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城市社会救济福利事业管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城市社会救济福利事业管理

城市社会救济福利事业管理

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是国家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拨给一定的专款,对城市孤老残疾和精神病人给予照顾和妥善安置。它是城市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社会救济福利事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城市的社会救济; 二是城市孤老、儿童和残疾人的社会福利。这项工作量大面广,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在市政府领导下,由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管理; 同时,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形成城市社会救济福利事业管理体系,使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在组织上得到保证。
(1) 工作对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力。这就明确了社会救济福利工作的对象。搞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的对象范围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在50年代和60年代,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不可能提供很好的物资,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疾和精神病人等,即 “三无” 人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业人员的增加,以及这部分人的自然减员,收养旧社会遗留下来的 “三无” 人员的任务已经结束。同时,出现了新的情况。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水平和平衡寿命的提高,老年人口相对增加; 又由于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需要青年子女供养的老人日趋减少,从而使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的对象范围发生了变化。现在 “三无” 对象越来越少,而有生活来源,有家可归,但无依无靠的对象大大增加。因此,目前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必须突破 “三无” 对象的界限,对各类孤老、残疾人员,只要家中确无看管条件,有关部门又无法安排的,城市社会救济福利机构应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妥善安置、照料和护理。
(2) 城市社会救济福利事业的组织管理体系。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城市社会救济福利事业的组织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主要是纵横交错的 “网” 和 “龙”。从横向方面看,在区和街道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群众,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形成了四张 “网”,即孤老保护网,地区福利生产网,精神病人看护网,伤残儿童日托网,从而把社会上有特殊困难、需要解决的孤老、病残和精神病人有计划、有步骤地纳入其中,使之各得其所。从纵向方面看,根据对象的不同特色和趋向,形成三条 “龙”。对孤老人员是: 保护组——服务站——福利院一条龙。首先,在居民委员会的范围内,依靠群众,发扬邻里互助,对孤老的日常饭食起居,组织专人照料; 其次,以街道为范围,成立孤老服务站,指导保护组的工作,另一方面添置一些洗衣机、缝纫机、理发工具等设备,更好地为老人服务,减轻保护人员的负担; 第三,对其中一部分老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可根据本人意愿,送区办或市办的社会福利院集中收养。对残缺痴呆人员是: 日托站——育能站——地区福利生产单位或社会福利院一条龙,即对学龄前儿童,按街道组织日托站,进行照管; 对学龄儿童,由区办育能院收托照管,尽可能给以适当的教育,培养他们自理生活和从事简易劳动的能力; 对成年的残疾痴呆人员,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安排进街道福利生产单位劳动,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又确无看管条件的,由社会福利院收养。对社会精神病人是: 工疗站——街道福利生产单位 (康复组) ——劳动就业或精神病疗养院收养一条龙,即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社会精神病人,吸收进工疗站,进行工疗、药疗和娱疗,并适当进行教育; 病情相对稳定后,转入街道福利工场康复组,为正常劳动就业创造条件,如病情复发,则送精神病疗养院收养。通过这些纵横的 “网” 与 “龙”,将社会上孤老病残人员全面、妥善地管理起来。
城市社会福利救济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社会救济工作; 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 儿童福利事业和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

☚ 城市人口的构成   城市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 ☛
000013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27:14