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多拉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多拉德1900~1980John Dollard美国心理学家,1900年生于威斯康星州的密尼萨。1931年在芝加哥大学获社会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到德国在H.萨克斯指导下进行一年精神分析训练。1932年回国后一直在耶鲁大学度过其职业生涯,先参加人类学家E.萨皮尔领导的文化和人格研究,1933年到新成立的人类关系研究所任助理教授,1935年改任研究助理,1948年升任心理学教授,1969年退休后担任名誉教授。主要理论观点: (1)提出挫折-侵犯假说。认为挫折是侵犯行为的惟一原因,侵犯行为则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这是对两者关系较绝对化的观点。(2)提出模仿学习说。属社会学习理论的早期形态,他和N.E.米勒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一种模仿学习过程,由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奖赏等四个要素所构成。当个体产生某一内部需要即驱力后,针对环境的刺激线索做出一定的行为反应,若导致奖赏性结果,便保持这一反应方式,否则便被淘汰。著有《挫折与侵犯》(与L.杜布、N.米勒等合著,1939)、《社会学习与模仿》 (与N.米勒合著,1941)、《人格和心理治疗》(与N.米勒合著,1950)等。 多拉德 多拉德1900—1980John Dollard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生于威斯康星州的密尼萨。1931年获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48年任耶鲁大学教授。和N.E.米勒提出挫折-攻击假设。其核心就是,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团体在他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某种阻碍后都会产生一种攻击的冲动。并用白鼠做转移攻击的实验来证明上述理论。把两只白鼠放在笼中,将它们站立的铁板通电,则白鼠会互相攻击,好像认为是对方白鼠引来电击的;若将其中一鼠拿走,则白鼠会攻击旁边站立的无辜的橡皮娃娃以泄愤。还和米勒研究了饥饿的满足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主要著作有《挫折与攻击》(与杜布、米勒合著,1939年)、《社会学习与模仿》(与米勒合著,1941年)、《人格与心理治疗》(与米勒合著,1950年)。 ☚ 弗罗姆 蔡加尼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