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淡豆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淡豆豉5771一种中药。闽语。广东潮阳〖 〗。

淡豆豉semen sojae preparatum

辛凉解表药。出《本草汇言》。见《肘后备急方》。又名淡豉、香豉、盐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苦,寒。入肺、胃经。功能宣透表邪,清热除烦。主治:❶风寒感冒,可与荆芥、防风、桔梗等配伍;外感风热初起,热重寒轻,汗出不畅,常与鲜葱白、桔梗、山栀子、薄荷、连翘、甘草、淡竹叶同用,如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
❷虚烦不安,胸胀纳少,配栀子,如栀子豉汤(《伤寒论》)。牛、马15~60克;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表虚汗多者慎用。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B2,烟酸,以及钙、铁、磷、盐等。

淡豆豉

药名。出 《本草汇言》。又名豆豉、香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苦、辛,寒。入肺、胃经。解表,除烦,宣郁,调中。治时疾热病,寒热头痛,虚烦不眠,胃脘胀闷,食欲不振,湿热泻痢,断奶乳胀。煎服: 6~12g。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B2,菸酸,以及钙、铁、磷盐等。淡豆豉有抗凝血酶的作用。

淡豆豉dàndòuchǐ

中药名。出明·倪朱谟《本草汇言》。别名香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 Merr. 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苦, 辛凉。入肺、胃经。解毒, 除烦, 宣郁。治四时热病, 头痛寒热, 胸中烦闷, 虚烦不眠,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煎服: 6 ~12 克。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烟酸以及钙、铁、磷盐等。

淡豆豉

淡豆豉

淡豆豉,又名香豉、淡豉、大豆豉。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Merr.的种子经发酵加工的制成品。全国各地均可生产。
本品味苦、辛,性微寒。归肺、胃经。功能解表,宣郁, 除烦。 主治外感发热、 恶寒头痛、 心烦胸闷、懊𢙐不眠等证。淡豆豉性质轻浮,李时珍谓其能升能散,故有解肌发汗作用。但药性缓和,单用力弱,所以常与其它药物相伍,且多用于外感初起,风寒、风热咸宜。用于风热表证者,如《温病条辨》银翘散,豆豉与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配合,治疗温病初起,但恶热,不恶寒而口渴: 用于风寒表证者,如《肘后备急方》葱豉汤,豆豉与葱白配合,治疗伤寒一、二日,头痛、身热、脉洪。其轻宣透泄之性,又善于宣郁调中,凡寒热暑湿之气,郁结胸脘而不能发越者,皆可用之。如《伤寒论》栀子豉汤, 治热郁胸中, 心胸烦闷, 甚或懊𢙐不眠, 用豆豉与栀子配伍; 《金匮要略》栀子大黄汤,治湿热郁蒸之酒黄疸, 心中懊𢙐热痛者, 用豆豉与大黄、栀子、 枳实配伍。若湿郁肠胃,暴痢下血,方书又有单用或与薤白、大蒜等配合应用之法。寒痰郁肺日久,阴雨天寒即发,坐卧不安者,可与砒石制丸服用,如《本事方》紫金丹。对痰饮宿食停滞胃脘,胸中烦满欲吐,饥而不能食者,又可与瓜蒂、赤小豆合用以引吐,如《伤寒论》瓜蒂散。此外,古方尚用本品煎服取汗,并用桂末着于舌下,慢慢咽之,以治喉痹不语; 又有用豆豉煎服治损伤瘀聚,腹满胀闷; 或捣敷外治痈肿疮毒。煎服,9~15g.胃虚而易于泛恶者,勿用为宜。

☚ 蝉蜕   大豆 ☛
000019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