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麦施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大麦施肥fertilization of barley根据大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结合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所采取的施肥技术。 大麦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
出苗至越冬 本期生长中心为叶和根,是长分蘖的时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大麦与小麦相比,生育期短,分蘖早,幼穗分化起步早,出叶速度快,叶片功能期短,根系不发达,单位面积能容纳的有效穗较多。因此,为了早发壮苗和争取足穗,施肥不但量要多,而且要早,到分蘖初期,大麦所吸收的氮、磷、钾已分别达到吸收总量的21.7%、15.3%和13.3%。越冬前,大麦植株体内代谢过程以氮素代谢为主,吸收的养分大部分用于分蘖和叶片的形成,叶中积累较多的养分,有利于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植株生长以及分蘖和根系的形成。在冬前,地上部分生长的速度比根要快,进入越冬期后则相反。分蘖期大麦全株的含氮量可达4%~6%。大麦整个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出现两个高峰,分别在大麦的分蘖盛期和拔节期,所以,分蘖期是施肥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分蘖期的营养条件不但影响分蘖数而且影响成穗率。 大麦临近越冬时,氮素代谢强度逐渐减弱,叶色适时落黄,进入越冬期。越冬期间,大麦基本停止生长,可溶性糖积累在分蘖节中,以增强抗寒能力,但在中国淮南地区大麦无明显越冬期,冬季仍在缓慢生长。此外,大麦穗分化进程明显不同于小麦,决定有效穗数的临界期是越冬末期到返青初期。因此,大麦越冬期施用腊肥有助于穗分化。越冬期是大麦根系迅速生长和扩展的时期,作基肥或种肥施用的磷、钾肥能促进越冬期根系的生长。 返青至孕穗期 是大麦一生中生育最旺盛的时期,返青后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生长中心是茎、叶和根系,兼有穗的生长。本期形成的器官较多,生长量较大,同时又有个体和群体的矛盾(主茎与分蘖之间、大蘖与小蘖之间的竞争)以及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为了协调这些关系,关键是通过水、肥等措施建立一个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大麦返青后进入春后分蘖期,这时长势不同的麦苗对养分的要求是不相同的,生长较差的麦苗为了争取春后分蘖成穗,要求较高的营养水平,长势正常的麦苗,由于分蘖数目已够,而且生长健壮,春后一般不再分蘖。因此,在生产中,对弱苗应早追返青肥,而对长成的壮苗则不应追肥,春后通过控肥使小蘖自然消亡。到拔节时分蘖达最高峰后,分蘖向两极分化,养分的分配中心转向主茎和有效蘖。拔节后,大麦生长逐步加快,对养分的需求日渐增多,是大麦的养分最大效率期,大麦在到拔节期所吸收的氮、磷、钾已分别达总量的56.6%、44.7%和46.9%。拔节期是大麦 一生中吸收氮、钾的第 二个高峰。养分含量(%)到拔节初期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然后随着干重的迅速增加而下降。春后吸磷高峰出现的时间比氮、钾晚。拔节后,大麦植株体内代谢过程转入碳、氮代谢并盛的阶段。大量形成的光合产物多用于茎叶干物质的合成,少部分用于穗的生长。氮多集中在叶片中,以增强光合作用。增施拔节肥能及时满足主茎与有效蘖迅速生长以及穗分化对养分的大量需要,减少小穗退化,增加粒数。大麦植株体内的氮素代谢要到孕穗末期(抽穗前)营养生长临近结束时才逐渐减弱。孕穗期功能叶片的含氮量对增加粒数起着较大的作用,所以,有时大麦要追施粒肥,以防早衰。 抽穗至成熟期 大麦抽穗、开花以后,根、茎、叶等营养器官都已建成,先后停止生长,生长中心转为籽粒的形成。抽穗期是大麦营养的转折点,光合产物到开花、受精后大量向籽粒输送,从营养环境中吸收的无机养分明显减少。齐穗时,吸收的磷和钾已达100%,吸收的氮达92.4%。形成籽粒所需的氮、磷、钾大部分是在籽粒灌浆至成熟的过程中由茎、叶等营养器官中转移过来的,成熟时营养器官中的氮、磷、钾向籽粒中转移的程度(转移率)因养分种类而有所不同,一般,氮、磷的转移率为80%左右,而钾的转移率约为30%,均低于小麦。大麦开花后顶部三张叶片的光合作用有明显的优势,光合产物向穗部输送的距离最短,转运速度最快,所以,顶部三张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是抽穗后形成籽粒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约占90%),其余部分是营养器官中的一部分干物质水解后转移过来的。大麦抽穗后适度的氮营养水平对提高顶三叶的光合效率有较大的作用,能防止大麦早衰。 土壤供肥性能 大麦主要生长期的气温和土温比较低,土壤有机质和有机肥的矿化速度较慢,土壤自身矿化出来的养分不能充分满足大麦对养分的需求。据上海市试验,大麦生长期间所吸收的氮素中由土壤提供的氮占48.3%,由有机肥提供的氮占9.4%,由氮素化肥提供的氮占42.3%。也就是说,由肥料提供的总氮量占51.7%,与水稻的35%相比,肥料在大麦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尤以氮素化肥最为突出。所以,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氮肥对大麦有重要意义。 施肥技术 基肥 多为有机肥。有机肥用量一般为每公顷15~30吨,有机肥质量较好但数量不多时,最好是条施,兼起种肥的作用。磷肥除少量作种肥外,大部应作基肥施用。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小于10毫克/千克时,磷肥有明显效果,一般用量为每公顷60~120千克P2O5。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80毫克/千克时,大麦增施钾肥有明显的效果。钾肥应与氮、磷配合施用,作基肥或早期(返青前)追肥,一般用量为每公顷75千克K2O。 种肥 大麦对磷肥反应较好。在晚茬麦田或土壤缺磷的田块,增施磷种肥或氮、磷种肥尤为重要。过磷酸钙作种肥用时每公顷用量为75千克,硫酸铵作种肥时用量为60千克,尿素如用作种肥,应控制在37.5千克以下。 追肥 多为氮肥,分期施用。大麦生育前期对养分需求较为迫切,追肥应早施。为了满足大麦在分蘖盛期第一个吸肥高峰的需要,应在分蘖初期追施苗肥(分蘖肥),以促进冬前分蘖和巩固早期分蘖,其用量因土壤肥力及产量水平而异,一般为每公顷120~150千克氮。啤酒大麦因工艺要求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应超过13%,氮追肥量应适当减少,而饲用大麦则要求籽粒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氮追肥量宜适当增加。在基肥不足的条件下,冬前施用腊肥是有效的。腊肥多为有机肥,除提供养分外,兼起增温防冻、保苗越冬的作用。腊肥能增加冬季和早春土壤中速效氮的供应,促进麦苗春后早发,增加分蘖数和次生根数,对提高春后分蘖成穗率,巩固穗数、增加小穗原基数目,争取穗多、穗大有良好效果。大麦返青后应根据苗情及前期施肥情况合理施用春肥。长势差的麦苗应早追返青肥。高产田的麦苗应在拔节初期当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叶片颜色自然褪淡时追施拔节肥。一般麦田当拔节前后叶色过早落黄、叶片竖立时也应追施拔节肥。到孕穗期,当旗叶将要抽出或露尖时,再看苗补施少量氮肥作粒肥。 北方春播大麦与南方冬大麦不同,无越冬期,而且是在早春顶凌播种,所以,应尽量争取秋施基肥。春大麦生育期短,生育前期温度又低,因此,施肥重点应放在前期,早施、重施苗肥(分蘖肥),轻施拔节肥。在西北地区,甚至将有机肥及化肥全部用作基肥或施少量种肥,生育期间不再追肥,如果有灌水条件,可采取“以水调肥”的办法,在需肥的关键时刻通过灌水使基肥及时发挥作用,供大麦吸收利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