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外向型经济区域规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外向型经济区域规模 外向型经济区域规模主要以用地面积和容纳人员数量来衡量。如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的开发面积,必须达到足够规模,才能使基础设施投资符合经济原则。确定外向型经济区域的规模,一般考虑以下因素: (1) 自然条件。设置经济特区,一般都需要有明显的地理界限,便于与区外地域隔离。外向型经济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其经济区域地理位置,不应远离国际主航线。设区规模还要考虑设区地域的地质、地形、水源、潮汐等自然条件。(2) 设区宗旨。按照经济特区的几种主要分类,如确定搞综合型经济特区,规模就要适当大一些; 如搞工业开发区,一般规模不宜过大。世界上多数加工区土地利用率都比较高,一般占地1平方公里,可设厂50—— 100家,容纳2——3万名职工; 如搞金融性经济特区,其规模则可更小些。(3) 产业构成及主要产品构成。如设立出口加工区,对区内工业种类、预计容纳的工厂数、主要产品方向等,在规划经济特区规模时,都应考虑。(4)投资能力。在对各项工程投资进行详细估算的基础上,对预计吸引的外资投资兴趣、能力、项目,也要充分考虑。如果投资充足,则可考虑扩大规模;反之,则要控制规模。(5)开发成本。特区规模必须符合最经济原则,在何种规模下开发成本最低,就应采取这种规模。规模小或大,并不是成本低或高的决定因素,关键要看特区预付资金的使用效益。(6) 基础设施能力。水、电等能源供应能力,交通、通讯、生活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对外向型经济区域规模,亦有制约作用。设区不能超过当地基础设施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7) 劳力资源。设区地域的劳动力资源,必须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低、劳务费用高低,是外向型经济区域规模的直接制约因素。 ☚ 二、外向型经济开发与管理 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选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