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兰台拉
起源于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间舞曲。据传说,意大利的塔兰托港有一种毒蜘蛛,名叫“塔兰图拉”,被这种毒蜘蛛咬伤的人要生热病,必须剧烈地跳舞才能解毒痊愈。舞曲因此而得名。塔兰台拉舞曲为3/8或6/8拍子,以连续的三连音构成的节奏贯串全曲,速度极快,全曲结束前,更是逐渐加快,热烈的情绪达至狂热而结束。这种舞曲体裁被很多作曲家喜爱而作为富有特性的舞曲运用。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在他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三幕的一组特性舞中的《那不勒斯舞》的后半部分以及管弦乐《意大利随想曲》的第五段音乐,都是用塔兰台拉来表现狂热的情绪。波兰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为小提琴独奏写的一首《诙谐曲——塔兰台拉》,即用了急速的6/8拍子,连续不断的8分音符跳进,乐曲一开始就把人们带入热情奔放、富有较强的动力的气氛中。如:

19世纪中叶,塔兰台拉舞曲中这种不断的均匀快速节奏,常被作曲家写成华丽的逐渐加快的“无穷动”形式。波兰作曲家肖邦、德国作曲家韦伯等人都写有此形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