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毛症polytrichosis系指毛发增多且分布异常的一种临床征象而言。如阴毛向脐部及以上生长,面部及四肢有粗大黑毛、全身皮肤密布细毛等。原因较多,有特发型多毛症,即自胎生时出现;肾上腺皮质性多毛症,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卵巢性多毛症,由于卵巢分泌雄性激素增多而致;药物性多毛症,由于应用某些药物造成某些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引起;神经精神性,由于神经精神状况异常而造成内分泌紊乱出现多毛症等。 多毛症 多毛症多毛症指身体毛发过多和生长部位异常。分一般的多毛症及妇女多毛症。前者在临床上又可分局限性及全身性二种。局限性多毛症见于慢性物理、化学刺激及长期外用皮质激素后; 色素痣及毛痣等可伴局限性多毛症。全身性多毛症见于某些神经疾患,如脑炎及脑震荡后,多发性硬化,精神分裂症和神经性厌食等;也可见于非神经性疾患,如卟啉病、皮肌炎和长期服苯妥英钠等。 局限性多毛症 ❶痣样多毛症: 色素痣表面常生有较粗毛发,可于儿童期出现,或于青春期后出现。另一种色素性表皮毛痣,痣的表面多毛,常位于前胸、肩部等处,青年人多见。常先出现色素斑,逐渐长至手掌大,1~2年后,表面生长黑色粗毛。另外在腰骶部常见有片状毛发过多,多伴脊柱裂,先有毳毛增生,以后逐渐形成较粗毛发。 ❷局限获得性多毛症: 局部皮肤因某些原因反复或长期发炎,该处毛发可变粗变长,如婴儿湿疹。局部创伤,或肩负重物,均可使局部多毛。外伤或种痘的疤痕,也可见少量毛发变粗变长。长期持续性局部皮肤充血,亦可使局部多毛,充血消退后则恢复正常。另外,小腿慢性静脉曲张,也可引起局部多毛。 全身性多毛症 ❶先天性全身多毛症: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犬面型和猴面型,目前认为此二型是同一基因型在不同家族间的变异。犬面型为生后毛发逐渐加长,除掌、跖外,均覆盖有丝状毛发,可长达10cm。睫毛较长,眼皮较厚。有些患者生后正常,数年后渐变多毛。患者发育正常,少数可见外耳畸型及牙齿缺失。猴面型为生后即有多毛,大多早期夭折,如幸存活,可见明显的猴样面容,鼻宽而扁平,嘴唇肥厚,腭部前凸。 ❷获得性全身多毛症: 本病极少见,常伴有各种肿瘤,如气管癌、胆囊癌、直肠癌、膀胱癌等。有的患者伴反复发作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开始仅在面部有细长丝样毛发,但鼻及上眼睑正常。此后毛发继续生长,可遍及全身,仅掌、跖无毛。毛是毳毛或稍粗的毛,生长快,每周可生长2.5cm,毛的长度有时可达10cm。 ❸症状性多毛症: 常与遗传病、内分泌障碍等有关。在遗传性疾患中,卟啉症可见多毛;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常于前额开始多毛,以后发展至颊部、下颏甚至其他暴露部位。迟发性皮肤卟啉症有无多毛不定,常伴色素沉着。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营养不良型,可在面部、四肢发生多毛。脂肪软骨营养不良症,系粘多糖代谢障碍,具有特殊面容,侏儒、骨损害、神经障碍、肝脾肿大及角膜混浊等,可伴多毛症。常见于儿童。多毛以面部、躯干、四肢为明显。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可伴发多毛症,见于眉、前额、背及臂部。在内分泌疾患中,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可在四肢伸侧及背部有多量毛发生长。甲状腺功能亢进而有胫前粘液性水肿患者,其病变部可见多毛。在间脑或脑垂体疾患中,可以发生全身性多毛症。严重休克、病毒性脑炎、腮腺炎和头颅外伤后均可发生多毛症。小儿营养不良和部分神经性厌食患者,可发生全身性多毛症。肢端性疼痛症可在四肢发生多毛。小儿皮肌炎的多毛常以前臂、小腿及颞部等处较为明显,但也可泛发。 ❹医原性多毛症: 某些药物可引起多毛,比毳毛粗,可长达3cm。癫痫患儿用苯妥因钠治疗2~3个月后,可发生多毛,开始见于四肢伸侧,以后躯干、面部等处也可发生。停药后可恢复,但也有持续存在者。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用链霉素治疗后可发生多毛症。应用皮质激素可发生多毛症,前额、颊部、颞部等处特别明显,前臂屈侧也可见到。外用皮质激素也可引起多毛,停药后逐渐消退。服用青霉胺亦可在躯干、四肢引起多毛,毛发较粗而长。内服补骨脂素照射黑光治疗白癜风时,可见色素沉着及多毛症。 ❺职业性多毛症: 我国发现长期接触石油裂解碳氢化合物后,于面部等处发生多毛症,男女均可发病。 治疗伴发疾病以及对症处理。医原性者停药后一般6月至一年可恢复。 妇女多毛症 指妇女具有男性征的多毛,以胡须部、胸部、小腿等处最为明显。可伴有男性化,如月经不规律、声音变粗、肌肉发达、阴蒂增大、乳房缩小、妇女体形消失等。可分 ❶特发性妇女多毛症: 原因未明,躯干及面部毛发增生,常有家族史。月经正常和无男性化体征等。有些可用剪刀或电动剃刀除去毛发,也可用拔毛膏除去。使用双氧水仅能使毛发暂时变为黄白色。如使用电解拔毛,必须慎重选择适应证,并注意操作方法,减少损伤以免引起疤痕。 ❷继发性妇女多毛症: 常由内分泌障碍引起,患者面部、胸、腹、四肢均有毛发增生,并具有男性化表现。可见于先天性及成人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男性化肾上腺肿瘤、柯兴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性卵巢瘤及卵巢门细胞瘤。 治疗应针对原发疾病,卵巢及肾上腺肿瘤应当外科切除。原发的肾上腺性男性功能过高者,可服小量皮质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口服,每8小时0.25mg,疗程一年左右。伴原发性卵巢功能过高者,可联合应用黄体酮-求偶素控制。 ☚ Fox-Fordyce病 秃发 ☛
多毛症 多毛症多毛症是指女性性征毛生长过盛,尤其是颜面及下肢毛增多,分布呈男性化倾向;下颏、口唇、耳前、面颊毛发增多;乳头周围、胸前可见毛生长;阴毛多而浓,分布呈菱形,向脐部方向发展。 病因 按发病原因,多毛症可分为下列几种: (1)特发性多毛症:又称体质性多毛症,最为常见,多发生于青春发育期,表现为毛发增多,可伴月经不调或闭经,但无其它男性化征象。约20~50%的患者有毛发过多的家族史,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量正常或偏低,但缺乏周期性变化;雌激素水平偶见降低;24小时尿17-酮,17-羟皮质类固醇在正常高水平或略偏高,但一般不会高于25mg。给地塞米松后,尿17-酮在24小时内可降至10mg;如再加用雌激素,尿17-酮可降至3mg。患者无其他肾上腺皮质或卵巢疾患。 (2) 肾上腺皮质性多毛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肾上腺皮质肿瘤都可分泌雄激素过多,以致出现多毛。24小时尿17-酮可达50mg左右; 地塞米松试验并不能抑制尿17-酮的排泄。 (3) 卵巢性多毛症:由卵巢原因引起的多毛症,最常见的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由于产生过量雄激素而致多毛,其他分泌雄激素的男性化卵巢肿瘤,如含睾丸母细胞瘤、卵巢门细胞瘤、脂质细胞瘤、肾上腺细胞残迹瘤等的患者也常会出现多毛。卵巢间质黄素化、卵泡膜增生、黄素瘤等由于间质细胞过度分泌雄激素也可导致多毛。 (4)神经性多毛症:高度精神紧张、极度忧郁、恐惧后,因植物神经系统过度反应也可出现多毛。 (5)药物性多毛症: 长期或大剂量应用睾丸酮或其合成激素、苯妥英钠、合成黄体素、可的松、ACTH、长压定(敏诺定)等也可发生多毛。 (6)部分垂体肿瘤合并肢端肥大症患者也可出现多毛。 多毛症的发病机理未明,目前多认为是由于肾上腺皮质产生过量雄激素所致。 诊断 首先必须弄清体内雄激素的分泌是否异常,并估计异常雄激素的来源。在病史询问中必须了解多毛出现的时间、部位及发展方式,有无家族史及使用激素类药物史,有无严重的精神创伤史,有无月经异常、音调变化等,有无接受过治疗,服用过何种药物等。体检时要注意全身毛发分布情况,体态变化,有无肥胖、外生殖器异常以及其他内分泌疾患的体征。在实验室诊断方面常用的激素测定及检查有: 24小时尿17-酮和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孕三醇测定;血浆睾酮测定; 睾酮的合成和分解代谢产物清除率; 卵巢及肾上腺静脉血的分析以及逆行肾造影术;腹腔镜及卵巢活检;地塞米松、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雌激素兴奋及抑制试验。 在鉴别各种多毛症时,常用抑制试验并测定尿17-酮的排泄量。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时,尿17-酮水平常很高,但如每6小时给服地塞米松0.5mg两天,尿17-酮即降至正常,同样可用以鉴别柯兴综合征及肾上腺或垂体肿瘤;如果是由于ACTH过度刺激所致的增生,17-酮及17-羟皮质醇均迅速下降; 如果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17-酮及17-羟皮质醇仍增高。如果有卵巢肿瘤,再给乙炔雌二醇每日0.1mg,不会抑制17-酮及17-羟皮质醇。多毛症妇女血浆睾酮的水平增高,但在体质性多毛症患者,雄烯二酮构成总血浆睾酮的20%。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则为50%,现认为睾酮产生率较血浆睾酮水平更正确。 为确定睾酮生物合成的主要部位 需要采用以下几种抑制试验: ❶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患者住院给地塞米松12.5mg/45.5kg体重共7天,然后测定24小时尿17-酮及17-羟皮质醇,如17羟皮质醇大于2mg,说明肾上腺功能不正常,激素的来源是由于肾上腺;如皮质激素类被抑制但17-酮不被抑制,雄激素的来源则是卵巢。 ❷雌激素抑制试验:在给地塞米松除外肾上腺来源以后给雌激素,如血浆睾酮更下降,雄激素的来源则是卵巢。 ❸地塞米松抑制并卵巢功能刺激的试验:用地塞米松抑制肾上腺后,在第1~3~5天各给5000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巢功能然后测定尿17-羟皮质醇。 治疗治疗原则视不同病因及病理而异。由肾上腺或卵巢病变引起者首先应治疗肾上腺或卵巢的器质性病变。如属遗传性或无明显体质性病因者,则无特殊满意的治疗。多囊卵巢可行手术或用氯菧酚胺,以恢复月经周期及生育能力。多毛症的对症治疗至今尚无满意的方法。用地塞米松抑制可使毛发稍变软,但不会使量减少。上唇、颌部及脸部的毛可用电解或高频电流进行脱毛,必须将毛囊破坏,如技术不熟练可以引起感染及疤痕形成,如毛不很多可以拔去及漂白之,四肢的毛可以剃刮,也可用磨石或脱毛剂。 ☚ 性腺母细胞瘤 多囊卵巢综合征 ☛ 00016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