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花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天花tiān huā指雪花。熊孺登《雪中答僧书》: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陆畅《云安公主出降杂咏催妆》:少女银粉饰金钿,端正天花贵自然。 天花 天花tiānhuā━━ 指雪。金·高士谈《雪》诗:“簌簌天花落未休,寒门疏竹共风流。”唐·熊孺登《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宋·陆游《雪歌》:“初闻万窍号地籁,已见六出飞天花。” ☚ 飞琼 云粉 ☛ 天花tiānhuā多指好听的话:就你那德行,说出~来,大家伙儿也不会相信的。(《十字血》) ![]() ![]() ![]() ![]() ![]() ![]() 天花〈隐〉明清江湖诸行指灯。见《新刻江湖切要·器用类》。 天花tiānhuā急性传染病,由天花病毒引起。初起时发高烧,而后全身出现丘疹、疱疹、脓疱,十天左右结痂,痂脱落后留下永久的疤痕,就是麻子。可采取接种牛痘的方式有效预防。 天花亦作“天华”。佛教语。天界仙花。《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艺文类聚》六九南朝陈徐陵《麈尾铭》:“既落天花,亦通神路。”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七《江神子·闻蝉蛙戏作》:“病维摩,意云何。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 天花1;天花2◉ 天花1 tiānhuā 名 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和某些哺乳动物都可能感染,病原体是天花病毒。症状是先发高热,全身出丘疹,变成疱疹,最后变成脓疱,中心凹陷,10天左右结痂,痂脱落后的疤痕就是麻子。〈例〉接种牛痘可以预防~/ 现在世界上已基本消灭了~病。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佛家法物部 > 法器供具 > 天華 > 天花 天花 tiānhuā 同“天華”。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氣象部 > 雪 > 天花 天花 tiānhuā 亦作“天華”。亦稱“空花”。指雪花。佛祖説法,感動天神,諸天便降落各種香花,謂之“天花亂墜”,故借指。宋·陸游《擬峴臺觀雪》詩:“山川滅没雪作海,亂墜天花自成態。”又《雪歌》:“初聞萬竅號地籟,已見六出飛天華。”宋·洪朋《喜雪》詩:“漫天乾雨紛紛闇,到地空花片片明。”金·高士談《雪》詩:“簌簌天花落未休,寒門疏竹共風流。”元·蒲道源《雪軒賦》:“天華散墜,彌望如一,飄然而入吾之户。”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屋頂部 > 藻井 > 天花 天花 tiānhuā 室内平頂棚。宋以前稱平機、平撩,宋以後依形制不同有光面平板即海墁天花和格子天花兩種。其格子形天花一種是以方木條相交構成正方形、長方形或多邊形格子,上加木板吊頂,布局酷似棋盤,稱平棊;另一種以方木條相交構成方形小格或菱形,上蓋木板,稱平闇。前者富麗,後者質樸。參見“天花板”。 天花tiān huā一作“代日月”。明清江湖社会谓灯。《新刻江湖切要·器用粪》:“灯: 天花; (增) 代日月。” 雪 雪雪(雪儿;雪霰;雪絮;~涛;~峰;烟~;喜~;浮~;蜡~;鹅毛~)盐 干雨 天花 雨花 祥英 祥霙琼玉 琼珉 琼琚 琼瑶 凝雨 龙甲 玉尘 玉龙 玉鸾 六葩 仙藻铅粉 鹅毛 鹤衣 轻白 玲珑 五谷精 冷飞白 另见:下雪 白色 寒冷 ☚ 雪 风雪 ☛ 天花tiān huā指雪花。陆游《雪歌》:“初闻万窍号地籁,已见六出飞~~。” 天花病名。见清·袁句《天花精言》。即痘疮。详该条。 天花 天花tianhua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天花是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历史上曾在世界各地流行,给人类带来过极大的灾难。18世纪,在欧洲就有1.5亿以上的人口死于天花。天花病毒是一种和牛痘病毒在大小和形状上相似的病毒。电镜下为长方形,直径为230~300毫微米,耐干热和低温。加热至55℃半小时即可破坏。天花的唯一传染源是天花病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尘埃传播,也可通过生活用品间接传播。一次患病后,可获终生免疫力。接种痘苗后的免疫力可持续4~5年。本病潜伏期6~16日。起病突然,有寒战,高热,呕吐及头、腰、四肢痛,并可出现惊厥、昏迷。起病1~3日后,分阶段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脓疱,并伴有类脓毒血症的症状,如高热、肝脾肿大、神志模糊或狂躁等。本病病势严重,死亡率高。预防天花最有效而又最简便的方法是接种牛痘。这一方法对控制和根除天花病的流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天花。 ☚ 伤寒 白喉 ☛ 天花 天花房屋建筑内部顶上的部分,也叫作顶棚。宋代时称为平棊、平暗,清代时称为天花。天花用木板制,也有用纤维板、石膏板制的,过去也有用纸糊的。 ☚ 藻井 屏门 ☛ 天花 天花中国古代建筑中殿堂房屋内的木构顶棚。汉代称平机或承尘,宋时称平闇或平棊。明清以后依照制式分为海墁天花、井口天花和木顶格三种。海墁天花是先在梁架间搭木方格网,在木方格网下钉木板或糊纸,形成无突出构件的平顶棚,有的上绘彩色花纹。井口天花是在木方格网的方格心内镶木板,构成露出井口式木肋的顶棚,上绘彩画。木顶格是用若干块条状方格木网架贴在梁上,构成平顶棚的骨架,下面糊纸。海墁天花和井口天花只用于宫廷、寺庙,木顶格用于宫廷一般建筑和高级宅第。 浙江边氏祠堂檐廊天花 ☚ 举架 步架 ☛ 天花smallpox系由天花病毒而引起的一种发疹性烈性传染病。我国规定本病为甲类法定传染病。在我国及世界已经消灭。 天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有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痛等症状。皮肤成批循序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瘢痕(俗称“麻子”)。病死率高。种痘可预防本病。世界卫生组织于1980年宣布“天花已在全球彻底消灭” 天花病名。又称“痘疮”、“虏疮”。临床特点:初起发热,咳嗽,惊悸,嗜睡,继而全身起疱疹。整个病程分为发热、见点、起胀、灌浆、收靥和结痂六个阶段,脱痂之后多留瘢痕而形成麻脸。本病因感受时行痘毒所致,传染性极强。自宋元开始,不少医家使用天花病人的痘痂或痘浆,进行预防接种,后流传到国外,为预防免疫开辟了途径。我国解放后已彻底消灭了天花。 天花variola,small pox为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通过飞沫直接传播。少数因接触被污染衣物等受染。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皮肤成批循序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留有麻痕。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球消灭。 天花 天花湖南在东汉建武年间 (公元25年~57年)就发现天花。清末和民国时期尤为剧烈。民国元年至38年,有文字记载的天花流行就达10多次,波及79个县市,病死严重。如民国35年(1946),省内大部分县市流行天花,仅新田县就有患者4万余例(占全县人口的26%),患者半数死亡。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牛痘苗传入湖南,逐步在省内推广使用。据湖南省卫生处统计,民国23~38年 (1934~1949),全省每年接种牛痘苗者约30万人,但以城镇和学校儿童接种较多,农村接种较少,以致天花仍连年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卫生部门即开展预防和消灭天花的工作,一方面收治天花患者,一方面普种牛痘。1950~1952年,培训种痘人员2.3万人,每年春秋两季,免费对城乡全民挨户种痘,共接种3430万人次,使天花发病率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1950年发病2848例,死亡591例; 1951年发病3155例,死亡555例;1952年发病110例,死亡24例; 1953年发病3例;1954年无病例; 1955年5月在沅陵发生1例。此后天花在湖南省内完全绝迹。 ☚ 传染病防治 白喉 ☛ 天花tiānhuā病名。又名痘疮、天痘、天行痘、豌豆疮、登痘疮、百日疮、虏疮、百岁疮。《肘后方》名为天行发斑疮。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病情险恶的病毒性传染病。相传北宋真宗(998 ~1022) 时, 有四川峨嵋山神医为当地群众种痘, 预防天花获得成功。明·隆庆年间(1567 ~ 1572) 又发明了鼻苗法预防天花(参见人痘接种法条), 但在明、清至民国时期仍然经常发生和流行。新中国成立后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采取有效措施,很快消灭了天花。本病常有发热、咳嗽、喷嚏、呵欠顿闷、面红惊悸、手足耳尻俱冷、身发痘疹等症。整个病程分发热、见点、起胀、灌浆、收靥和结痂六个阶段。发热至见点期, 宜开和解之门或表汗发散, 可服升麻葛根汤或参苏饮之类。起胀与灌浆期宜清热、解毒、凉血, 可用犀角地黄汤、败毒散等;若痘疮陷顶色浅者, 宜活血调气、托毒外出。收靥、结痂期宜养阴益气, 用保元汤加减。因病毒感受的深浅, 病人体质强弱的不同,可出现各种变证, 须严密观察, 辨证施治。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彻底消灭。 天花 天花天花是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传染性强,病情重,病死率高。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皮肤成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瘢痕。世界卫生组织于1980年宣布“天花已在全球彻底消灭”,这是人类保健史上的巨大成就。 ☚ 幼儿急疹 种痘 ☛ 天花 天花天花,又名痘疮,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晋朝葛洪《肘后方》名“天行发斑疮”。并谓 “其疮形如豌豆,亦名豌豆疮”。自宋元开始,有不少专著,并已有专业痘师,使用天花病人的痘痂或痘浆,作为预防接种,为后世的天花预防工作,开辟了途径。我国解放后已彻底消灭了天花。 ☚ 风疹 水痘 ☛ 天花 天花天花曾是世界性分布的古老的病毒性传染病,1977年前在亚洲、非洲、南美等地区呈地方性流行,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消灭。 表1 不同型别天花的病死率
天花的潜伏期通常为12~13(9~17)天。发病前驱期有毒血症,持续4~6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和虚脱。第3或第4天即出现皮疹,斑疹很快变为丘疹; 第6或7天变为水疱,接着变为脓疱。在出现皮疹3~4天后体温下降,有时至正常。出现脓疱时,体温又行上升,直到脓疱开始变干时为止。第11或12天开始结痂,第26~27天时,大部分痂脱落,痂脱落后,特别是重型天花,多半留有疤痕。与皮疹同时也有粘膜疹。 重型天花的严重病例多有出血症状,毒血症严重,皮疹有时呈融合状态,水泡较扁平、较软、中有凹陷,病人常在一周内死亡。 轻型天花和很久前接种过牛痘但免疫力已下降的天花病人,前驱症状可能同样严重,但很少出血现象或融合性皮疹,皮肤损害较浅,发展较快,可能不出现第二次发热,没有或者较少疤痕。 天花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在气管、支气管、肺的淋巴结得到初步增殖,经血流至内脏,在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进一步繁殖后,再次进入血流,此即第二次病毒血症,停留在皮肤、粘膜的病毒在表皮下层细胞内大量繁殖,出现皮疹与粘膜疹。此时可在未坏死的细胞浆内见到球形的嗜酸性包含体,又名Guarnieri小体。皮疹出现不久,血清中即可查出中和抗体。出现脓疱时的第二次体温升高,可能是吸收了广泛细胞坏死产生的毒性物质所致。 天花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是与水痘鉴别,可根据前驱症状及皮疹分布、性质(水痘一般不发展为脓疱)等特征进行鉴别(见下表)。 表2 天花、水痘的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可用皮疹刮出物染色直接镜检,查包含体或用电镜检出病毒颗粒。用皮痂或水疱、脓疱液接种CAM或组织培养分离天花病毒。血清学诊断,可用已知抗血清作琼脂扩散或补体结合试验检出抗原或用琼脂扩散、补体结合、血凝抑制或鸡胚、组织培养中和试验检查病人抗体。 天花至今无特效治疗,有人曾试用N-甲基-β-硫缩氨基脲,但效果不佳。对天花病人主要是精心护理,甚至对轻病人也要有良好的护理,保持病人皮肤、眼、口腔粘膜的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 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控制继发感染可能减轻毒血症。因为病程长,加强营养也非常重要。 ☚ 天花病毒 天花的流行病学 ☛ 天花 天花本病系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病因主要由天花粘邪所致,多流行于冬春季,凡未种过牛痘者,无论其年龄大小均可感染。粘邪从口鼻而入,先侵于血与黄水,继之扩散于七素,从骨、髓和骨松质等深处发生,因疱疹形如豆状,故亦称痘疮。痘疮分黑白两类,其共同症状是:突发高热,周身疼痛,恶寒身倦,疲乏无力,口苦纳差,尤其是头痛剧烈,心跳,乳幼儿可有呕吐和惊厥。3~4日后,出现皮疹,皮疹多分布在身体的显露部位,出现于前额和手腕,继之面部和四肢,最后见于躯干。迨至痘疮将出时,喷嚏频作,及至痘疮出现后体温下降,周身症状减轻。痘疮的形状,起初为丘疹,渐变疱疹,继而变脓疱,此时体温再度升高,至第10~14日,脓疱逐渐干缩,结成痂盖,体温也逐渐下降。约三星期左右脱痂,留下永久疤痕。 ☚ 猩红热 百日咳 ☛ 天花smallpox 天花smallpox 天花tiān huāsmallpox; variola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