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遵大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遵大路

遵大路

《诗经·郑风》篇名。《毛诗序》云:“遵大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揽其祛而留之曰:子无恶我而不留,故旧不可以遽绝也。”今人多从朱说,以为这是一首弃妇诗。全诗二章,章四句。从其揽对方衣袖和手的动作以及哀哀苦求的告白中,可以想见当时社会妇女的悲惨处境。

☚ 羔裘   女曰鸡鸣 ☛

遵大路

 [原文]
 遵大路兮,
 掺执子之袪兮,
 无我恶兮,
 不寁故也!
 (袪、恶、故,鱼部。)
 遵大路兮,
 掺执子之手兮,
 无我兮,
 不寁好也!
 (手、、 好, 幽部。)
 [译文]
 沿着大路走啊,拉扯着你的衣袖啊。不要厌恶我啊,不许很快忘故情呀。
 沿着大路走啊,拉扯着你的手啊。不要嫌弃我啊,不许很快忘恩爱呀。
 [评介]
 《遵大路》二章,章四句。关于此诗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诗序》说:“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郑《笺》云:“思望君子于道中见之,则欲揽持其袂而留之。”三家诗无异义。然而察诗中并无确据。朱熹《诗集传》释为“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揽其袪而留之”,并引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有“遵大路兮揽子袪”之句,证为“亦男女相说之辞”。姚际恒《诗经通论》则谓“此只是故旧于道左言情,相和好之辞”。魏源《诗序集义》则调合《诗序》、《诗集传》二说,谓为“托男女之词,为留贤之什”。牟庭《诗切》更发新见,谓“刺贵易交也”。细味诗意,比较众说,此诗为女子送别男子叮嘱勿忘情好之作。
 这是一首送别题材的爱情诗。从诗中口吻并根据当时社会情况来分析,诗的主人公当是一位多情的女子,她所爱的男子出行,别时远送,她拉着情人的手,叮嘱他不要厌嫌自己,不许忘记恩爱旧情。这是很符合那时女子的心态的,因分别是男女最动情之时,且最多忧之际,今时爱情民歌亦多用离别题材 (如河北民歌“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没法留”之类)。至于诗中“不要厌弃我”的话,乃是女子叮咛至恳至切之语,不必据此定视为“弃妇”之作。当然,这样的话表达了对婚爱前景的担忧也是可理解的,因那时女子被弃是屡见的;但从另一角度看,这样的担忧也正说明女子情爱之深挚。由此看来,这确是一首很动人的情歌,字字出自肺腑,闻其言如见其人,感染其情,旧评“语重心长”实为得之。那个男子想必也不会无动于衷,诗也衬托了他,因为他们毕竟是拉着手一同沿着大路走啊。
 诗是女子缘情之作,既直且婉,其言直出,其情婉致。“遵大路”“掺执子之袪”“掺执子之手”描绘出空间、时间相交汇的动态画面,映衬其情,实为天然无雕饰之笔。诗虽为两章,不仅有一唱三叹之感,更使人感到主人公已硬咽难言之状。至于宋玉的“遵大路兮揽子袪”(《登徒子好色赋》),正本此诗;而孟郊“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古别离》),亦祖于此;这足见此诗影响之深远。
 另外,王引之《经义述闻》云:“二章‘路’字当作‘道’,与手、、好为韵。凡《诗》次章全变首章之韵,则第一句先变韵。”是为人所赞同之论。

古诗名篇《遵大路》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
 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
 无我兮,不寁好也

 
 
 【释】
 ①遵:循,沿着。掺(shan 山):执,持。据清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本作“操”,魏晋间因避曹操讳,改作“掺”。祛(qu区):袖口。
 ②无(wu务):勿。恶(wu务):厌恶。无我恶,无恶我。寁(zan 趱,又读jie捷):快,速。故:旧。不寁故,不要速去故旧。《集传》:“言子无恶我而不留,故旧不可以遽绝也。”
 ③路:清人王引之《经义述闻》:“此章路字当作道。与下文手、、好为韵。道犹路也,变文换韵耳。”马瑞辰《通释》同王说:“诗盖因首章作路,遂相承而误。”
 ④(chou 丑):音义同“丑”。《传》训“弃”。《笺》训“恶”。无我丑,无丑我。《集传》: “欲其不以已为丑而弃之也。”一本作“”,马瑞辰《通释》认为“为之假借。《说文》有丑无,今经文作,皆误从《笺》义以改经字。”好:旧情好。不寁好,不要速离旧好。
 
 
 【译】
 
 沿着大路走,
 紧紧抓住你的衣袖。
 莫要嫌厌我吧!
 你怎能这么快——
 就忘记咱们
 曾情深意厚。
 
 沿着大路走,
 紧紧拉住你的手。
 不要这样嫌我丑,
 想想当年我们
 情感多深厚。

《诗经》-《遵大路》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疐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疐好也。

 对于《遵大路》的题旨,曾有过许多不同解释,如著名的《诗大序》曾解释为政治诗:“遵大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朱熹则认为是“男女相说 (悦) 之词也”,是“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揽其祛而留之曰,子无要我而不留,故旧不可以遽绝也。宋玉赋有遵大路兮揽子祛之句。亦男女相说之词也”(《诗集传》)。诗序把显而易见的男女情事附会为政治诗,显然与原诗旨意相差甚远: 朱熹根据与此诗较近的宋五赋中的句子去掉了大序的神秘光环,归结为“男女相词”,显然是进了一步。但是,朱熹称诗中女主人公为“淫妇”,这又显然是卫道者的嘴脸,与当今我们所感受到的形象不同。
 今人的理解,在“男女情事”这一点上,似已基本一致,但对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还略有不同。如陈子展先生的《国风选译》说:“我想当日情事,这一对男女不是正式夫妻,男的并不是不留恋女的,女的显然是留恋男的,只是他们被迫分离了,而且男的似乎太懦弱,不及女的大胆而热情”; 而蓝菊荪先生的《诗经国风今译》却说“那个男人形象”是“残忍无情”的,本篇所表现的是“男权社会下,女人的不幸遭遇”。这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因为《诗经》原文所提供给我们的,只是这有限的十几个字。本文姑从后说。
 全诗仅由两个大致相似的四句组成,极简单却又包容着极丰富的内涵:
 首句,“遵大路兮”(“遵”,即“循”、“沿着”之意) 仅用三个实字,就把发生事件的场景勾了出来。众所周知,《诗经》的艺术方式为“赋、比、兴”,本诗所用,乃为纯赋之体,完全是女主人公行为,话语的白描述说。这样的好处,自然易于揭示内心世界,但也容易出现抽象的弊病,如钟嵘所说:“若专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诗品序》)。“遵大路”三字,恰正弥补了本诗的不足,它大致地勾勒了一个画面,从而为读者提供了联想、想象的线索。此外,联系全诗弃妇之哀,光明的大路,是否恰也正是无路可走的女主人公痛苦内心的反衬,也未可知——世上大道千千万,而我独无路可行焉!
 次句“掺执子之祛兮”的出现,就使作品由上句所展示的混茫的场景而转入人的形象的“淡出”,不仅是由物写人,而且,是写人的“一角”,是一个女子抓住一个男子衣袖的特写镜头,从而使尖锐的矛盾冲突一下子就凸现在面前,并开始笼罩了一层悲凉的气氛。掺,执,持之意。朱熹《诗集传》反切其音为“所览反”,似与今音不同。祛,袖口之意。
 三、四句承前二句由物写人后,进一步写人物内心世界。但是,此二句在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及程度上,也仍有不同:“无我恶兮”,是苦苦的哀求,哀求中充满着合好的希望。“恶”,厌恶,此句是“无恶我兮”的倒装,第四句“不寁故也”,则是哀求无望后的自省,是对负心人的尖锐谴责,是以“怒”表“爱”。“寁”犹“捷”,是快捷,急速之意;“故”不是“缘故”之“故”,而是“故旧”之“故”。二句的首字“无”和“不”,虽然都起否定作用,内在含义却也略有不同: 前者是 (你)“不要”的乞求哀告; 后者则含有 (你)“不能”的决断语气。
 后四句在前四句的节奏上反复复旮,更增添了缠绵的诗意,同时,在内涵上也有着进一层的意义: 以“手”替“袖”,使人想象哀求时间之长,与拉不住、挽不回的情势; 先是拉着他的衣袖哀求,进而又不顾一切地拉住他的手,来表白自己的情意。后四句的“丑”、字、“好”字,也分别是对前诗“恶”字、“故”字的深化揭示: 前句说“无我恶兮”,后句说“无我丑兮”,正是因果关系,他为什么讨厌我?是因为我丑呵! 而“故”与“好”之间,则是一种“坐实”关系: 他全不顾念旧情,而过去我们确曾相好过呀! 这样来看,后四句是对前四句做了更深一步的揭示而不仅仅是为了音节的反复了。
 由此,我们看全诗的表现艺术,四句之间,层层递进,由景而人、由人而心,心中情感的表现又有所不同; 而二层之间,往返复旮,又有主题深化的性质。用刘勰的审美标准:“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来看,前句“以少总多”谓当之无愧,后句“情貌无遗”四字,本诗虽无多少外貌形象的描写,而“情”的抒发,内心世界的表现,倒也确是十分生动的。
 由此,我们再来重新把握本文的主旨,也当是不为难事了吧!

诗词《遵大路》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兮,不寁好也。


 【注释】 ①遵:循,沿着。掺(shan 山):执,持。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本作“操”,魏晋间因避曹操讳,改作“掺”。祛(qu区):袖口。②无(wu务):勿。恶(wu 务):厌恶。无我恶,无恶我。寁(zan 趱,又读jie捷):快,速。故:旧。不寁故,不要速去故旧。《集传》:“言子无恶我而不留,故旧不可以遽绝也。” ③路:王引之《经义述闻》:“此章路字当作道。与下文手、、好为韵。道犹路也,变文换韵耳。”马瑞辰《通释》同王说:“诗盖因首章作路,遂相承而误。” ④(chou丑):音义同“丑”。《传》训“弃”。《笺》训“恶”。无我丑,无丑我。《集传》:“欲其不以己为丑而弃之也。”一本作“”,马瑞辰《通释》认为“为之假借。《说文》有丑无,今经文作,皆误从《笺》义以改经字。”好:旧情好。不寁好,不要速离旧好。
 
 【译文】 沿着大路往前走,牵住你的衣袖口。请你不要讨厌我,故人不能立刻丢。顺着大路往前走,紧紧拉住你的手。请你不要嫌我丑,莫把相好马上丢。
 
 【集评】 宋·朱熹:“宋玉赋有‘遵大路兮揽子祛’之句,亦男女相悦之辞也。”(《诗集传》卷三)
 宋·范处义:“既掺其祛,又执其手,以期君子之必留;既陈故旧之情,又陈昔日之好,以期君子之必听。”(《诗补传》卷七)
 宋·王质:“执祛,留之切,执手,留之愈切。必但愿其不速,姑小驻以叙久要也。”(《诗总闻》卷四)
 宋·辅广:“‘无我恶兮,不寁故也’,犹假义以责之;至‘无我兮,不寁好也’,则直情见而辞益哀矣。”(《诗童子问》卷二)
 元·刘瑾:“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云云。《集传》援此为证者,盖宋玉去此诗之时未远,其所引用当得诗人之本旨。彼为男语女之词,犹此诗为女语男之词也。”(《诗传通释》卷四)
 元·朱公迁:“故旧不可遽弃,而况情好者乎?留之之意,以渐而深。”(《诗经疏义会通》卷四)
 清·朱鹤龄:“此诗系思旧好,情词蔼然。”(《诗经通义》卷三)
 清·姚际恒:“执祛言‘故’,执手言‘好’,下字不失分寸。”(《诗经通论》卷五)
 
 【总案】 《序》云:“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把它说成是写郑庄公之事,此一说也。朱子《辨说》:“此亦淫乱之诗,《序》说误矣。”《集传》:“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揽其袪而留之。”说成是淫乱的弃妇诗,此二说也。黄中松《诗疑辨证》:“亦可以为留宾之什。”姚际恒《诗经通论》:“此只是故旧于道左言情。”说成是有关朋友交谊之事,此三说也。魏源《诗序集义》:“托男女之词,为留贤之什。”则既为淫妇之词,又关庄公之事,此四说也。据我看来,这恐怕是一首劳动人民的爱情诗吧!不知为了什么缘故,男的显得有些薄情,撇下了旧情人转身就走。女方追上了大路,牵着他的衣,握着他的手,苦苦要求他不要骤然丢掉故人,不要马上丢掉相好。也就是说,要他忠于爱情,不要抛弃她。

古代爱情诗词《》遵大路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遵大路

 

诗经·郑风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 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 掺执子之手兮, 无我兮! 不寁好也!


 《遵大路》是一曲妇女在被弃中对爱的呼唤的悲歌。
 “遵大路兮,掺执子祛(qu)兮!”写妇人沿着大路不让男人逃走,双手紧紧拽着他的衣袖。(祛,衣袖)这是用动作表示哀求,“无我恶兮,不寁(zǎn)故也!”写妇女的话:不要讨厌我的容颜消瘦 (“无我恶”,宾语前置句,即无恶我),不要这么快就把我抛弃 (寁,速离;故,故人,引为多年旧好)!这深深的喟叹,实际在控诉男人薄情忘义,喜新厌旧的丑恶灵魂。同时,也在申诉她渴求爱情的衷肠。这一“弃”、一“求”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诗中的人物形象。下章四句,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并非形式的重复,而是诗情的加深。“掺执子之手兮!”是写妇女拉着男人的双手向他乞求! 这比拉着衣袖更进了一步,哀情更加浓郁。“无我魗(chou)”(魗,丑陋),不要嫌弃我容貌丑陋,它同“不要讨厌我容颜消瘦”比,也显得更加具体。这两句虽然都写容貌,却轻重不一,深浅有别。这便是妇人被弃的原因。可以推测这男子是个朝三暮四好色之徒。然而这男子并未在诗中出场,仅用女人的“无我恶兮,不寁故也!”、“无我魗兮,不寁好也!”四句,间接写出其残忍无情的丑恶本质。从而使读者同情那无辜女人而厌恶那男人薄情。这就是《遵大路》一诗的积极意义之所在。
 古代妇女被遗弃的现象,屡见不鲜。她们被遗弃之后,悲愤交加,无以自解。有的发出哀婉欲绝的叹息;有的报以创伤凄楚的悲泣;有的投诉无门而谢世;有的愁苦悒郁而终生。不难想象,本篇女主人公的命运,将是极为悲惨的。不幸的这些妇女都是夫权社会下的牺牲品。《遵大路》给人的教育和启示,恐怕也在于此吧。

古代民歌《遵大路》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遵大路》共二章八句,情节原很简单,却反映了深刻的内容。
 第一章“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大意是说,夫妻沿着大路走,女子紧紧拉着男子的衣袖。女子说你不要讨厌我,不要马上抛弃我,不留一点旧情。四句诗,明显分作两层意思,前两句为一层,后两句又是一层。“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两句,如果孤立来看,夫妇二人走在大路上,女子紧紧拉着男子的衣袖。如果说是男女谈情说爱,未尝不可。说是夫妇爱恋,亲密无间,也未尝不可。总之,诗人开篇即描绘了一个大路的场景,叙述了走在大路上的女子拉住男子衣袖的行动。但如果同后两句联系起来,当知这场景不是光辉灿烂的场景,这行动也不是令人欢欣鼓舞的行动,而是充满着悲凉气氛,笼罩着浓郁的悲剧色彩。她被丈夫所遗弃,虽然走在大路上,却是无路可走,内心是凄苦的。她拉住丈夫的衣袖,决非男欢女爱的亲昵之举,而是饱含着哀求重归于好的辛酸。后两句“无我恶兮,不寁(jie,速绝)故也”,被遗弃的矛盾冲突明朗化。女方苦苦哀求男方不要讨厌自己,不应该忘掉旧情。在哀求中饱含重归于好的热切期望。
 第二章用重章以叙事抒情。内容又进一层,更增强了缠绵不尽的诗意。诗中女子被遗弃的不幸遭遇,以及诚挚恳切地哀求重归于好的强烈愿望,都一起展现在读者面前。女子对丈夫是十分钟情的,感情是深厚的、炽热的。从“不寁故也”、“不寁好也”两句来看,她们夫妻之间也曾一度情投意合,相亲相爱过。女子却一如既往,始终不忘旧情,心灵是美好的,品德是高尚的。她一再向丈夫哀求,就正说明在爱情与婚姻上的始终如一,忠贞不二。诗中虽然只述说女子被遗弃的痛苦,不曾写男子遗弃她的具体原因,也不曾写男子的最后持何态度,但从“无我恶兮,不寁故也”,“无我丑兮,不寁好也”四句便可得知,他厌恶她,嫌弃她丑陋,把旧情忘得一干二净,毫无回心转意之意。从而不难看出男子的喜新厌旧,忘恩负义的卑劣行径和残酷无情的丑态。这与《邶风·谷风》、《卫风·氓》中妇女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是有相似之处的,只是人物所处的境域不同,性格各异罢了。
 全诗通过赋的表现手法直陈其事,表露心迹,直截了当,一无隐曲。但在概括的叙述中,发人联想,引人深思。

古代文学作品《遵大路》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遵大路》

《遵大路》

《诗经·郑风》篇名。《毛诗序》说:“《遵大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宋朱熹《诗集传》:“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揽其祛而留之曰:子无恶我而不留,故旧不可以遽绝也。宋玉赋有‘遵大路兮揽子祛’之句,亦男女相悦之词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只是故旧于道左言情,相和好之辞。今不可考,不得强以事实之。”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这是一首恋歌。男子(或女子)请求女子(或男子)不要与他(或她)绝交。”袁梅《诗经译注》:“这是一个多情而忠诚的女子对三心二意的丈夫的规劝。”此说较胜。在写作艺术方面,姚际恒评论说:“执祛言‘故’,执手言‘好’,下字不失分寸。”(《诗经通论》)

遵大路

遵大路

[原文]
遵大路兮,
掺执子之袪兮,
无我恶兮,
不寁故也!
(袪、恶、故,鱼部。)
遵大路兮,
掺执子之手兮,
无我兮,
不寁好也!
(手、、 好, 幽部。)
[译文]
沿着大路走啊,拉扯着你的衣袖啊。不要厌恶我啊,不许很快忘故情呀。
沿着大路走啊,拉扯着你的手啊。不要嫌弃我啊,不许很快忘恩爱呀。
[评介]
《遵大路》二章,章四句。关于此诗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诗序》说:“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郑《笺》云:“思望君子于道中见之,则欲揽持其袂而留之。”三家诗无异义。然而察诗中并无确据。朱熹《诗集传》释为“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揽其袪而留之”,并引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有“遵大路兮揽子袪”之句,证为“亦男女相说之辞”。姚际恒《诗经通论》则谓“此只是故旧于道左言情,相和好之辞”。魏源《诗序集义》则调合《诗序》、《诗集传》二说,谓为“托男女之词,为留贤之什”。牟庭《诗切》更发新见,谓“刺贵易交也”。细味诗意,比较众说,此诗为女子送别男子叮嘱勿忘情好之作。
这是一首送别题材的爱情诗。从诗中口吻并根据当时社会情况来分析,诗的主人公当是一位多情的女子,她所爱的男子出行,别时远送,她拉着情人的手,叮嘱他不要厌嫌自己,不许忘记恩爱旧情。这是很符合那时女子的心态的,因分别是男女最动情之时,且最多忧之际,今时爱情民歌亦多用离别题材 (如河北民歌“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没法留”之类)。至于诗中“不要厌弃我”的话,乃是女子叮咛至恳至切之语,不必据此定视为“弃妇”之作。当然,这样的话表达了对婚爱前景的担忧也是可理解的,因那时女子被弃是屡见的;但从另一角度看,这样的担忧也正说明女子情爱之深挚。由此看来,这确是一首很动人的情歌,字字出自肺腑,闻其言如见其人,感染其情,旧评“语重心长”实为得之。那个男子想必也不会无动于衷,诗也衬托了他,因为他们毕竟是拉着手一同沿着大路走啊。
诗是女子缘情之作,既直且婉,其言直出,其情婉致。“遵大路”“掺执子之袪”“掺执子之手”描绘出空间、时间相交汇的动态画面,映衬其情,实为天然无雕饰之笔。诗虽为两章,不仅有一唱三叹之感,更使人感到主人公已硬咽难言之状。至于宋玉的“遵大路兮揽子袪”(《登徒子好色赋》),正本此诗;而孟郊“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古别离》),亦祖于此;这足见此诗影响之深远。
另外,王引之《经义述闻》云:“二章‘路’字当作‘道’,与手、、好为韵。凡《诗》次章全变首章之韵,则第一句先变韵。”是为人所赞同之论。

☚ 羔裘   女曰鸡鸣 ☛
000000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