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声韵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声韵考》

清戴震著。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成书,三十八年(1773年)改定。全书4卷16篇。卷一、卷四为反切、韵书、四声等问题的考证,卷三论古音。本书分古韵为七类二十部,阴阳两类“共入声互转”。书中还提出“六书”为“四体二用”说,考定了《礼部韵略》、《广韵》的同用、独用、四声相配关系等。

声韵考

声韵考

音韵学、小学论著。四卷。清戴震著。戴震(1724—1777),字东原,号果溪。安徽休宁隆阜(今安徽屯溪市)人。曾问学于江永,又与惠栋、钱大昕、王鸣盛等交游。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江南乡试,次年试礼部不第。乾隆三十八年(1773)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四十年(1775),赐同进士出身,并授翰林院庶吉士,在四库馆任职五年,病逝。戴氏于经学、音韵、文字、哲学、天文、数学、历史、地理诸方面无所不通。为考据派中“皖”派代表人物,能由考证、训诂而深研经义,加以阐发,从而成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声韵考》为其主要的音韵学及小学论著,成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共十六篇,收考据、书后、跋、论学、书信等多种文字,广涉古音、今韵、四声、反切、等韵、韵书等音韵学各类问题,兼及文字学。卷一,考定反切、韵书、四声之始,及隋陆法言《切韵》、宋祥符《广韵》的一些问题。卷二,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探讨宋景德《韵略》、《礼部韵略》、宋宝元《集韵》的韵部沿革关系。卷三,论述各家古韵分部的得失及自己的古音理论、结论。卷四,考《玉篇》、刘鉴《切韵指南》中的反切、等韵、字母诸问题。末两篇《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及《论韵书中字义答秦尚书》为文字学论述。
书中为学术界普遍重视的代表性理论有:
一、音韵方面。定古音为七类二十部,首次运用阴声、阳声韵的术语。提出入声兼配阴、阳的理论,被王国维称为明以来古韵学三大发明之一(《韵学余论·五声说》)。指出阴阳两类“共入声互转”,为孔广森的“阴阳对转”理论奠定了基础,被公认为是揭示方言、古音韵变规律的重要理论。考定《广韵》二百零六部在宋景祐年间通用的十三处,补顾炎武考订之未备。
二、文字方面。系统评析了六书,一扫“转注”问题上“诸说之踳驳”(段玉裁序),提出前四书为“书之体”,后二书为“书之用”的观点(《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为学术界所认可。段玉裁说,读此书并参酌他家学说便“可与读古经传,知圣人六书之法”(《刻声韵考序》),段氏的《六书音韵表》便是受其启发,并“引而申之、补所未备”(同上)而成。
后人认为此书的不足在于,对古音分部作者既已认识真元、侵覃都宜分立,却又守顾炎武之旧说没有这样做,似不可理解。但以后戴氏在《声类表》里改定为九类二十五部,纠正了这一错误。又纪昀尝批评戴氏有“不使外国之学胜中国,不使后人之学胜古人”的成见,“以孙炎反切为鼻祖,而排斥神珙反纽为元和以后之说”,否认了印度声明之学对中国的影响(《纪文达公遗集》卷十二《与余有吾太史书》)。而当代学者也认为“反切的开始应用,和音义一类书的发生,不先不后,正和梵文字母的传入同在东汉时代,这点事实,确是我们所不能否认的”(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上册)。
四卷本有《微波榭丛书》本,渭南严氏《音韵学丛书》据以收入;《贷园丛书》本,《丛书集成》据以收入;《经韵楼丛书》本、《安徽丛书》本、《声韵要刊》本。一卷本有《昭代丛书》

☚ 四声切韵表   声类表 ☛

声韵考

四卷。清戴震撰。戴氏生平见“方言疏证”。《声韵考》是一部考辨阐发声韵源流的著作,条例略仿顾炎武《音论》,而精博过之。戴氏论转注同义相受颇得汉以后不传之旨。历考反语本原于汉魏经师,非始于释氏字母,所论殊受重视。又考今韵二百零六部,宋景佑中许附近通用十三处,颇补顾氏所未详。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十四对是书评价甚高,谓“以是书证诸宋书所存韵书,参考陈季立、顾亭林、江慎修、段茂堂之说,斯可以读古经传而知圣人六书之法矣”。有乾隆丁酉(1777年)西湖楼刊本、民国十二年(1923年) 渭南严氏刊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