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岸的赤潮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中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或聚集,引起海水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1949年后天津沿海共发生两次危害严重的赤潮,1977年8月8日~20日,大沽口一带海域发生以微型甲藻为主的赤潮,面积约560平方公里。1989年8月5日~10月14日,塘沽沿海及邻近黄骅等海域发生以甲藻类为主的赤潮灾害,面积约达1300平方公里。发生赤潮的海水可呈红色或近红色,也有褐色、黄色等,随浮游生物种属与数量而异。中国可形成赤潮的生物已发现有20余种。60年代后,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大量排放,造成沿海水域富营养化,导致赤潮。赤潮能杀死贝类、虾类和鱼类,推迟渔汛,分散鱼群,严重威胁渔业生产,有毒赤潮还会毒害人体,故被列为当代重大海洋灾害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