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豉dàn chǐ《本草纲目》谷部第25卷大豆豉(8)。药名。 【基原】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 【别名】香豉(《伤寒论》)。 【性味】苦,寒。 ❶《别录》:“味苦,寒,无毒。” ❷《千金·食治》:”味苦甘,寒,涩,无毒。” ❸《珍珠囊》:“苦咸。” 【归经】入肺、胃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❷《本草经解》:“入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手少阳三焦经。” ❸《要药分剂》:“入肺、胃二经。” 【功用主治】解表,除烦,宣郁,解毒。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❶《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❷《药性论》:“治时疾热病发汗;熬末,能止盗汗,除烦;生捣为丸服,治寒热风,胸中生疮;煮服,治血痢腹痛。” ❸《日华子本草》:“治中毒药,疟疾,骨蒸:并治犬咬。” ❹《珍珠囊》:“去心中懊𢙐,伤寒头痛,烦躁。” ❺《本草纲目》:“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癍,呕逆。” ❻《本经逢原》:“以水浸绞汁,治误食鸟兽肝中毒。” ❼《会约医镜》:“安胎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至四钱;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宜忌】 ❶《药性论》“得醯良。” ❷《本草经疏》:“凡伤寒传入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