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封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封塔 天封塔汉族古塔传说。流传于浙江宁波一带。相传唐朝时在明州(宁波)建了18格高的天封塔。开光那年,皇帝亲笔赐封,所以叫做“天封”。明州地处东海,海风很大,常把天封塔吹得摇摇晃晃。为避风灾,鲁班师傅用木头雕了只木蜘蛛。这只木蜘蛛长年累月,吞日月精华,吸天地灵气,变化成一只双目如闪电,光芒四射的“停风蜘蛛”。明州从此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在天封塔下的“三角里”,住着一户穷苦的渔夫,叫阿毛。他的老娘以前常去朝山拜佛,后年老体衰,爬不动山,香篮不能用了,就把它吊在窗口。天封塔上那只“停风蜘蛛”常拖长长的银丝,正巧飘在阿毛娘的香篮里。每到夜晚,蜘蛛就悄悄顺银丝爬进香篮。一天,一位采宝客发现了这个秘密,要高价买那只香篮,阿毛娘不卖,采宝客说,他要捉住那只“停风蜘蛛”,商船就不怕风浪了。阿毛听说后,就让他娘拒绝了。采宝客人半夜溜进阿毛家,想偷走蜘蛛。被守护的阿毛刺伤了手腕,蜘蛛受了惊,爬回了天封塔。采宝客人放火烧了天封塔,大火烧到第18格,烧着了“停风蜘蛛”,只见金光一闪,飞沙走石,采宝客人被吹到了大江中。天封塔一格格陷入地下,只剩下了13格。“停风蜘蛛”没有了。阿毛家前的横巷,因“停风蜘蛛”纺过丝,就叫做“纺丝巷”。 ☚ 覆船山 瓯江和江心屿 ☛ 天封塔 天封塔汉族民间传说。流传在浙江省宁波。故事写宁波天封塔建于唐代,共有十八层,塔顶有一个“停风蜘蛛”,将三角里的河面照亮。三角里住着一个穷渔夫,七十岁的老娘经常手拎香篮,不用时吊在窗口。“停风蜘蛛”经常到香篮中来。有个采宝客人花高价欲买香篮,以得“停风蜘蛛”。阿毛和他娘深知“停风蜘蛛”的用处,千方百计护住香篮。采宝客人见得不到“停风蜘蛛”,便放火烧天封塔。大火烧着了“停风蜘蛛”,只见金光一闪,飞沙走石,阴险的采宝客人落入了滚滚的大江。人们看见天封塔向下降,最后只剩下十三层。 ☚ 开元寺与海潮庵 天地的传说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迹寳塔部 > 名塔 > 天封塔 天封塔 tiānfēngtǎ 座落於浙江寧波市南隅。始建於唐天册萬歲至萬歲登封年間,故稱。屢毁屢建。現存者係元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所建。其時各層均建有外檐、回廊欄杆與壺門,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毁於火,現僅存塔身。1957年全面維修。六角形,七級,高十五丈餘,屬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參閱乾隆《大清一統志·寧波府·寺觀》、雍正《浙江通志·寺觀五·寧波府》。 天封塔 天封塔位于大沙泥街。始建于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695—696)年间,故名“天封”。塔高54米,呈六角形。外观七层,内十四层,据传地下尚有四层,故俗有“天封塔十八格”之称。又传说建塔时把沙泥堆高代替脚手架,塔成后再把沙泥扒掉,故附近有大、小沙泥街。塔累毁累建,基本依宋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时格式,有檐有回廊、栏杆。至近代仅存砖砌塔身。1957年维修时在塔顶和地宫中发现多种文物。1984年因塔身倾斜加剧,于是推倒重建,于1989年12月建成后正式开放。斗栱栏杆,朱墙筒瓦,重现宋代建筑风貌。塔为宁波市一景,登塔可鸟瞰宁波市容和甬江风貌。明人李堂《天封塔》诗有句:“眼中分世界,岛外列江山。南斗云霄上,东溟浩渺间。” ☚ 天一阁 月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