称冬麻,质佳; 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者称春麻,质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达60吨,1960年~1965年期间年均收购33吨,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的30%以上,以后逐年下降。1958年开始进行种植探索,1968年四川省中药材公司和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南川药种植场种植获得成功,现全省30余县开展种植,家种品已成为主流,年产约100吨。

天麻

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茎,地上茎高100~130 cm。叶退化为鳞片状。总状花序顶生,花期5~6月,蒴果长圆形,有6条纵缝线。果内有种子2万~4万粒。果熟期6~7月。野生天麻一般生长于海拔1200~1800 m的高山。生长周期2年。

天麻

天麻

产于白山市。冬春两季采挖,冬采者名冬麻,质量优良;春采者名春麻,质不如冬麻好。
冬麻皱纹细而少,春麻皱纹粗大,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角质,黄白色或淡棕色,有光泽。咀嚼时较脆,有黏性。气特异,味甘。以色黄白、半透明、肥大坚实者为佳。含香荚兰醇、维生素A类物质、微量生物碱等。味甘、性平。能息风定惊,主治肝风眩晕、抽搐痉挛、小儿惊风、风湿痹痛等症。

☚ 吉林人参   吉林鹿茸 ☛

天麻

天麻

天麻主产于陕西南部的秦岭和巴山地区,以汉中、安康、商洛地区产量最高,居全国第一位。天麻可入药,还可制作名贵佳肴。

☚ 陕西青茶   中华猕猴桃 ☛

天麻gastrodia tuber

系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内含天麻甙、天麻甙元、香荚兰醇、β-谷甾醇,对羟基苯甲醛等。有抗惊厥、镇静等作用。临床多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小儿惊厥、肢体麻木等。

天麻

天麻

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块茎。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甘,平。归肝经。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❶惊痫抽搐。多与羚羊角、钩藤、全蝎等同用。
❷头晕头痛。对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常与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等相配;风痰上扰,头晕目眩,常与半夏、白术、陈皮等相配;偏正头痛,可与川芎、白附子、等相配。
❸中风半身不遂,手足麻木,以及风湿痹证,肢体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者,常与木瓜、秦艽、桑寄生、杜仲、牛膝等相配。

☚ 牛黄   地龙 ☛

天麻tiān má

《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赤箭天麻(106)。药名。
【基原】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又名:赤箭、离母《本经》,神草《吴普本草》,独摇芝《抱朴子》,赤箭脂、定风草《药性论》,合离《酉阳杂俎》,合离草、独摇《本草图经》,白龙皮、赤箭芝《本草纲目》,自动草《湖南药物志》)的根茎。
【别名】鬼督邮(《本经》),明天麻(《临证指南医案》),水洋芋(《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冬彭(藏名)。
【性味】甘,平。
❶《本经》:“味辛,温。”
❷《药性论》:“无毒。味甘,平。”
❸《医学启源》:“气平,味苦。”
【归经】入肝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膀胱二经。”
❷《本草新编》:“入脾、肾、肝、胆、心经。”
【功用主治】熄风,定惊。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小儿惊痫动风。
❶《本经》:“主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
❷《别录》:“消痈肿,下支满,疝,下血。”
❸《药性论》:“治冷气顽痹,瘫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
❹《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
❺《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
❻张元素:“治风虚眩晕头痛。”
❼《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或入丸,散。
【成分】块茎含香荚兰醇(Vanillyl alcohol)、香荚兰醛(Vanillin)、维生素A类物质、苷、结晶性中性物质及微量生物碱、黏液质。
【药理】
❶抗惊厥:家兔静脉注射天麻水煎剂1 g/kg或香荚兰醛40 mg/kg,都可以提高电击痉挛的阈值,有效地制止癫痫样发作,控制脑电图中痫样放电的发展。
❷镇静:腹腔注射天麻水浸剂1~10 g/kg,天麻素及其苷元或皮下注射天麻水醇提取液10~20 g/kg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且可对抗咖啡因的兴奋作用。成人口服300 mg天麻素后,脑电图α波指数减少,出现嗜睡波型,但有报道天麻素或合成天麻素无镇静和安定作用。
❸对心脏的影响:天麻液天麻苷及苷元使在位豚鼠、大鼠或家兔的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增加。大鼠乳鼠心室肌培养,加入合成天麻素2.5~25 μg/ml,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加快,收缩力加强,心肌细胞SDH、LDH、ATP酶活性增强,DNA、RNA及糖元增加。天麻液的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T波、S-T段及心律不齐得到明显改善。
❹其他:家兔腹腔注射天麻煎剂5 g/kg,动物伏地,呼吸减慢。用小鼠电刺激法试验,天麻无明显的镇痛作用,但用热板法试验,似有一定止痛作用。

天麻

天麻

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腐生直立草本, 甘肃产于天水、康县、武都、文县一带山区,生于林下阴湿腐殖质厚的土壤。该种分布面广,经济价值高,药用块茎作强壮剂, 用于医治眩晕、头痛及神经衰弱等。由于采挖量大,致野生数量已经很少,目前各地多进行人工栽培。野生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 半日花   鹅掌楸 ☛

天麻tiānmá

中药名。出《雷公炮炙论》。别名赤箭、明天麻、定风草。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 Bl. 的块茎。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甘, 微温。入肝经。息风, 定惊。治虚风眩晕, 头痛, 惊风抽搐,癫痫, 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煎服: 3 ~9 克。本品含天麻苷、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琥珀酸、β-谷甾醇等。实验证明, 天麻苷有镇静、麻醉、抗惊厥、益智、降压、增强心肌细胞功能、抗炎、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轻度促进小肠蠕动的作用。

天麻

天麻

天麻

天麻,又名明天麻、定风草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赤箭。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块茎。冬、春两季采收,洗净泥砂,在清水中漂后用蒸气蒸至透心,取出,晒干或烘干。
块茎呈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扁缩而略弯曲,长6~13cm,宽2~6cm,厚1~3cm。一端稍粗,有红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有的为开花后残留的茎基; 另一端有圆脐状疤痕。外皮剥落或部分残存,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具多数环节,节上有膜质鳞叶或点状的退化须根痕,多纵皱纹。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质坚实,半透明,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淡棕色,角质样,有光泽;开过花的质松空心,断面晦暗。气微,味甘、微辛。嚼之发脆有粘性。产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吉林、台湾等省。
本品味甘、辛,性平。归肝经。功能息风止痉,祛风除痹。主治眩晕、头痛、头风、小儿惊风、肢体痉挛、风湿痹痛等证。本品为治眩晕的常用药,尤以肝虚不足者为宜。罗天益云: 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临床应用治风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常与钩藤、石决明、黄芩、牛膝等配用,如《杂病证治新义》的天麻钩藤饮。如为风痰上扰,头痛目眩者,以天麻配半夏、茯苓、白术祛风化痰,两调肝脾,李东垣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即以此为基础。治偏正头痛,头风疼痛,常配川芎、蔓荆子、荆芥之类,如《圣济总录》天麻丸。本品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作用,常用于中风、小儿惊风等证。如中风,肢体拘挛或麻木,天麻可配钩藤、白芍、牛膝以平肝息风,柔肝解痉。肝火甚者佐以石决明、龙胆草、干地龙清肝泻火; 挟痰火者佐以陈胆星、天竹黄、姜川连清泄痰热。又易老天麻丸以天麻配牛膝、玄参、地黄、杜仲、萆薢等补肝益肾、祛风之品,用于防治中风。若治小儿急惊风抽搐,天麻常与钩藤、全蝎等同用,如《小儿药证直诀》大青膏即以天麻与青黛、白附子、蝎尾、乌梢蛇肉、朱砂、天竺黄等清热息风,化痰镇惊药合用。如治慢惊,则天麻与人参、白术、姜蚕等同用。本品也用于破伤风引起的抽搐痉挛,角弓反张,如玉真散,即以天麻配伍南星、防风、白芷、羌活、白附子。天麻又能祛风止痛,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疼痛以及肢体麻木,痿痹等证,常与牛膝、附子、杜仲等配伍,如《十便良方》之天麻酒。总之,天麻为肝经定风要药,李东垣曾将其功用概括为“疗大人风热头痛,小儿风痫惊悸,诸风麻痹不仁,风热语言不遂。”近人研究,天麻治疗高血压病、耳源性眩晕等均有较好的疗效。煎服,5~10g;研末服,1~1.5g。
实验研究: 块茎含天麻甙,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双(4-羟基苄基)醚,天麻醚甙、三 [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苄基]柠檬酸酯,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苄醇,琥珀酸,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柠檬酸及其单甲酯,棕榈酸,蔗糖等。
天麻水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引起的阵挛性惊厥。天麻可防止剪毛所致的暴殄及对抗实验性癫痫,临床上单用或与他药配伍治疗眩晕有一定效果。天麻注射液对冠状动脉、脑及外周血管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可使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但血压无明显改变。其治疗眩晕的机理也可能与此有关。人工培养获得的密环菌菌丝体的药理作用与天麻相近,现已代替天麻用于临床。

☚ 蝉花   钩藤 ☛

天麻

天麻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挖得后,除去地上茎及菌丝,洗净,煮透或蒸熟,压平,低温烤干。
干燥块茎呈长椭圆形,稍扁缩而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外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全体有抽沟或细皱纹,上端有红黄色芽苞,底端有圆盘状凹陷疤痕;大的两端钝圆,小的底端稍尖。质坚实,半透明,不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状,牙白色或淡棕色。气微,味甘。
天麻为太阴人药。功能息风解痉,止痛。主要用于太阴人头痛、惊风抽搐等证。本品具有息风解痉之功,常与《东医寿世保元》清肺泻肝汤加本品治惊痫抽搐、癫痫、癫狂等证;本品的止痛作用,常与《东医寿世保元》葛根解肌汤加本品治疗太阴人阳明头痛。也用于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常用量5~10g。

☚ 蚯蚓   榆皮 ☛

天麻

tuber of elevated gastrodi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