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唐西域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唐西域记

文集。简称《西域记》,或称《西域志》、《西域传》、《西域行传》、《玄奘行传》、《玄奘别传》。唐释玄奘(602—664)述,释辩机编。十二卷。玄奘俗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俗称唐僧,通称三藏法师,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辩机为道岳法师弟子,曾参予玄奘译经,后被腰斩。书成于唐贞观二十年(646)。以玄奘赴五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求法亲历和闻见的一百三十八个城邦、地区、国家为目,记其历史、地理、交通、物产、民俗、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情况,于摩揭陀国,叙述特详。 凡十二万余字。范围西抵今伊朗,南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北至中亚南部和阿富汗北部,东至孟加拉一带。为研究佛教、中国新疆和中亚、南亚社会历史(特别是印度)与中西交通的珍贵文献。亦有助于深入研究唐三藏和《西游记》以及唐代西北民族历史。有《四部丛刊》影宋梵英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明《径山藏》本等。一九七七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刊有章巽校点本。一九八一年中华书局刊有向达辑敦煌、福州藏、金藏三残本影印合刊本,有日、英、法等文译本。

大唐西域记

简称《西域记》。中外交通著作。唐释玄奘(602—664)撰。十二卷。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时于洛阳度为僧侣,唐法相宗创始人。于贞观元年(627)自长安出发,经凉州出玉门,西行周游中亚及五印度各地,至十九年回国,跋涉五万余里。玄奘口述求法所经历诸国见闻,贞观二十年(646)由其徒僧辩机编纂成书。十万余字。记述玄奘亲历与得之传闻者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城邦、地区之山川地形、城邑关防、交通道里、物产气候、风土习俗、宗教文化等,内容颇丰富。所记摩揭陀国尤为详尽,独占两卷。十二卷记载的帕谜罗川,是我国古籍中首次提到帕米尔之地理概念。卷一记呾逻私城(今苏联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南十余里,有三百余户中国民小城一座,可证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即移居并开垦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是书所载地区异常广阔,从我国新疆西抵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北面包括今中亚细亚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东至今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一带,所记资料颇为珍贵。全书保存了七世纪中亚、南亚等地区大量珍贵历史资料,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和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一向为世界学者所重视,有英、法、日等译本。国内版本流传甚广,较早的有南宋吉州资福寺刻梵夹本(《四部丛刊》影印),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末经山藏本,197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章巽校点本。1981年向达辑《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季羡林等校注本,是为善本。近人丁谦著有《大唐西域记考证》;季羡林《关于〈大唐西域记〉》, (载《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版1980第四期)可资参考。

大唐西域记

史籍。作者为唐朝僧人玄奘、辩机。该书记述了玄奘前往印度取经的行程见闻。全书共10万余字,介绍了丝绸之路上138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民俗、宗教信仰概况。

《大唐西域记》

唐代关于西域的历史地理著作。简称《西域记》。撰写者为僧人玄奘、辩机。627年,玄奘西行印度游学,645年返回长安。为了把这十多年的见闻记录下来,由玄奘口述,辩机笔录,于646年成书。全书共12卷,记述了包括今中国新疆、中亚等国以及印度等南亚国家共138个国家和地区的概况。19世纪出版法、英两种译本。20世纪再版英文版。该书是研究中国西北民族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章巽校点本,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季羡林等校注本。

《大唐西域记》

简称《西域记》。唐玄奘述,辩机录。12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 (646),记载亲身经历的110个和从传闻得知的28个以上城邦、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山川地形、城邑关防、交通道路、风土人情、物产气候、文化政治等。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中亚及中国西北历史的重要文献。有《四部丛刊》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明《径山藏》本等。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章巽点校本。1981年中华书局刊出向达辑本。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季羡林等校注本。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书名。12卷。唐*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编。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全书十余万字,详细记述了玄奘西行并周游五天竺的见闻,其中包括他亲身经历110个和得之传闻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城邑关防、交通道路、种族人口、风土习俗、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多为唐代史书所不载。对于研究我国新疆和中亚、南亚、西亚诸国历史地理具有重要文献价值。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译为法文并两次译为英文。日人崛谦德著有《解说西域记》,足立喜六著《大唐西域记の研究》; 中国近人丁谦著有《大唐西域记考证》,现又有中华书局出版、季羡林等校注的《大唐西域记校注》,周连宽《大唐西域记史地研究丛稿》,章巽、芮传明合著的《大唐西域记导读》。

☚ 大隋翻经婆罗门法师外国传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存敬播序及卷一(P.2700),存13行;卷一(S.2659),存303行; 卷二(P.3814),存180行; 卷三(S.0958),存16行。为该书最古的抄本,大约抄于成书后的100年左右,即8世纪中叶,较北宋崇宁二年(1103)福州东禅寺本、金皇统八年(1148)赵城藏本和日本醍醐书院寺本、山石寺本都要早。与传世诸本相较,敦煌本的优点很突出,季羡林、章巽、吕澄校注《大唐西域记》均利用之,校出传世诸本不妥之处百余条,有些关系相当大。如卷一“迦毕试国”条,传世诸本作“王,刹利种也”,敦煌本作“王,窣利种也”。刹利即刹帝利,为印度古代四种姓之一,如为“刹利”,则该国在7世纪是印度人建立的国家。而窣利则是突厥人种。据历史记载,迦毕试国当时是突厥统治下的属国,并非印度人建立的国家。虽“刹”、“窣”一字之差,关系到中亚古史的研究,关系到迦毕试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

☚ 沙州城土镜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书名。12卷。唐*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编。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全书十余万字,详细记述了玄奘西行并周游五天竺的见闻,其中包括他亲身经历110个和得之传闻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城邑关防、交通道路、种族人口、风土习俗、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多为唐代史书所不载。对于研究我国新疆和中亚、南亚、西亚诸国历史地理具有重要文献价值。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译为法文并两次译为英文。日人崛谦德著有《解说西域记》,足立喜六著《大唐西域记の研究》; 中国近人丁谦著有《大唐西域记考证》,现又有中华书局出版、季羡林等校注的《大唐西域记校注》,周连宽《大唐西域记史地研究丛稿》,章巽、芮传明合著的《大唐西域记导读》。

☚ 大隋翻经婆罗门法师外国传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存敬播序及卷一(P.2700),存13行;卷一(S.2659),存303行; 卷二(P.3814),存180行; 卷三(S.0958),存16行。为该书最古的抄本,大约抄于成书后的100年左右,即8世纪中叶,较北宋崇宁二年(1103)福州东禅寺本、金皇统八年(1148)赵城藏本和日本醍醐书院寺本、山石寺本都要早。与传世诸本相较,敦煌本的优点很突出,季羡林、章巽、吕澄校注《大唐西域记》均利用之,校出传世诸本不妥之处百余条,有些关系相当大。如卷一“迦毕试国”条,传世诸本作“王,刹利种也”,敦煌本作“王,窣利种也”。刹利即刹帝利,为印度古代四种姓之一,如为“刹利”,则该国在7世纪是印度人建立的国家。而窣利则是突厥人种。据历史记载,迦毕试国当时是突厥统治下的属国,并非印度人建立的国家。虽“刹”、“窣”一字之差,关系到中亚古史的研究,关系到迦毕试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

☚ 沙州城土镜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 ☛
大唐西域记

038 大唐西域记

地理文献。简称《西域记》。唐玄奘述,辨机编。贞观二十年(646)成书。12卷,书中以行程为经,地理为纬,记载玄奘西行及游历天竺、亲历110国、传闻28国的邦域面积、都城、气候、地形、水利、物产、习俗等。是研究中亚、印度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向为学者所重视。有法、英、日文等译本。丁谦著有 《大唐西域纪考证》。

☚ 相雨书   海内华夷图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datang xiyuji

简称《西域记》,唐僧玄奘述,门徒辩机编。十二卷。贞观二十年(646)成书。书中翔实地记载了玄奘亲自经历的一百一十国和得之传闻的二十八国的地理、历史、气候、物产和风土习俗,多《唐书》所未载。文辞绚烂流畅,真实严谨而又生动,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也是一部优美的古典文学作品。由于其中保存了大量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向为世界学者所重视,已被译成法、英、日等文字出版。我国有近人丁谦的 《大唐西域记考证》。

☚ 水经注   海内华夷图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唐僧玄奘述并校,辩机编,贞观二十年(646年) 成书。简称 《西域记》,又称 《玄奘行传》、《玄奘别传》、《西域行传》。十二卷。该书记玄奘西行古印度取经见闻,除有关佛教故事、传说外,还记述沿途地区的国情民俗和政治、历史、地理等情况,所载二十八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和国家之山川、地形、城邑、关防、交通道路、风土习俗、物产气候、经济、文化诸情况。叙述以行程为经,地理为纬,尤以佛教寺庙、僧侣、宗教活动、佛教故事、佛教遗迹为重点。书中保存了许多印度佛教史研究资料,为后人研究印度佛教史提供了可靠的凭证。该书是研究历史地理、南亚史、中亚史、边疆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佛教史等的重要典籍,体例严谨,文笔雅致,简扼流畅,是古代游记中的佳作,对唐代传奇小说的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全书约十余万言,已被译成英、日、法、德、意等国文字,广为流传。今有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出版,博采中外学者研究成果,全书计达六十三万言。

☚ 法显传   五灯会元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唐代著名游记。又名《西域记》。十二卷。记述玄奘在唐初西行取经的见闻。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附近)人。据陈垣《释氏疑年录》考证,生于隋仁寿二年(602),卒于唐麟德元年(664)。他十三岁出家,后游历长安、成都、荆州、相州即西安、四川、湖北、河南、河北等地,从名师学经论。为寻求对教理的透彻了解,他屡次申请西游取经,终于在贞观三年(629)不顾朝廷禁令,冒险偷渡玉门关,西行求法。贞观十七年(643)携带经典六百五十七部,从印度取陆路回国。到于阗后,有诏沿途迎接,于贞观十九年(645)春正月回到长安。玄奘西行历时十九年,跋涉五万余里,历尽艰难险阻,屡次濒于丧生。返回时唐太宗正准备出征辽东,并迫切需要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玄奘奉诏往洛阳接受召见。唐太宗要他将西行的见闻写出,就由玄奘口述,由协助译经的沙门辨机撰文,后又经玄奘校订,编成《大唐西域记》进呈御览,时在贞观二十年(646)。共十多万字。记载玄奘西行并周游五竺所亲历的一百一十国和传闻得知的二十八国(包括地区和城邦)的山川、地形、城邑、关防、交通道路、风土习俗、物产气候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全书记述印度的内容最多,所用篇幅也最长。
《大唐西域记》的体例,一般先记各国(城邦)的面积、都城、山川、气候、交通、物产等概况,然后再记社会习俗及地方特点,尤为注重与佛教有关的寺庙、僧侣、宗教活动、佛教故事和佛教遗迹的记载。全书体例严谨,文笔绚烂雅致,简扼流畅,是古代游记杰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书叙述以行程为经,地理为纬。卷一首叙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今新疆阿克苏)等西域诸国。卷二至卷十记述五印度。卷十一记述僧迦罗(狮子国,即今斯里兰卡)、波拉斯(即波斯,今伊朗)等印度半岛以外各国。卷十二记述回程经过的漕矩吒(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南)、劫盘陀(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佉沙(即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诸国。由此可见,此书记述范围广泛,从我国新疆起,西抵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达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北面包括中亚细亚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东到今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尼一带。
古代印度本身缺乏历史记载的资料,玄奘在印度各地周游,所见所闻都有详实记载。特别是在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苦学了五年,成为寺中解经论五十部的十人中之一。应戒日王之请,参加曲女城一次大规模宣扬大乘驳斥邪说的辩论大会上,与会者有五印度十八国国王,大小乘僧众三千余人,婆罗门及尼乾外道二千余人,那烂陀寺僧众千余人,盛况空前。会中以玄奘为论主,竟然无人能发异议。书中不但对七世纪前后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翔实的记录,而且对许多城镇、寺院、村落、交通等也有具体记载。此外,还有大量关于印度古代佛教圣迹和神话传说故事等。印度史学家辛哈和班纳吉说过:“中国的旅行家如法显、玄奘,给我们留下了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不利用中国的历史资料,要编一部完整的佛教史是不可能的。”(《印度通史》1973年商务版)
《大唐西域记》不仅是研究古代中亚和南亚(尤其是印度)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历史地理的可贵史料。卷一和卷十二述及范围多在我国新疆境内,可补正史记载的不足。例如,我国自汉代起,一直把昆仑山脉西部高山地区称作葱岭,此书卷十二商弥国下有“波谜罗川”的记载,指出是葱岭的一部分,这是我国古籍中首次对帕米尔这一名称的地理概念的认识。又如,书中卷一记载呾逻私城(原苏联奥利——阿塔)以南十余里,有一座中国人迁居该处建立的城邑,位置较素叶水城(即碎叶城)还偏西八百余里,这说明早在七世纪我国内地人民已经为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亚土地的开发或经营作出了努力。
弥足珍贵的有唐敦煌写本(残本)、南宋安吉州资福寺刊本、南宋苏州碛砂延圣院刊本等。明清时也有多种刻本。1834年德国学者克拉勃罗德在柏林地理学会发表题为《玄奘在中亚与印度的旅行》学术讲演,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此后,1858年儒莲的法译本、1884年比尔的英译本、1911年日本京都帝大的校本、1943年足立喜六的日译研究本、1972年水谷真成的日译注释本,这些都是国外的译注本。中国清末民国初有丁谦《大唐西域记地理考证》是最早研究此书考证地理的专著。后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点校本、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向达辑成的《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大唐西域记校注》,采用十四种版本和十一种参考书作了精审的校勘,吸收和引用中外学者的重要成果不下五百种,校注质量颇高,是目前最受重视的一种版本。

☚ 洛阳伽蓝记   元和郡县图志 ☛

大唐西域记

简称《西域记》,又称《西域行传》、《玄奘行传》。佛教传记。唐玄奘述,辩机编。十二卷。记述玄奘赴印求法所亲历的110国和得诸传闻的28国的地理位置、佛教古迹、历史传说及当时佛教情况。对各国山川、城邑、物产、政治、习俗等也多有记载。为研究中亚、南亚历史、佛教和中西交通史的宝贵资料。考古学者据此对重要佛教遗迹进行了成功的发掘。


大唐西域记

见“宗教”中的“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见“宗教”中的“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12卷。历述玄奘西行途中所历各地的民俗风情、景观名胜及典章制度等,内容十分丰富。文字优美,质朴流畅。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

☚ 玄奘   大唐西域记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本。附陈垣《大唐西域记撰人辩机》、贺昌群《大唐西域记之译与撰》。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章巽校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 ☛

大唐西域记dà táng xī yù jì

《本草纲目》金石部第8卷珊瑚(5)。杂记。简称《西域记》、《西域志》、《西域传》、《西域行记》、《玄奘行记》、《玄奘别传》。唐·玄奘述,辩机编。成书于646年,12卷。以玄奘赴古天竺求法亲历和闻见的138个城邦、地区、国家为目,记其历史、地理、交通、物产、民俗、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情况,约12万余字。范围西抵今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北至中亚南部和阿富汗北部,东迄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一带。是研究佛教、中西交通的珍贵文献。

大唐西域记

十二卷。玄奘撰。玄奘 (公元600—664),唐代洛州缑氏 (今河南)人。俗姓陈,名祎。唐代著名高僧。俗称唐三藏、唐僧。唐贞观元年(公元627),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赴天竺(今印度)求经。经今新疆及中亚地区,历近二十年的艰难跋涉,于贞观十九年(645)正月七日返回长安。带回从西域所得梵本六百五十七部及很多佛像。三月住进长安弘福寺译经。并奉唐太宗令撰写《大唐西域记》。仅用一年时间完成此书。它记述了玄奘赴印度游学所经历的一百二十八个国家、地区的物产、风俗、人文景观等。记录下七世纪中亚、南亚等地区的大量珍贵史料。民间也广为流传他的故事。如小说《西游记》,就是以其素材而成。这部书为国内外所重视。有许多刻本、译本和研究著作。十九世纪后期,曾出版过法、英译本。日本人堀谦德和足立喜六,均对此书有注释。清人丁谦亦著有《大唐西域记考证》。此书钞本、刻本有多种,但多为残本。有墨海金壶本、守山阁本、明刊支那本、吴氏刊本、明南此佛藏本、雍正十三年重刊龙藏十卷本等。唯日本所藏高宗三十一年(1244)刻本,称《高丽新藏本》较为完好。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简称《西域记》或《玄奘行传》。佛教史籍。唐玄奘述,辩机编,12卷。玄奘于贞观三年 (629) 至贞观十九年 (645) 赴印度求法。归国后,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贞观二十年 (646) 成书。书中记述了玄奘的西行见闻。包括110个亲历和28个传闻得知的城邦、地区和国家的情况,详述其地理位置、佛教古迹及有关历史传说、人物传记和当时佛教情况,还有各地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物产和政治文化的记载。所涉及到的地区从中国的西北到今天的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达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北抵今中亚南部和阿富汗北部,东至今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一带。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考古学者根据记载,已对王舍城的旧址,那烂陀寺的遗迹,阿旃陀的石窟和鹿野苑的古刹,进行考查,探究。现已有法文、英文、日文等译本。

☚ 大洋洲宗教   三身 ☛

《大唐西域记》

简称《西域记》,又名《西域行传》、《玄奘行传》、《玄奘别传》等。唐高僧玄奘根据太宗李世民旨意口述,弟子辩机整理记录而成。该书共12卷,将玄奘西行印度的10多年旅游生活中,所经历的110个国家和传闻的28个国家和地区分类记叙,包括历史沿革、地理区划、民族源流、物产风俗、宗教信仰、历史传闻、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内容广博,记述详细准确,是研究中亚细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古代历史文化的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黄河文化与中亚、南亚交往的重要文献资料,为世界各国学术界所重视,19世纪就有法、英译本,20世纪又有英文重译本问世,日本人作过注释,清丁谦著有《大唐西域记考证》。

《大唐西域记》da tang xi yu ji

Accounts of the Western Regions Under the Great Tang→辩机 (Bian Ji)

大唐西域记

书名,十二卷。此书是初唐名僧玄奘从天竺取经回到长安的第二年,即贞观二十年(646)时口述,由他的弟子辩机笔录的。追述了玄奘从贞观元年(627)到贞观十九年(645)西行过程中,亲自经历的一百一十个和传闻得知的二十八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山川地形、城邑关防、交通道路、风土习俗、物产气候、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情况。书中所涉及的地区包括了从我国新疆西抵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达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北及今中亚细亚南部和阿富汗东北,东到印度支那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的广阔地域。因此不仅是研究我国西北边区民族历史地理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中亚、南亚历史、佛教史和中西交通史的基础材料。(参考图3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