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理: 道理;事理。天下万事万物,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指事物的道理在于人们去认识。语出宋·朱熹《大学章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例] 盖~。而吾心之灵蔽于私欲,繇其物之不格,故理不能穷。心虽至灵,蔽于私欲,而知有所不至矣。(宋·陈文蔚《龙山书院讲义》)|嗟夫~。以物为物者众矣。因物达理,惟智者能之。(明·张宁《一松诗文卷后语》)|朱熹把体认“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的。他认为“~”,根据“理气论”中“理—气—物”的结构:“气”是“理”的安顿、挂搭处,而“物”则是“理”气化的结果。“理”是绝对的存在,所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王嘉《浅析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学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