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蟋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蟋蟀giant cricket

茶苗的地下害虫之一,俗名大头狗, 属直翅目蟋蟀科, 学名为 Bra-chytrupes portentosus Lichtenstein。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江西南部等。食性杂, 为害茶等林木和许多旱地作物幼苗。咬断幼苗茎部, 造成缺苗、断行。
形态 成虫体长30~40毫米, 体暗褐色,头大、复眼黑色。胸背比头宽, 横列两个圆锥形黄斑, 后足腿节肥大, 胫节具两列刺状突起, 每列4~5枚, 刺端黑色。腹部尾须长而稍大。雌虫产卵管短于尾须。卵近圆筒形, 淡黄色, 稍弯曲。若虫体色较浅, 外形与成虫相似, 共7龄, 自2龄开始具翅芽, 以后随虫龄增长逐渐增大。
生活习性 大蟋蟀一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土穴内越冬, 来年3月上旬开始大量活动, 5~6月成虫陆续出现, 7 月进入羽化盛期, 同时若虫开始出现, 10月间成虫陆续死亡。大蟋蟀是夜出性地下害虫, 喜欢在疏松的砂土营造土穴而居。洞穴深达20~150毫米,底部稍大, 向上分两叉, 地面有两洞口。一般一洞只有1虫, 但交配时雌雄同穴, 卵数十粒聚集产于卵室中, 每一雌虫约产卵500粒以上, 卵经15~30天孵化。初孵若虫同穴群居数日后, 即分散筑穴独居。成、若虫白天潜伏洞穴内, 洞口用松土掩盖, 夜间拨开掩土出洞活动, 除咬食幼苗外, 还将断苗拖回洞穴作为贮备。
防治 用麦麸、米糠或各类青菜叶加入0.1%敌百虫配成毒饵, 于傍晚投放于洞穴口上风处诱杀, 在水源方便的地区, 可向洞穴灌水, 促使外逃, 进行捕杀。

大蟋蟀giant cricket

Brachytrupes portentosus Lich-tenstein,又称花生大蟋。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区;日本,马来西亚,印度,越南亦有分布。食性杂,主要为害花生、大豆、旱粮作物、蔬菜等。成虫体长35~42 mm,体粗壮,赤褐色;头半圆形,有反光;前胸背板黑褐色,隐约可见两侧有淡色羊角形斑;产卵管粗短。一年发生1代,以3~5龄若虫在土穴内越冬。成、若虫咬断幼茎,造成缺苗断垄。白天隐伏穴内,晚上活动取食,卵产于穴内。若虫共11龄,初孵幼虫群居穴内,取食雌虫准备好的食料,不久即分散造穴独居。可用敌百虫、甲胺磷等毒饵诱杀和人工捕杀防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