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图
是以地图的形式显示地壳构造运动的性质及其形态、地壳结构与成份的一种专题地图。1960年,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工业大学) 以陈国达教授的“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 (简称递进说)为理论基础,运用历史分析方法,编制出1 :250万比例尺《湖南大地构造图》,反映湖南地质发展史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大地构造性质及其联系、显示矿产时空分布规律。1977年,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运用本所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根据地洼学和递进学原理编制出1:400万比例尺《中国大地构造图》,1980年被选送到法国巴黎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展出,受到很高评价。并获广东省优秀科技研究成果奖。1981~1985年,该所先后与新疆、安徽、江西有关单位合作,编制1:100万比例尺《北疆大地构造图》、1:50万比例尺《安徽省大地构造图》、《江西省大地构造图》、《海南岛大地构造图》、1:800万比例尺《中国石油天然气大地构造图》。其中《北疆大地构造图》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和新疆石油管理局协作科研成果汇报会上获得很高评价。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一等研究奖。1986年,编制出1:50万比例尺《额尔齐斯构造带构造图》,1988年,陈国达教授主编的1:500万比例尺《亚洲陆海大地构造图》,内容错综复杂,有8种线形符号覆盖面,6层次色彩重迭,共20拼幅 (整幅图2.6米×3.2米),反映出亚洲陆海大地构造的基本形态,突出展现地洼区——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的基本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