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生纱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生纱厂 093 大生纱厂中国近代早期著名的私营棉纺织厂。见44093条。 ☚ 继昌隆缫丝厂 申新纺织公司 ☛ 大生纱厂 093 大生纱厂著名私营棉纺织企业。1899年建成投产,厂址位于江苏南通唐家闸。系张謇为首的资本集团的主要企业。由于原料充沛,价格较低,经营得法,规模不断扩大。1907年在崇明北沙(今启东)设大生第二厂。1915年在海门筹设第三厂。1921年在南通设大生前厂,后统一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至1934年共拥有纱锭17万余枚,布机1200余台。第二公司于1935年倒闭。其余2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公私合营。 ☚ 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 湖北纺织四局 ☛ 大生纱厂1895年状元出身的张謇创办于江苏南通。在张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申领了湖北购置未用的2万余锭纱机。原有资本50万两。1899年开车。到1913年15年盈利500余万两。在大生厂公积款的基础上,陆续创办和参加投资的工业、农垦、航运等27个单位,资本900多万元,形成大生资本集团。资本之厚,范围之广,在当时民族资本中首屈一指。 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大型近代棉纺织企业之一。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翰林院修撰张謇筹建于江苏南通, 光绪二十五年投产。初领官机2万锭作官股银25万两,占实收资本44.51万两的6.17%。名为官商合办,但官股无代表参加企业,经营管理,纯在商方。本世纪初期, 盈利甚厚, 日益扩展。光绪二十三年在崇明建二厂, 1921年在海门建三厂, 1924年在南通建八厂(原拟设之四、五、六、七、九等厂未建), 共4个厂, 1934年计有纱锭17万多枚, 布机1 200多台。为以张氏领导的大生资本集团的主体。二十年代中期以后, 业务不振。1935年出售二厂, 其余各厂亦曾因债务出租或由银团监管。抗日战争期间为日本劫持。1952年公私合营, 1966年国营。 ☚ 怡和纺织公司 大生资本集团 ☛ 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中国近代早期民族资本企业之一。由张謇创办。1895年始筹划设厂于南通。1898年在南通唐家闸动工,次年建成投产。该厂后称大生一厂。1907年在启东建成分厂 (即二厂),1921年在海门建成大生三厂,1923年在南通城南建成大生副厂。至1923年四厂资本共有银708.4万两,160360纱锭,织布机1342台。大生二厂于1935年倒闭。建国后,大生一厂、副厂、三厂经过公私合营,分别改名为国营南通第一、第二、第三棉纺织厂。 ☚ 公所 继昌隆缫丝厂 ☛ 大生纱厂清末一家著名的私营棉纺织企业。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张謇筹办于江苏南通唐家闸。原拟集资六十万两商办,因只募到三、四万两,拟将湖北织布局的一批纺机折价充作官股。由于原商股反对,张氏遂与盛宣怀共同承领这批官机。纱厂改为“绅领商办”。光绪二十五年正式开机生产。获利甚厚。为扩大纱厂原料来源,光绪二十七年创办通海垦牧公司,主要种植棉花。光绪三十三年在崇明北沙(今启东)添设大生第二厂。1915年在扩充一厂的同时,又在海门增设第三厂。嗣后,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从1924年起,因经营亏损,被银团贷款监管。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新中国诞生后,第一、三纺织公司于1952年公私合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