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志赋
辞赋名篇。唐代韩愈作。《韩昌黎集》、《全唐文》见载。序称:“愈既从陇西公平汴州,其明年七月,有负薪之疾,退休于居,作《复志赋》。”时贞元十三年(797)。赋作先言今日生活悒悒不乐,故生“长思永叹”;接叙自己从童年到来汴州之间三十年的生活经历与感想;后述归隐之志。全文的意思是,从自己三十年的生活经历中,得出前途无望的结论:“情怊怅以自失兮,心无归之茫茫”,故生“伊尹之乐于畎亩”之想。“约吾心者志也,不食而高翔,所以复志也。文公一生难进易退,于此赋决之。”(储欣《昌黎先生全集录》)此赋抒发个人不得志的苦闷,结论又是“仰盛德以安穷”,缺乏深刻的思想,但也反映出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被压迫的悲哀和郁郁不平的情感。文章条理通畅,叙次明白,语言精练有力,流转自如,“笔势跳跃”(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卷8“复志赋”)。全文句法仿《离骚》而往往相似,而命意、谋篇又能推陈出新,故晁补之称此赋为“变骚”(《韩昌黎集》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