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不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不敬 不敬罪源于汉律,列为古代十恶罪之一,指不尊敬皇帝的言行。条款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盗窃皇帝祭祀物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盗取或伪造皇帝印章;合和调配皇帝所用药物有失误;给皇帝做饭犯食禁;皇帝乘坐的舟船不牢固;诽谤朝廷造成坏影响;对皇帝派出的使者无人臣之礼;触犯皇帝名字;议论死去的皇帝;不服从皇帝征召等等。稍微触犯皇帝的所谓尊严,都可以被认定为“大不敬”。而这一立法的目的,则是为了把皇帝奉为人间的最高神,臣民们对皇帝只能顶礼膜拜,不准稍有侵犯。唐律对大不敬的处罚,散见于《贼盗》、《职制》、《斗讼》诸篇,一般犯大不敬罪者均处死刑。明清律略有变异。 大不敬dàbùjìng古代刑法不可赦免的十恶之一,指对皇帝很不恭敬。泛指极不礼貌,极不虔诚。霍达《补天裂》:“是的,他不敢违抗圣旨,不敢落下一个对皇太后和皇上~的罪名。”|毕淑敏《西红柿王》:“这就是他的儿子吗?对土地的奉献如此~,把西红柿埋掉?这是要遭报应的!” 大不敬常指不尊敬皇帝的罪名,历代都视为重罪之一。《汉书·苏武传》:“劾~。” 大不敬中国封建时代十恶罪之六。指蔑祖、侵犯帝王的尊严或人身安全的言行。汉代已有“不敬”或“大不敬”之罪; 北齐律将“不敬”列为“重罪十条”之中; 隋、唐律将“大不敬”列为十恶之六。唐律的“大不敬”,指盗取帝王祭礼用的物品或帝王日常穿戴的物品,盗取或伪造帝王的玺印,为帝王配制药有错误,为帝王做饭菜误犯食禁,为帝王建造的车船不牢固,咒骂帝王以及对帝王派遣的使节无理等。( 《唐律疏议·名例律》)对于大不敬的处罚,唐律在其《贼盗律》、《职制律》中做了具体规定。如 “诸盗大祀神御之物者,流二千五百里”; “诸盗御宝者,绞; 乘舆服御物者,流二千五百里”; “诸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者,医者绞”; “诸造御膳,误犯食禁者,主食绞”; “诸御幸舟船,误不牢固者,工匠绞”;“诸指斥乘舆情理切害者,斩;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者,绞。”明、清律也有类似的规定。 大不敬 大不敬刑名。不尊敬帝王的言行。十恶之六。《唐明律合编》: “六曰大不敬: 谓盗大祀神御之物,乘舆服御物,盗及伪造御宝合和御药误不依本方及封题错误,若造御膳,误犯食禁,御幸舟船误不坚固。” 《晋书·刑法志》: “逆节绝理谓之不道,亏理废节谓之不敬。” 《资治通鉴·汉纪》: “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 大审 大方版 ☛ 大不敬da bu jing❶【旧语】 high treason in showing contempt of the morach 大不敬对皇帝不敬的罪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