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塞下曲四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塞下曲四首 塞下曲四首唐常建的七绝组诗。其一: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其二: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其三: “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其四: “因嫁单于怨在边,峨眉万古葬胡天。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塞下曲,乐府题,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乌孙,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汉武帝时与乌孙联姻结好,往来不绝。龙堆,即白龙堆,今名库姆塔格沙漠,在今新疆罗布泊与甘肃敦煌玉门关之间。这组诗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亲政策和弭兵息战的和平理想,表达了对战争的诅咒和对戍卒的同情。 ☚ 七夕 关门望华山 ☛ 塞下曲四首 塞下曲四首唐李益的七绝组诗。其一: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其二: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其三: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其四: “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塞下曲,乐府题,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蕃州,泛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部落,游牧民族分部聚居,谓之部落。黄河曲,黄河弯曲处,指河套一带。燕歌,泛指北地民歌。单于台,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匈奴,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云中,唐云州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这组诗尽情赞美了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反映了秦汉以来的边境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安边报国的豪情壮志,诗思纵横,笔力雄健。 ☚ 从军北征 上黄堆烽 ☛ 塞下曲四首 塞下曲四首唐常建的七绝组诗。其一: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其二: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其三: “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其四: “因嫁单于怨在边,峨眉万古葬胡天。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塞下曲,乐府题,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乌孙,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汉武帝时与乌孙联姻结好,往来不绝。龙堆,即白龙堆,今名库姆塔格沙漠,在今新疆罗布泊与甘肃敦煌玉门关之间。这组诗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亲政策和弭兵息战的和平理想,表达了对战争的诅咒和对戍卒的同情。 ☚ 七夕 关门望华山 ☛ 塞下曲四首 塞下曲四首唐李益的七绝组诗。其一: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其二: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其三: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其四: “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塞下曲,乐府题,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蕃州,泛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部落,游牧民族分部聚居,谓之部落。黄河曲,黄河弯曲处,指河套一带。燕歌,泛指北地民歌。单于台,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匈奴,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云中,唐云州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这组诗尽情赞美了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反映了秦汉以来的边境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安边报国的豪情壮志,诗思纵横,笔力雄健。 ☚ 从军北征 上黄堆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