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歌节
壮族先民能歌善舞,尤以其寄情寻偶的“三月三”歌节闻名遐迩。阳春三月,壮乡男女青年盛装结队云集河滩、村落、山岭对歌酬答,尽情欢娱。《武缘县图经》载:“每年三月初一日至初十日,沿江上下,数里之内,士女如云。”清人赵翼《土歌》:“春三二月圩场好,蛮女红妆趁圩嬲。长裙阔袖结束新,不睹弓鞋三寸小”;“但看郎面似桃花,郎唱侬酬歌不了。一声声带柔情流,轻如游丝向空袅”。对歌时,男女青年均暗选对象,女子三五成群,男子四六结队,一人领唱,众人附和,歌声此起彼伏,各显诗才。对唱以情歌为主,“曲调多言红豆思”,依次有催情歌、盘问歌、赞美歌、初交歌、深交歌、离别歌。歌后互抛绣球,碰红蛋,抢花炮等,热闹非凡。歌圩为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其源可追溯至秦汉,明清以来益趋活跃盛大。后确定于每年三月三日为歌节,相传此日乃歌仙刘三姐仙逝日。现“三月三”歌节已演变为广西各民族群众性的文化艺术节,规定每年在各地市轮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