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逆不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大逆不道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汉王数项王曰:‘……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 为政不平, 主约不信, 天下所不容, 大逆无道。” 【故事】: 刘邦和项羽合力灭秦以后,互相争霸, 相持不下。他们分别在荥阳 (今河南省内) 东北的广武涧两岸建筑城堡, 楚城在东, 汉城在西, 两城间可互通语言。一次, 项羽要与刘邦单独交战。交手前刘邦列数了项羽的十大罪状。其中第十条罪状是: 作大臣的谋杀他的君主, 对已经投降的人还加以虐杀,当了政不能主持公平, 主持订立的的盟约不遵守, 这都是天理所不能容忍的, 是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过。 【意思】: 极端叛逆, 不合道德。逆:叛逆。不道: 不合正道。指旧时封建统治者对反抗封建统治、背叛封建礼教的人所加的罪名。 【古例】: 《汉书·杨恽传》:“不竭忠爱, 尽臣子义, 而妄怨望, 称引为妖恶言, 大逆不道, 请逮捕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孙)策怒目: “汝赖我玉玺, 僭称帝号, 背反汉室, 大逆不道!”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我现在宁愿坐火箭再下去, 我不象有些人, 占了位置就想一直占到死, 别人一旦顶替了他就认为别人爬得太快了, 大逆不道了。”
大逆不道犹言罪大恶极,《汉书·宣帝纪》:“〔杨恽〕不悔过,怨望,大逆不道,要斩。”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释义】 大逆不道(同)罪大恶极 死有余辜 犯上作乱 大逆不道逆:背叛。泛指伤天害理、背叛道义之举。原作“大逆无道”。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相互攻战,争夺帝位。战争后期,双方力量损耗都十分严重,项羽约刘邦单打独斗以决胜负。刘邦历数项羽的十条罪状,刘邦说:“……作为臣子却杀死君主,订立盟约却背信弃义。你这样做大逆无道,天下不容!”项羽大怒,一箭射中刘邦。(见《史记·高祖本纪》) 犯罪 犯罪犯(犯衅) 造罪 触罪 蹈罪 陷刑 另见:罪证 罪恶 罪人 犯人 ︱立功 ☚ 犯错 对抗 ☛ 背叛 背叛逆(逆节;叛逆) 畔(畔逆;畔离;悖畔;负畔;背畔;离畔;倍畔;怨畔;携畔) 倍反 背反 背判 悖忒 枭悖 离判 反噬 叛背 叛离 违叛 离叛 悖叛 怨叛 倍叛 篡叛 携叛 另见:背弃 信仰 投靠 敌人 ︱忠诚 ☚ 背叛 叛变 ☛ 大逆不道逆,背叛;不道,指违背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旧时多指封建统治者对敢于反抗、“犯上作乱”的人民所强加的最大罪名。语见《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不道。”《汉书·杨恽传》:“为訞(妖)恶言,大逆不道,清逮捕治。”章炳麟《狱中与吴君遂、张伯纯书》:“中国政府控告苏报馆大逆不道,煽惑乱党,谋为不轨。”鲁迅《随感录四十一》:“否则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因此,对“大逆不道”应作历史和阶级的分析。 大逆不道旧指犯上作乱,违背封建道德的行为。现也用指背叛祖国,背叛人民的罪恶行径。逆:叛逆,犯上。不道:不合道德规范。汉代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汉代班固《汉书·杨恽传》: “妄怨望称引,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大逆不道大逆无道dà nì bù dàoa most treasonable and heinous offence; a great outrage; a monstrous crime; most unfilial; offensive to all established values;be guilty of treason and heresy 大逆不道da ni bu daohigh treason 大逆不道不(无)dà nì bù dào逆:叛逆;背叛者。不道:指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多指封建统治者对造反者所加的罪名。a monstrous crime, most unfilial, worse offence, a greatest outrage, high treason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解义】大逆:背叛。封建统治者对反抗封建统治、背叛封建礼教的人所加的重大的罪名。现指叛逆而不合于正道。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罪大恶极。旧时指犯上谋反者。“逆”,叛逆;“不道”,不合统治者的政治规范。《汉书·杨恽传》:“不竭忠爱尽臣子议,而妄怨望称引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大逆不道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楚汉之争。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逆:背叛。不道:指违背一定的道德标准。旧时多指犯上谋反的言行。今泛指做出严重违背人情事理之事。《战国策·楚策一》:“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不逆不忠,无过此者。”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释义】比喻犯了极大的罪恶。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逆:背叛。不道:违背道德标准。指犯上谋反的言论或行为。现多形容极大的罪恶。虞丹《缚舌、断舌和断喉》:“凌迟也是用来镇压所谓诽谤朝廷之类‘~’的人。”鲁迅《随感录》四一:“否则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为天地所不容。” 违背常理,不合正道大逆不道;大逆无道格式 直叙式。 大逆不道dànì-bùdào逆:叛逆。不道:不合道德标准。旧指犯上谋反的言论、行动。后指背离正道,严重越轨的行为。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解释 旧指犯上作乱,违反封建道德。现多用来比喻某种行为、观念背离了道德标准和常理。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nào极大的叛逆,不合正道。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解义】 大逆:背叛。封建统治者对反抗封建统治、背叛封建礼教的人所加的重大的罪名。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逆: 违背,反叛。不道: 不合乎道统。原是指违犯尊上,即犯了谋反、忤逆等大罪恶。《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请逮捕治。”现在多形容罪过极大。老舍《正红旗下》:“这些婚丧大典既是那么重要,亲友家办事而我们缺礼,便是~。” 大逆不道da ni bu dao逆:叛逆。不道:不合正道。旧指在封建时代破坏统治秩序的言行。 大逆不道 罪该万死dà nì bù dào;zuì gāi wàn sǐ逆:叛逆;不道:不合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旧指那些不遵守封建道德的人罪大恶极,处以许多极刑尚不够。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七章:“苏舆等人还刊印了一本名为《翼教丛编》的书,其中摘引了黄、梁、谭、唐等人的言论,横加批驳,认为是‘无父无君’、~。” 大逆不道dànì-bùdào逆:叛逆。大逆:旧时指谋反叛逆朝廷。不道:不合正道。指极其严重的叛逆行为。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指罪恶重大。多指封建统治者对起来反抗的人所加的罪名。逆:叛逆。不道:不合正道。 大逆不道dànì-bùdào〔并列〕 罪恶重大,不循正道。语出《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鲁迅《两地书》:“伟大之钉子,迎面碰来,幸而上帝保佑,早有廿九日之信发出,声明前此一函,实属~,应即取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