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晕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晕针

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针灸大全·金针赋》: “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当针刺时,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即为晕针。多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饥饿疲劳,或针刺体位不当,针体较粗,刺激过重,针感太强等而发生。一旦晕针,应及时处理,免致不良后果。首先将患者平卧,喂予温开水或糖水,休息10~15分钟,一般可以恢复,必要时需给予中西药物抢救。临床上对晕针的发生必须设法加以防止,对初针的患者,在进针前,宜作说服解释并应选择适宜的针具和体位及避免强烈的刺激等。

晕针

针刺期间患者出现异常反应。如头晕、恶心、胸闷、颜面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血压下降、虚脱休克等症状。一般与患者的体质虚弱、精神过度紧张,或术者手法过强,刺激强烈等因素有关。

晕针acupuncture syncope

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心慌、头晕、伴有恶心、出汗、脉细弱等症状称为晕针。其原因可因患者惧针、精神紧张、久病体弱、饥饿过劳、大汗或大出血后、针刺手法过强等。发生晕针时将针全部拔出,使患者平卧位,可给热茶、保温片刻多数即可恢复。如发生昏厥、血压下降、出冷汗则应刺人中、足三里、灸百会穴等使之清醒,必要时输液抢救。预防发生晕针对患者应做全面检查,准确掌握病情,针前充分作好解释工作,施针时切忌粗暴等。

晕针

指针刺过程中而突然产生的晕厥现象。其表现为:针刺时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出冷汗、脉象沉细,严重者会发生四肢厥冷,神志昏迷等。多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饥饿劳累,或因体位不适以及医者针刺手法过重等因所致。发生晕针后,应立刻停止进针,并将已刺之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喂饮温开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必要时应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晕针yūnzhēn

针刺术语。因针刺而发生的晕厥现象。金·窦汉卿《金针赋》: “其或晕针者, 神气虚也……热汤与之。” 晕针的原因主要有患者体质虚弱, 饥饿疲劳, 精神紧张和体位不当等。表现为目定神呆、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冷汗肢厥等。处理方法: 应将针全部拔出, 使患者平卧, 给予温茶、糖水, 一般经10 ~15 分钟后即可恢复。较重者如出现呼吸微细、脉搏微小, 行人工呼吸或注射强心剂急救。

晕针

fainting spell dur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晕针yùn zhēn

acupuncture syncop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