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乃 人称代词 一、用作第二人称代词。 (一)用于名词或名词短语前作修饰语。义即“你的”、“你们的”。 ❶ 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尚书·费誓》)——句义:准备好你们的弓箭,锻冶好你们的戈矛,磨砺好你们的战刀,你们谁敢不准备好!❷ 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籍传》)——翁:此处指父亲。亨:通“烹”。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尔三矢:给你三只箭头。其:表示希冀的语气词。 (二)作主语,义即“你〔们〕”。 二、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多在名词前作修饰语。 义即“他们的”、“他的”。 (《吕氏春秋·上农》)——句义:如果老百姓不努力耕田,就没收他们的家畜。墨:通“没”,没收。 副词 一、用于名词性谓语前,表示对主语的判断与申明。义即“就是”、“便是”。 ❶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汉书·谷永传》)❷ 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 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然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欧阳文忠公集·与高司谏书》)——耳目之官:相当于皇帝耳目的官职,指掌管监察、执法、谏议的官吏。骤用:突然被召用。 辨:辨别。待:等到。 随:随后。非:非难、责备。 二、表示动作或情况仅限于某一范围或数量。 义即“仅”、“只”。 (《战国策·齐策四》)❷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王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吕氏春秋·义赏》)❸ 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乃越也?(《史记·东越列传》)❹ 匈奴大入上谷渔阳,安国壁乃有七百余人。 (《汉书·韩安国传》)——壁:营垒。 三、表示后一情况是承接前一情况出现的。义即“便”、“就”、“于是”。 ❶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孙子兵法·地形》)❷ 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兴:兴盛。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自刭:自刎。 若暴疾:好像突然患了急病一样。 四、表示动作在具备一定条件后才施行。义即“才”、“才能”、“这才”。 (《史记·魏公子列传》)——色:神色。就车:上车。 ❸ 黍心初生畏天露,令两人对持长索,概去其露,日出乃止。(《齐民要术·黍穄》)——天露:露水。 索:绳子。概:刮。 五、表示动作施行或情况出现比预想的晚。 义即“才”。 (《华阳国志·南中志》)——受除:接受任命。 六、表示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的时间不久。义即“刚”、“才”。 (《诗经·大雅·生民》)——去:离开。呱(gū):小儿哭声。 ❷ 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乃启其口,匕首已陷于胸矣。(《新书·亲疏危乱》)——悍:强悍。 启:开。 七、表示情况出乎意料。 义即“竟”、“居然”。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史记·淮阴侯列传》)❷ 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❸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集·桃花源记》)❹ 数日,友人来见玉山,怒责之曰:“此必足下轻名重利,售之他人,何相负乃如此!”(《鹤林玉露·玉山知举》)——售:卖。 八、用于反诘句中,加强反诘语气。 义即“岂”、“难道”、“怎么”。 九、表示两种情况恰好相反。 义即“却”、“反倒”。 ❶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句义:没见好人子充,却见了坏小童。 (《江文通集·别赋》)——句义:离别之情虽然一样,离别的事由却多种多样。 十、指出更甚的情况尚且如此,它事更应如此。 义即“尚且”。 连词 一、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义即“如果”。 (《尚书·费誓》)——句义:如果你们离开岗位去追赶〔奴隶和马牛〕而不报告的话,你们就会受到常刑。 乃张重利以诱民,操大威以驱之;则举世之人,可冒白刃而不恨,赴汤火而不难。(《潜夫论·明忠》)——徒:只。 劝:鼓励,勉励。惩:惩罚。白刃:指兵器。恨:遗憾。 汤:热水。 二、用于递进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进层关系。 义即“而且”、“又”。 ❷ 此非特无术也,又乃无行。(《韩非子·六反》)——非特:不仅仅,不只是。无行:没有操守、品行。助词 用于句首或句中,使声韵和谐。 ❶ 乃场乃疆,乃积乃仓。(《诗经·大雅·公刘》)——句义:治田畔整疆界,积粮食修仓库。 ❷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陶渊明集·归去来兮辞并序》)——句义:看到自己简陋的住宅,欢欣又奔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