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墨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墨经

 《墨经》是先秦墨家的科学、逻辑学和哲学著作。它是由《墨子》书中“经”(上、下两篇)和“经说”(上、下两篇)4篇组成;又一说,除此4篇外,再加《墨子》书中“大取”、“小取”两篇,统称《墨经》。因此,《墨经》版本除见《墨子》及其历代注释本(见本书《墨子》条)外,尚有梁启超《墨经校释》(1924年商务印书馆第3版),高亨《墨经校诠》(1962年中华书局版)等十几种注释考订本。
 《墨经》书名,早在《庄子·天下》中已记述,说墨家之徒“俱诵《墨经》”。晋鲁胜称其为《辩经》,并作《墨辩注》。《汉书·艺文志》载《墨子》71篇,至唐宋时期已亡10篇,至清代仅存53篇。但其中《墨经》4篇,虽有断章缺句,幸而未曾亡佚。关于《墨经》作者及其成书年代问题,晋人鲁胜断为墨翟撰,清代第一个《墨子》注者毕沅也持自撰说。至清季,墨学复兴,方众说纷纭。大致分为4类:一为墨翟所著;二是《经》文两篇为墨翟所著,《说》文两篇为墨翟口述、弟子记录、后学损益之;三者主张,不能指《墨经》为某人某时而作,它是以墨翟为首的墨家集体讨论之作;四为汉初墨家后学所著。此外尚有持“别墨”说,即战国时名家惠施、公孙龙所著;或印度佛教徒说,因“墨”即黑也。后二说在学界已被更正。前4类之二、三实则同一;前类之四,也论据不足。
 墨翟(约前470—约前390);原鲁国匠人,精工艺器物。因笃学有成而显于当世,游历诸国,有弟子300人,形成以他为首的墨家,与儒学并称。主兼爱、非攻、节用之说,其弟子皆刻苦善战。
 由于历代辗转传抄,致使《墨经》参差舛错、误衍脱窜者甚多。据考据家言,《墨经》早先写在竹简上,可能在汉魏间或隋唐间改写成卷子本,一条经文抄成一行。从左至右顺序抄完一排之后,帛下尚剩大半空白,实觉可惜,故又在空白的下半帛再抄一排经文。惟恐读者误会,《经上》文末附言“读此书旁行”。届至宋代出现《墨子》木刻本,大概抄者未明卷子本上有关《经》文“旁行”句读之意,竟将两排的卷子本顺行直下,抄成连文。经如此反复传抄之后,成了上下排奇偶错综现象,致使长期难为人所读。清乾嘉时期,考证治学蔚成风气,《墨子》书得以复苏。从毕沅作《墨子注》起,至孙诒让《墨子闲诂》出,《墨经》中文字方可为读。
 《墨经》文简意赅。全文4篇,约有180条,合5700余字。《经》文条目字数多则20余,少则3、5字。《说》文条目字数稍多,个别条目在百字左右。《经》是定义性条文,《说》为释《经》之文。《说》文每条第1个字或第1、2两字(少有第3字的)是标牒字,它与同条《经》文的第1字或第2、3两字相同,用以牒经标题,以易检索。
 《墨经》内容,以逻辑学条目为多;在自然科学方面,属几何学10余条,物理学20余条,心理学10余条。此外,还有伦理、政治经济学、哲学中认识论等方面的内容。
 《墨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仅有的有理论几何知识的文献。它对点、线、面、体、等长、平行、圆、方、圆与圆心关系等几何概念做出了科学的定义。在物理学方面,主要是力学和光学的记述极为丰富。其力学知识包括:对力做出了最早的定义;以建筑叠石为例,讨论了力的平衡;在悬绳吊重中指出了重力、拉力和引力的存在;对时间、空间作出定义;讨论了特定的时间概念即“起始”与“瞬时”的概念;讨论了空间位置的相对性、时空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及其必要条件;对圆球的随遇平衡作了力学解释;阐述了毛发结构及其应力关系,对梁木和柔绳的受力变形作描述;初步探讨了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讨论了浮体的规律,等等。它是我国最早最集中地记述力学知识的文献。在光学方面,以连续8条文字记述了几何光学知识:影的形成道理,光线与影的关系,光直线行进实验,光反射特性,从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确定影的大小,平面镜反射成像,凹面镜反射成像,凸面镜反射成像。它们是忠实的实验记录,其文字前后连贯,逻辑严密,虽只有300余字,却堪称2000多年前世界最早的系统几何光学知识。
 《墨经》是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一大宝库。墨翟称逻辑为“辩”,建立了初具规模的辩学即逻辑学。《墨经》中提出了“名”(概念)、“辞”(命题)、“说”(推理)等若干思维形式方面的较完整的逻辑理论和逻辑体系,奠定了同一、排中、矛盾等逻辑思维的基本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墨经》将人的认识来源分为“闻”(听、见与学习传授)、“说”(以已有知识推论)、“亲”(实践)三大类。并且指出各类知识内容,从而阐明了认识从何而起,由什么构成的问题。在伦理、政治经济学方面也有独到的记述。
 从文章体例和学术内容两方面看,《墨经》都是中国文化中的奇笔异书,它是当时生产实践和墨家特有的科学实验与理论思维的忠实记录。从清代邹伯奇等人发现其中有科学内容起,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研究。现在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去探讨《墨经》的人数之多、文章之富几乎可以与“红学”(研究《红楼梦》者)相比配而称为“黑学”者也。由于《墨经》文字深奥,其丰富的自然科学和逻辑等内容尚待人们去深入发掘,整理。

古籍名著《墨经》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墨经

 又名《墨辩》。思想杂著。六篇。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前三世纪左右)。
 关于《墨经》的作者存有争论,一般认为《墨经》六篇都是后期墨家所作,但也有人认为《经上》、《经下》两篇为墨子亲著。
 《墨经》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其中《经上》、《经下》两篇是墨子教义之所在,故题名为《经》。“《经上》举名拟实,严定界说,以分析名相始也。《经下》破似立真,明为辩说,以遣除名相终也。《经下》旨趣,深于《经上》”(张纯一著《墨子集解》)。《经说上》、《经说下》分别是对《经上》、《经下》的说明和补充。
 《经上》由九十二条界说组成。如第一条说:“故,所得而后成也。”第五条说:“知,接也。”第六条说:“𢜔,明也。”第八条说:“义,利也。”第二十二条说:“生,刑与知处也。”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说:“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第五十八条说:“圆,一中同长也。”
 《经下》包含八十一条不同种类的一般定理,每条都附有理由。例如,第八条说:“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说在病。”第十六条说:“景不徙,说在改为。”第四十五条说:“知而不以五路。说在久。”第四十七条说:“知其所以不知。说在以名取。”
 《经说上》是由九十二段注释组成的。每段注释说明了《经上》九十二条界说中的一条。如第一段说明第一条界说,并把此条界说的首字引入说明中:“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也。”第五段说明第五条界说:“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若见。”第六段说明第六条界说:“𢜔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一些说明很简短,可另一些说明很长。
 《经说下》包含八十一段。每一段说明《经下》八十一条定理中的一条,并且是这条定理的“理由”。对《经下》第八条是这样说明的:“物或伤之,然也。见之,智也。告之,使智也。”对谈到记忆力(即“久”)的《经下》第四十五条是这样说明的:“智以目见,而目以火见。而火不见,惟以五路知。久,不当以目见,若以火见。”《经下》第四十七条讲到以所取检验所知,其说明如下:“我有若视曰知。杂所知与所不知而问之,则必曰:是所知也;是所不知也。取之俱能之,是两知之也。”
 这四篇著作成为一组,里面有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以及政治学和语法规则、数学、力学、光学等方面的理论。除少数遗留至今的几何学专门著作(如《周髀算经》)和医学专门著作(如《黄帝内经》)外,这四篇著作是现在仅存的古代中国科学成就的证据。
 《大取》就其原文说,可能是《墨经》六篇中最难读的了。很明显,这是一篇不连贯的文章,有许多内容脱落了。“大取”的意思是利之中取大,表明墨家所取兼爱主义的最大原因乃为人类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起见。张子锐《墨子大取篇释义叙例》上讲“《大取》一篇系以阐扬墨家兼爱学说为主旨。篇内所援引之名学规律,不过藉以为学说之辩证,而实非论理学也。《兼爱》上、中、下三篇言兼爱,系就兼爱效果而论,义甚粗浅,《大取》篇言兼爱,系就兼爱原理立论,义极精深。”
 《小取》是整个《墨经》中最好读的,或许也是最有趣味的。张纯一《墨子集解》上讲“小对大言,以所取于既有者小,非所取于未有者大。且属谈辩之道,无关墨道之大也。然墨学正赖取辩于一物,而原极天下之汙隆。故凡墨者,莫不大取以为兼,小取以为别。别之为言辩也”。《小取》全篇分九节。第一节讲了逻辑的一般性质及作用。第二节为推论的五种方法下定义。这五种方法是效、譬、侔、援、推。第三节讨论了后四种方法运用中的危险和谬误。第四节讲到形式逻辑的五种困难。其中多数的困难是汉语的特点造成的。汉语既不为复数名词提供符号,也不区分名词总称和分称的用法。其余五节分别详细地说明了这种困难。
 《墨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文献和逻辑著作。它关于自然观、认识论和形式逻辑的理论,构成先秦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墨经》一书版本情况:《墨经》之名始见于《庄子·天下篇》。晋代鲁胜曾以《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为《墨辩》作注。现在可见的只有鲁胜的《墨辩注叙》,保存在《晋书·鲁胜传》中。清代乾隆年间,毕沅、孙星衍、汪中、张惠言等纷纷为《墨子》作注。后来,孙诒让汇集毕沅以来的研究成果,加上自己的见解,辑成《墨子闲诂》一书,其中有对《墨经》的考订。近现代学者谭戒甫的《墨辩发微》、高亨的《墨经校诠》、沈有鼎的《墨经的逻辑学》等著作,对《墨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研究。《墨经》后收入《墨子》一书中。
墨经

086 墨经

墨家发展墨翟思想的著作。包括 《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共6篇。概括了墨家关于认识论、逻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包含有我国最早的关于原子论、力学和光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对世界古代原子论、力学和光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墨子》书中《备穴》篇还载有固体传声和共鸣现象的应用等声学知识。

☚ 古代著述   梦溪笔谈 ☛
墨经

《墨经》mojing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后期墨家的著作,亦称《墨辩》,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6篇。在逻辑方面,《墨经》的贡献尤为突出。它展示了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其主要内容是辩,其中包括名、辞、说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和由故、理、类三物构成的逻辑推理,此外还涉及逻辑基本规律和逻辑谬误。《墨经》所述的逻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古代逻辑,是可以同古希腊、古印度逻辑相媲美的科学体系,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陈银科)辩证矛盾(bianzheng maodun) 人们思维中由于反映客观世界的矛盾而导致的判断间的矛盾。在客观现实世界,事物或现象时时处处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一切事物或现象运动发展的内在根源。当人们在思维中反映这类矛盾时,就需要采取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的形式。这时所出现的思维判断中的矛盾,就是辩证矛盾。例如:“运动是间断的又是非间断的”,“光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辩证矛盾不同于逻辑矛盾。逻辑矛盾也表现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的形式,或表现为某种具有矛盾宾词的判断的形式。但是,在思维判断中所出现的这种矛盾,却并不是由于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矛盾,而是由于人们思维的混乱而造成的。思维中出现辩证矛盾,这是人们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而必然导致的结果。它标志人们认识上的深入和发展。思维中出现逻辑矛盾,则严重妨碍了人们进行有效的合理的思维,因而必须排除。禁止和排除逻辑矛盾,并不意味着禁止和排除辩证矛盾,更不意味着排除客观世界中的一切矛盾。承认辩证矛盾,也不能因此而认为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已对思维失去约束力。排除逻辑矛盾和承认辩证矛盾,两者并行不悖。必须指出的是,从形式上看,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或者表现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或者表现为某种具有矛盾宾词的判断。因此,单纯依靠判断的形式,是无法区分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为了能够区别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就必须结合判断的内容去研究形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借助辩证逻辑的科学理论了。

☚ 非经典逻辑   辩证思维 ☛

墨经

见“哲学”中的“墨经”。


墨经

《墨子》书中组成部分。墨子后学著作。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一说为前四篇。论及认识论、逻辑学,兼及自然科学。传本讹脱严重,经清张惠言、孙诒让整理校疏,文义可通。

墨经

一卷。宋晁贯之撰。晁贯之,字季一,生卒年不详。曾任检讨官,平生无其它嗜好,唯见墨,喜动眉宇。精于制墨,尤善和胶之法。著有《墨经》。《墨经》是一部论述制墨之书。全书共论述二十个问题:一论松,主要论述造墨所用之松,以及何松为上,何松次之,何松为下。二论煤,主要论述如何建窑,如何扫煤,以及如何辨煤之优劣。三论胶,主要论述胶对制墨的作用,胶的优劣,胶的制法。四论罗,主要论述如何筛煤。五论和,主要论述如何和煤,以及胶、煤、水的比例。六论捣,主要论述如何把墨泥捣均匀。七论丸,主要论述制墨丸的方法。八论药,主要论述历代制墨掺药之法。九论印,主要论述用何物制墨印的底版。十论样,主要论述什么式样的墨为最佳。十一论荫,主要论述使墨干燥之法。十二论事治,主要论述对墨如何事治。十三论研,主要论述如何研墨。十四论色,主要论述以墨的色彩、光度鉴别墨的优劣。十五论声,主要从敲击、研墨的声音论述墨的优劣。十六论轻重,主要从墨的轻重论述墨的优劣。十七论新故,主要论述故墨优于新墨。十八论养蓄,主要论述养蓄新墨之法。十九论时,主要论述制墨的时间。二十记工,主要记载历代制墨的良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墨经》一卷,旧载明代毛晋《津逮秘书》中,只题曰晁氏撰,不著时代、名字。考宋代何远 《春渚纪闻》对晁季一的嗜墨、制墨、论胶,与 《墨经》所记相吻合,疑 《墨经》为晁季一所撰。然而晁季一为晁公武之族叔,晁公武《读书志》对此说不该没有记载。考《读书志》佚其子部五类,类书一类,《墨经》一书正在所佚之中。故此,知《墨经》为晁贯之撰。现存 《说郛》本、《津逮秘书》本、《唐宋丛书》本、楝亭刊本、《晁氏丛书》本、《学津讨原》本、《续百川学海》本、《夷门广牍》本、《艺圃搜奇》本、清钞本、《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古书流通处影印楝亭本、日本文政六年江户刊本等。

《墨经》

《墨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尊为经典。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6篇。一说除大取、小取两篇外,仅只前4篇,同于《墨辨》。此书集中反映了墨家的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涉及经济、政治、法律、教育、伦理、数学、几何、力学、光学等众多学科。在光学方面,墨家对针孔成像、影子的生成等光学现象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细致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力学方面,《墨经》从一些事物的研究中,抽象出力学问题,给“力”这一力学中的基本问题下了较贴切的定义:“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并对杠杆平衡、浮力、时空关系等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索。在几何学中,对基本的概念作了较科学的定义,如:“平,同高也”;“圆,一中同长也”等。并且,还有类似极限观念的思想。《墨经》所倡导的注重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对深化人们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科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墨经》旧有晋人鲁胜的注本,已佚。清人毕沅、张惠言、孙诒让等曾为之校释。近代梁启超的《墨经校释》较为流行。谭戒甫《墨经分类译注》,中华书局于1981年出版。

墨经

墨经

❶泛指《墨子》一书。《庄子·天下》:“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此言《墨经》即指《墨子》一书。如《尚贤》、《尚同》等各分上、中、下三篇,然其内容大同,实为墨家三派之“别墨”。
❷特指《墨子》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六篇。它是《墨子》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内容主要是认识论、逻辑学方面的理论,故又称《墨辩》或《辩经》。详见“墨辩”。

☚ 墨子   墨家 ☛

墨经

墨经

书名。《墨子》书中的重要部分。是战国时墨子后学进一步发展墨子思想的著作。内容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共六篇。一说后两篇除外,只四篇。《墨经》概括了墨家关于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包含有中国最早的关于几何学、力学和光学方面的一些知识。例如,定义了时间、空间,突出了时空的无限性,及运动与时空的密不可分性。记述了小孔成像实验,并作了科学解释,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记述了光的反射现象,杠杆、滑轮、斜面等机械的规律,对力、点、体、圆、正方形、长方形下了科学的定义。还讨论了浮体、转动、滚动、阻力、横梁承重等多方面的问题。

☚ 颛顼铸鼎   鲧 ☛
000043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