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考(一)清制翰林、詹事的升职考试。凡詹事府少詹事以下,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每十年左右,临时宣布召集考。考试结果分四等,分别予以超擢、升阶、罚俸、降调、休致、革职。 大考dàkǎo〈名〉 一般指学校里的期末考试,有时特指高考。 大考dà kǎo学校中学期结束时的考试。1881年林乐知《中西书院课规》:“半年大考,洋文、汉文核其所造之浅深,分别奖赏。”1912年陈荣衮《七级字课说略》:“假如每日认五字(高年级可增多),当将此五字写于黑版,详为解释(高年级可增多),即令学生轮流起立覆读。翌日默写此五字,一星期抽默此数日之字,一学段小考,一学期大考,均须抽默此半学期或全学期之字。” 大考、终考;小考、中考○大考dà kǎo(名)学校中学期终了的考试:~之前老师常到教室来辅导|学校每学年有两次~,学校领导很重视这两次~|在~复习阶段食堂改善伙食。 ○终考zhōng kǎo(名)学期末了举行的考试:这次~,又是他名列前茅。 ●小考xiǎo kǎo(名)学校里学期中间或课程单元结束时的考试:数学系平时的~很多 |用~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成绩。 ●中考zhōng kǎo(名)学期中间举行的考试:别贪玩了,~就要到了。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举(贡举;试举) 闱(文闱;琐闱) 较文 场事 大比 奏名鹿鸣 锁院 科考 科试 科第 鱼龙阵 ☚ 考试 应考 ☛ 大考❶科举考试用语。(1)清代皇帝对翰詹官员的考试。始于顺治十年(1653)。凡翰林出身官员,詹事府少詹事以下,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每十年左右临时宣布召集考试,不许规避请假。最优者予以特别升擢,劣者分别罚俸、降调、休致、罢斥。(2)清代指“乡试”。如同称“大比”。《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且说是年正值大比之年,那姓赵的便送孙子去赶大考……仔细一打听,都说赵相公考中了举人了。” 大考清代对八旗满洲等旗人和汉人翰林出身之官的考核制度。清制,凡翰林出身之官,詹事府少詹事以下,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每10年左右,临时宣布召集考试,不许规避请假,名为大考。此制始于顺治十年(1653)。大考最优者予以特别升擢,往往自七品超升四品,劣等分别予以罚俸、降调、休致、罢斥等处罚。 大考 大考清代考核出身于翰林职级较低的官员,并且是临时召集的考试称大考。也叫,特别考绩之法。《清史稿·选举志》: “至若旧例翰、詹大考,分别优劣,升调降革有差,为特别考绩之法。” ☚ 大计 大选 ☛ 大考da kaoend-of-term examination 大考end-of-term examination;final exam 大考清顺治时始设,乾隆时定制。凡翰林出身之官,翰林院讲读学士至编检、詹事府少詹事至中允赞善等官,每隔十年左右,临时宣布举行考试,名曰大考。考试结果列为四等,一等者予以超擢。二等前列者量升,余或遇缺题奏或赏给缎匹;三等列在后者降等录用或罚俸;四等者降调休致;不列等者革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