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工商联合企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工商联合企业nóng gōng shāng lián hé qǐ yèкоммéрческий агршл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éние

农工商联合企业agricultural-industrial-commercial complex

在社会分工日益深化的基础上,把农业生产同农产品加工、运销以及农用生产资料供应结合起来, 实行一体化经营的联合经济组织。
产生和发展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 美国和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农业发展较快的国家, 开始出现了一些农工综合体。60年代苏联、东欧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也相继出现了农工商一体化的各种组织形式。在中国, 农工商联合企业产生较晚, 1978年开始在国营农场试办, 以后在各大垦区和广大农村也陆续建立。
农工商联合企业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化农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当农业同有关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日益深化, 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愈趋密切, 彼此之间达到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不可分离的地步时,便会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农业所需的机械、化肥、农药、燃料、电力, 以及配合饲料等, 依靠工业部门来提供; 棉毛纺织、制糖、榨油、食品工业等部门, 也离不开农业为其提供原料。两者的相互依赖是产生工农一体化的客观基础。同时,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胜, 除了发挥本企业的优势外, 还必须有稳定的原料基地和广阔的销售市场。因此,与农业有关的工商企业把资金投向农业,同农业企业实行经济上的联合,并给以技术上的支援,从农业企业直接得到农产品, 从而占领和控制农村的原料基地和销售市场。在资本主义社会, 当这种联合发展到农场主离开工商企业资本就无法经营的程度, 工商企业资本就可以左右农场主的生产经营, 对产品价格实行控制和垄断。这时联合的经济关系也就变成控制和垄断的经济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有一部分自由农户或已退出经济联合体的农户, 也从经济上联合起来, 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联合企业, 与工商企业资本开展反垄断、反控制斗争。
农工商联合企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下列三个领域之间的联合:第一领域是农业生产以前的各个部门,包括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部门及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部门; 第二领域是农业生产本身, 又称农业生产中部门; 第三领域是指农业生产以后的各个部门, 包括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部门。这三个领域的结合构成相互依存的经济联合体。
作用 发展农工商联合企业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繁荣城乡经济,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❶有利于产生和发挥聚合效应,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和经营实力,从而便于捕捉、传递和利用经济信息, 在掌握原料基地、销售市场和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方面占据优势。
❷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进行专业化生产, 既可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又能循环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和废弃物,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 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❸有利于系列化产品开发, 大大提高产品品质和加工质量, 使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从而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❹有利于产销直接见面, 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避免中间盘剥,从而降低成本, 增加盈利, 加速资金积累。
❺有利于逐步缩小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随着农工商联合经营的发展, 可以带动整个农村的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使农村逐步实现城市化。
农工商联合企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具体条件是: ❶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程度较高, 并具有一定生产力水平;
❷有比较发达的运输条件、商品流通渠道和市场信息;
❸有一定的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
❹有一批具有谋略才能和开拓精神、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
原则 在组建农工商联合企业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❶参加联合企业的单位要有发展生产、创造新的生产力的迫切要求, 并能给参加单位带来新的经济利益;
❷坚持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 而平等互利是基础, 没有平等与互利就不可能有自愿;
❸实行民主管理, 参加联合企业的各方都有管理企业的平等权利, 也有管好企业的共同义务。联合企业要有各方代表参加的权力机构。举凡联合企业的专业化方向、长远规划、生产投资、经营方针、管理原则、利润分配以至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 应由联合企业权力机构讨论决定, 交由经理执行。
联合方式 在中国按联合的经济成分划分, 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联合,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联合,农户之间的联合,以及不同所有制之间的联合,甚至同外商的联合。按联合的项目分, 有农工联合、农商联合, 有单项产品的产销联合, 也有多种产品、多种经营项目的联合。按投资方式分, 可分为资金、原料、技术、设备以及个人集资等各种投资方式的联合。按利润分配形式分, 有内部价格、利润返还和超基数利润分成等的联合。
管理 联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三大系统: ❶生产经营系统。其任务包括进行专业化协作、生产布局和技术工艺等生产总体结构的规划设计和生产力要素的合理组织。在农业方面, 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 在工业方面, 抓好能源的节约利用, 增加花色品种,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商业方面, 多以销售联合企业的产品及供应联合企业的生产资料为主, 扩大服务项目。
❷经济管理系统。其任务包括加强经济核算, 改革劳动制度, 完善生产责任制,实行科学管理,加强经济信息和经营成果分析, 以及应用多种经济杠杆协调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及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经济利益。
❸科学研究、技术培训系统。其任务包括开展科学研究、推广科研成果、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全体成员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农工商联合企业integrate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mplex

把农业生产同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以及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有机地联合起来实行综合经营的经济组织。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美国和西欧,后来在世界许多国家中推广,其性质、规模、联合方式、经营范围等各国不完全相同。1978年中国开始在大城市郊区和农垦系统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1980年3月正式成立中国农垦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随后,不同类型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有的是由各参加单位签订合同,规定各自责、权、利的松散型的联合组织;有的是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的紧密型经济实体。有的是以一个农场或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组成;有的是以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区或县为单位,将所属农垦企业联合组成;还有的是打破所有制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界限,由有关单位联合组成。农工商联合企业经营规模大,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产供销联系紧密,有利于发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优越性,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增加农业资金积累和农民的收入,对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有重要意义。

农工商联合企业

见“部门经济”中的“农工商联合企业”。


农工商联合企业

又称“农业关联企业”。指以农业为中心,把农业生产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有关的各种工商业经济活动(如部分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使用和农产品的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环节),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实行联合经营。经营形式有:1.农业企业兼营工、商企业;2.工、商企业兼营农业企业;3.农、工、商企业在组织上实行联合经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相应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

农工商联合企业

农工商联合企业

农工商联合企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把农业生产前的生产资料与供应,农业生产后的农产品加工、运销等,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农工商联合企业是农业生产社会化的产物。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手工业是作为农业的副业存在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和工业的分离,使现代农业的专业化分工日益细致,出现了商业,从技术和经济上为农、工商各业的结合提供了可能。到了近代社会,工商业近一步发展,并对农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促进了农业由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由孤立的个体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生产。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迅速提高。在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前制造和供应农用生产资料的工商业与农业之间,以及农业生产后农产品加工和运销与农业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农业部门与农业生产前和生产后部门的协作更加协调,而工商业的发展也亟需与农业进一步结合,在这种条件下,农工商联合企业形成和发展起来。此外,农业生产者为从购买生产资料中减少支出,从产品加工和运销中增加收入,也是农工商联合企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农工商联合企业组织形式和形成途径大体有三种: 一种是水平式一体化,横向的联合。它是各个相同专业化农业企业之间的联合,共同组织某项活动或者另外组织一个新企业,从事某项专业化农业生产,或者共同经营产前、产后的业务。另一种是垂直一体化,即纵向的联合,是农、工、商几个部门之间的联合。参加联合的单位可以是在合同规定的经济关系外,仍保持经营的独立性,自负盈亏,这是属于松散的联合; 也可以是参加单位共同处于附属地位,或者合并成一个大企业,统一经营,统一核算,这是属于集中的联合。联合的形式取决于它的经济目的,即适应农业特点和它的发展水平,取得经营上的最大效益。第三种是生产单位经营范围的扩大。如生产牛奶的单位,由原来单一的奶牛饲养发展成为以牛奶生产为中心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单位。在不同国家农工商联合企业的名称不尽相同,如在美国和西欧有农业公司、合作社等名称,在前苏联和东欧有农工联合公司、跨单位企业、农工综合体等名称。
中国农业不发达,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过去只有少数国营农场发展为农工商联合企业。1978年以后,这种经营形式开始稳步推广。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水平的提高,将为农产品加工业和商业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为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提供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推动农工商联合企业的形成和发展。
农工商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这是因为:
❶农工商一体化可以更有效的全面体现农工商综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农工商一体化形成的联合企业,三个行业在一定经济组织之内,把农工商各业的外部联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联系,则更能合理调度,减少矛盾,使供产销协调进行。
❷农工商联合,可以节约投资,取得大企业合理经营的好处。可以增强经济力量,发挥一个单位难以发挥的作用。
❸可以使资金集中、技术集中,更有力地支持参加单位增添新设备、运用新技术,广泛利用现代科学成就,采用工业方法,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农业更快发展。
中国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过程中,发展农工商联合企业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促进农业专业化,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有利于农业产、供、销之间的紧密结合; 有利于解决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多余出来的劳动力的出路; 也有利于增加农业内部积累和农民收入,从而为实现上述两个转化提供有利条件。

☚ 副业   高产、 优质、 高效农业 ☛
农工商联合企业

农工商联合企业Agro-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mplex

把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经济组织。即农工商一体化。它是农业社会化的产物,本世纪50年代在美国等一些国家首先出现。随着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农工商联合企业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循环一体化。比较典型的是非公司型农工商联合体。农工商联合企业减少了流通环节,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生产方法工厂化,使美国农业社会化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 “新炼金术”农场   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 ☛
农工商联合企业

农工商联合企业

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组成的包括农业生产前部门 (农业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后部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 的联合经营企业。是社会分工和农业生产专业化、集中化发展的结果。我国的农工商联合企业于1978年起在一些国营农场和农村人民公社试办。联合经营的内容主要是从事某些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例如牛奶及奶制品、蚕茧及丝织品、水果及罐头等生产的联合经营。

☚ 农用工业   乡村城市化 ☛

农工商联合企业

integrated agricultural,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mplex


农工商联合企业

agriculture-industrycommerce integrated complex

农工商联合企业

agro-industrial-commercial combine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